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我國央行決定6月8日起分別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下調0.2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時隔三年半來首次降息。
而更值得關注的在於,央行在下降利率中同時推出利率上限與下限新舉措,利率浮動區間的金融機構存款利率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下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0.8倍。這一新的規定將原來基準利率的管理上限提高了10%,即銀行可以將存款利率提高到基準利率的1.1倍,此前則不允許上幅。而一般貸款利率也從原來下浮0.9擴大到0.8了。這一舉措的意義在於擴大貸款利率浮動空間,從而鼓勵銀行放貸的舉動,吸引企業借貸,刺激投資,促進和帶動經濟增長的目的明確。
存款利率的浮動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這也是歷次央行調整利率中是比較少見的。尤其在我國銀行攬儲壓力加大中,一些銀行變相抬高存款利率十分突出,而此次調整上限有利於防止銀行間破壞性競爭。我國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上、下限擴大是自2004年以來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中一次重要的嘗試和進展,特別是存款上限浮動開啟了存貸款利率雙向浮動的新時期,也是我國利率市場化的一個重要階段和步驟。
面對這樣一種舉措,市場評價積極,儘管意料之外的降息時間難以預料,但是這對當前經濟而言是較為正面的一種對策,然而經濟的意義和市場心態則錯綜複雜。
其一積極意義明顯,穩定心理突出。央行舉措一改常態的簡單利率幅度的變動,配之區間的差異,這表明央行很明白市場心態與狀態。當前我國經濟不穩定的向下態勢,下降利率的刺激經濟作用依然具有心理的保護作用和信心的提升意義,進而降息的刺激經濟作用依舊,政策的初衷依然圍繞當前經濟進展和增長而為。尤其是當前經濟表現是經濟增長指標下行,投資心裏不穩定,投機方向迷失,消費不景氣低迷,市場心氣不足。此時的利率下降或許有利於信心的恢復和市場心理的穩定。但同時我國市場的實際狀況並不是資金規模和數量問題,流動性過剩局面十分突出,進而導致投資情緒很極端和投機對策很短期。
為此,央行採取利率上下限的舉措,對應流動性過剩局面資金管理和約束措施,以防止價格失控和結構失效。經濟特殊時期的利率工具並不一定反映實體實際的需要,尤其是流動性過剩時代的基礎要素千變萬化,如何掌控至關重要。央行上述舉措的對應是在對形勢判斷透徹基礎上的選擇,凸顯我國央行調控的成熟性和對症性。從積極角度的理解,此次利率調控是經濟增長的保障作用,也是調節市場的重要工具,打開我國利率市場化的一個新局面,未來結果拭目以待。
目前我國宏觀調控政策並未發生根本性的調整和轉變,形勢的界定依然處於緊縮時期,因為我們的經濟總量相對於貨幣總量並不適宜和匹配,過度的貨幣供應量直接干擾和扭曲著經濟的發展狀態和心態。經濟追求的減弱與金融投機的極端不利於我們政策改革的推進,尤其是此時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更注重心理穩定和約束資金衝動。央行採取了下降利率和擴寬上下限的舉措,其中穩定心理的意義十分明顯。央行對目前形勢的準確把握有利於未來的調控和選擇,這是我們比較上一輪動蕩時期實貨幣利率工具運用的一個進步和進展。
其二負面影響存在,不確定性明顯。央行降息對策的負面效應也是存在的。尤其是當前市場投機情緒很極端,資金需求的膨脹以及投機判斷的迷失導致判斷誤區和盲區突出。因此,此時的央行降息或許使得市場對經濟的擔憂和糾結擴大,恐慌心理不利於股市上漲、匯率穩定以及更有效的政策選擇。
2008年降息的失誤是值得吸取教訓的,對當前的貨幣政策調控更具警示意義。因此,流動性過剩時代,利率工具的負效應和負作用值得思考。通常意義的流動性是指整個宏觀經濟的流動性,即在經濟體系中貨幣的投放量的多少。流動性過剩即指有過多的貨幣投放量,這些多餘的資金需要尋找投資出路,刺激投資經濟過熱尤其是投機經濟過度現象。
當前流動性過剩已經成為我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流動性的實質就是一種商品對其他商品實現交易的難易程度,衡量難易程度的標準是該商品與其他商品實現交易的速度。在一般的宏觀經濟分析中,流動性過剩被用來特指一種極端的貨幣現象,基準商品僅僅被當作貨幣,投機極端化導致價格下跌高漲難以抑制。所以我們的利率調整之後,股市不是上漲,而是繼續下挫,甚至進一步加劇市場的不確定和不穩定。我們需要認真研究和揣摩市場新變化和新特徵,仔細琢磨流動過剩前提下的市場的變化和轉變。
全球金融市場經歷了4年所謂金融危機的概念和過程,不難發現市場規律和經驗的理論原理和基礎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截然不同於傳統時期任何一次金融危機的狀態與結果,不同於任何一場危機的過程與流程。由此,我們會發現宏觀經濟環境與理論轉變伴隨流動性過剩的特色而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我們思維方式落腳點已經找不到對策的論據和政策支撐。如通脹原理和基礎嚴重變化與偏離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