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國際板魔咒”再次降臨在昨日A股市場上。
國務院辦公廳6月1日轉發八部委聯合起草的《關於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中提及“適時試點境外企業到境內發行人民幣股票”,在經過一個週末的消化後,還是未能逃脫被指為“6月4日的A股年內最大單日跌幅”的“元兇”。
中國證監會昨日14時左右對外回應稱,“國際板”仍要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安排,推出還沒有時間表。
證監會在回應“國際板”問題時表示,探索建立國際板市場不是新推出的資本市場改革措施,在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已經做了安排。境外企業在境內上市涉及法律、會計、外匯管理等諸多領域,需要在現有框架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安排。目前,各有關部門仍在對境外企業到境內發行人民幣股票工作的總體思路、制度規則等進行研究和溝通。推出國際板還沒有時間表。
而作為A股國際板主要研究單位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上證所),昨日同時向早報記者明確表示,近期上證所國際板沒有實質性的啟動計劃。
上證所相關負責人稱,《指導意見》是一份中長期的戰略指導性文件,其中關於“適時試點境外企業到境內發行人民幣股票”的具體內容,上交所一直都在研究、籌備中。
有意思的是,《指導意見》的八個起草部門包括了國家發改委、外交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惟獨沒有“國際板”的實質性操作機構證監會。國務院辦公廳5月24日批轉了該文件,中國政府網對外發佈。
一監管機構研究人士説:“其實‘國際板’一直以來是市場下跌的‘藉口’,並非主導者。”他認為,昨日A股市場暴跌的元兇仍是外圍市場。
不過,第一創業證券創金價值成長投資經理曹春林認為,雖然“國際板”並非始作俑者,但由於“國際板”推出後,原來相對封閉的境內外股市便有了一條具比較效應的“直接通道”,“無疑將會大大加大內外市場的聯動效應。”“從另一個層面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A股估值依然較外圍市場‘貴’很多。”
只是,從統計學上看,“國際板魔咒”已在A股市場上確立。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撰文稱:“有人做過統計,只要出現某個金融界的領導人提到‘國際板’,則股市就會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