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首頁資訊科技農業健康

【G20風雲】第六集:貨幣之爭

滾動 來源:央視網 2016年08月30日 17:3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財經(記者 楊全錄 )G20峰會將在9月4號到5號在杭州召開。今天的系列專題片《G20風雲》,我們來看第六集《貨幣之爭》。

  QE:中文名:量化寬鬆。一個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近兩年卻廣為人知。“量化”,指創造指定金額的貨幣,“寬鬆”,則指增加銀行的資金流量。它實質上是指增加實體經濟環境中的貨幣供應量。作為一種非常規的貨幣政策,量化寬鬆的效果一直存在巨大爭議。

  第一個掄出量寬大棒的是日本。2001年,為了應對國內難以遏止的經濟持續下滑和投資衰退,日本央行一面實施零利率,一面加碼寬鬆貨幣政策。2004年,日本經濟年增長率達到正的1%。從此,“量化寬鬆”作為一種刺激經濟復蘇的手段、進入各中央銀行的政策儲備當中。

  而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美聯儲在2008年到2014年六年間、共計推出三輪大規模“量松”,向市場注入數萬億美元的資金;英國、歐洲央行也紛紛推出自己的量化寬鬆措施;2012年,日本安倍經濟學的主要手段也是量化寬鬆。

  然而,普遍量寬的後果是什麼呢?一方面,全球流動性氾濫,推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給新興國家帶來輸入性通脹的危險;另一方面,各國貨幣競相貶值,貨易戰暗流涌動。

  2009年2月-12月,綜合反映美元對一籃子貨幣匯率情況的指標“美元指數”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快速下跌14.21%;此消彼漲,同一時間,歐元對美元匯率快速升值接近19%。日本實施量寬之後,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僅僅9個月時間,日元對美元大幅貶值24.12%。

  作為全球經濟金融治理的主要平臺,在G20會議上,美日等國的量化寬鬆政策多次成為爭議焦點,貨幣戰爭等詞彙也屢屢登上媒體頭條。然而也正是借助這一平臺,各國為可能出現的貨幣戰爭及時滅火。2016年2月,在上海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結構性改革被推到了舞台中央,持續多年的量化寬鬆政策成了各界的反思對象。

  與貨幣政策問題一脈相承的是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改革IMF和世界銀行的投票權和份額。這一方案儘管擴大了新興經濟體的份額,可是美國在IMF內部事實上的“一票否決權”地位並未動搖。

  然而,由於受到美國國內政治因素的影響,在一段時間裏IMF改革方案一直躑躅不前。美國國會在2013年和2014年兩次否決了該法案,一直拖到2015年12月18日,美國國會的這一態度大大拖延了G20承諾的與國際金融機構改革相關的後續行動。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