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昨日晚間比特幣中國突然下架ICO交易平臺ICOCOIN 監管層已發出強烈收緊信號
菜鳥火線殺入ICO 能否全身而退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ICO的全球總的投資額約為18億美元,僅中國ICO投資額就接近26億元人民幣。不過,近日有關ICO跑路、虛假融資等消息在幣圈和鏈圈內快速傳播,有投資者在談及某些ICO項目時會開始抱怨“又是騙子”,甚至傳出三天收完錢、平臺就跑路的案例。
如果問投資者過去一年回報率最大的標的是什麼?估計大部分人都想不到是一個聽上去很陌生的英語縮寫:ICO(虛擬貨幣融資)。比特幣一年漲了3倍多,8月份一個月就漲了近60%,應該算是價格狂飆了,但跟那些成功的ICO相比,都不值一提。截至8月25日,NEO(原小蟻股)自去年9月完成ICO並上線交易以來,漲幅已經高達282倍。而排名第二的上海量子鏈(QTUM)今年3月在雲幣網進行ICO,發行價2元,在發行當日開盤價為66.66元,一天漲幅33倍之多,其後價格一路回落到20多元,接下來又暴漲至57元左右。
一夜暴富的賺錢效應已經吸引了大批投資者甚至是連比特幣都不知道的大媽們火線入場,但是隨後又傳出不少白皮書造假、坐莊行騙、卷款跑路等負面新聞。監管層最近也已經開始關注ICO亂象,多部門頻頻對ICO風險發聲。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日前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佈《關於防範各類以ICO名義吸收投資相關風險的提示》,其中指出:國內外部分機構採用各類誤導性宣傳手段,以ICO名義從事融資活動,相關金融活動未取得任何許可,其中涉嫌詐騙、非法證券、非法集資等行為。廣大投資者應保持清醒,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
爆紅的ICO到底是什麼?
所謂ICO,即Initial Coin Offering,可譯作“數字代幣首次公開發行”,是一種用數字代幣投資早期項目的方式,類似現實世界中的IPO。具體來説,項目發起方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發行初始代幣的方式去獲得融資,不過初始代幣不能用法定貨幣(人民幣、美元等)購買,因為這違反了各國關於融資的法律法規,而需要用比特幣、以太坊等流動性較好的數字資産購買。
直白地講,就是發行方要生産一個虛擬的數字貨幣,提前讓你拿錢去買比特幣等,然後用比特幣來換這個即將要生産出來的數字貨幣。你直接給人家人民幣,人家還不要。他們還會告訴你這個東西未來很有可能像比特幣一樣值錢,哪怕沒有比特幣值錢,價格翻個好幾倍不是問題。”著名財經專欄作家肖磊如此描述ICO的運作。
肖磊認為,從表面看,ICO看上去是一種以發行虛擬數字貨幣為手段,而達到融比特幣等目的的一種新型直接融資方式,它不是直接籌集人民幣,也不是股權眾籌,因此從監管的層面講,也沒有幾個人能看得懂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樣一種狀態。正是因為如此,這個行業出現了大部分投資者看不懂,監管層也看不懂的情況,“渾水摸魚”就顯得非常的得心應手。
公開資料顯示,首個明文記載的ICO項目時間是2013年6月,萬事達幣(MSC)在Bitcointalk論壇上發起了眾籌。此後,Bitcointalk論壇上出現了第二個加密貨幣ICO項目——未來幣(NXT),募集了21個比特幣(當時約為6000美金)。全盛時期NXT的市值超過了1億美元,成為當時投資者眼中最成功的ICO。NXT之後,2013年底到2014年初涌現了大量的ICO,迄今為止最成功的ICO項目以太坊就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
現狀
連“白皮書”都沒有就靠ICO圈錢
部分ICO項目在數小時內便完成募集,部分普通投資人也眼紅不斷進場。據火幣區塊鏈研究中心統計,今年上半年ICO的全球總的投資額約為18億美元,僅中國ICO投資額就接近26億元人民幣。
有的ICO項目,8分鐘就籌了一千多萬美元,比跟VC談融資簡單多了。”通聯數據創始人兼董事長肖風在上月的一次演講中表示。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融資金額最大的國內ICO項目量子鏈,花了117個小時累計籌集11156.766個比特幣和78081.013個以太坊(ETH),在某種程度上點燃了投資者在ICO項目上的熱情。這種被太快點燃的熱情也導致ICO領域亂象叢生。
在業內人士看來,前一兩年做區塊鏈的項目,大家還都很認真,要花很多時間對於可行性進行第三方分析調研,對項目做戰略規劃,投入不少時間和精力對投資人做路演,費用使用情況明細也都會公開。可能那時候,整個市場對虛擬貨幣和區塊鏈都了解不多,更不用説ICO了。但從今年開始,市場仿佛突然覺醒並迅速點燃,進入到一種大家都看不懂的瘋狂。
在幣圈和鏈圈都有不少好友的李先生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有的項目連白皮書(項目説明書)都沒有,就憑發起人的個人影響力,開始拉微信群進行打款。竟然短至幾小時、長至幾天就可以輕鬆融到幾千萬。“我們懂點兒技術的人都把這叫做‘空氣鏈’了,吃相太難看。”李先生説,其實很多區塊鏈項目根本不需要代幣也能完成,但還是去做ICO,而且發行數量、發行價格隨心所欲,沒有任何依據。他很懷疑那些連白皮書都沒有的項目究竟是不是存心騙錢。畢竟拿出一份像樣的白皮書還是需要較高的技術門檻的,連白皮書都沒有很難看出發起人的誠意。
追訪
區塊鏈”的名頭讓人覺得“很酷”
從今年4月份開始,區塊鏈數字資産論壇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召開,每場的參與人數都在2000人以上。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區塊鏈論壇本質上可以看成是一場場ICO路演。眾多區塊鏈創業公司都會趕場一樣在這些區塊鏈論壇上,宣傳推薦自家的ICO項目。
這些創業項目究竟涉及哪些方面呢?“説白了,什麼火爆就搞什麼,關鍵是要讓人覺得很酷很有前途。”李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
在一家ICO平臺網站,北青報記者看到,已經完成ICO項目分別是“區塊鏈資産支付平臺”、“全球區塊鏈智慧交易平臺”、“基於區塊鏈的分享項目”。最多的目標金額為2000比特幣,相當於6000萬人民幣了,最少的也有1800萬人民幣。
在另一個平臺,即將進行的ICO項目涉及各個領域,諸如“全球首個區塊鏈搜索引擎”、“基於區塊鏈的全球自由內容娛樂體系”、“基於區塊鏈的大數據徵信平臺”等,有些已經在距離ICO截止日期前十天就完成了預定融資金額。
從這些項目的介紹材料來看,不難發現其中的共同點:名頭都大而空,但都是把區塊鏈和當下的熱門結合起來,項目具體信息介紹很簡單,有的只有寥寥幾句話。就算是這樣,但這些動輒上千萬元的項目很快就募集成功了。
肖磊對此總結稱:“一直以來,市場有個現象,‘圈錢’要圈得容易,首先要選一個大多數人都看不懂的東西,ICO製造出來的暴富神話,就是因為凡是加上‘區塊鏈’三個字,大部分人就看不懂了,這是最基本的一個前提。比如你要開一個飯館,這個大家都能聽得懂,但你説打造一個去中心化的‘餐飲鏈’,估計很多人就蒙圈了。當然,光看不懂還不行,還需要一種強力的刺激,比如他們會告訴投資者,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漲幅幾萬倍,想實現財富自由的話,就不要再錯過ICO了。”
現象
啥也不懂”的大爺大媽們開始殺入ICO
李先生説,參加個眾籌項目,投資人至少還能看見個實物,或是能親身感受項目本身的服務。可很多ICO,投資人就憑著幾句空泛的介紹,什麼具體信息都弄不明白,就把錢投進去了。因為一夜暴富的效應,一些覺得自己能跟上潮流的大爺大媽也不管不顧地衝進來了。
北青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一些資深的玩家對ICO的未來還是非常看好,他們認為ICO應該算是比特幣之後區塊鏈技術的又一大突破性創新。但一些剛入門的投資人甚至直接承認自己什麼也不懂。這些菜鳥讓很多專業人士十分擔憂。
今年四十多歲的劉先生最近摩拳擦掌準備投資ICO。他説,身邊幾個朋友投資比特幣賺了大錢,現在又都忙著搞ICO,他才動了心。劉先生最懊悔的是:“今年四月份,比特幣才8000多的時候,他們就讓我投。我當時就因為搞不明白沒有買。現在比特幣都三萬多了,這才幾個月,你看錯過了多好的機會。這個ICO我絕對不能再錯過了,搞不懂也要投。”劉先生坦言,自己也不太明白區塊鏈和ICO的原理,“但是正在學習。”
上海的張先生前一陣也在各種ICO群裏積極打探消息。只要聽説一些宣講會通知,如果時間、地點合適,他就會去現場轉一轉。張先生直言:“我其實也看不懂白皮書上寫了什麼,就去現場看看PPT,聽到説得比較專業的、邏輯清晰的項目就投一點,多少能賺一點。”
北青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對ICO滿腔熱情的投資者有不少是像劉先生、張先生這樣的菜鳥選手。一些大爺大媽甚至不打算弄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就想跟著周圍的年輕人試一把。
關注
ICO領域已出現“坐莊”騙局
有業內人士透露,近日有關ICO跑路、虛假融資等消息在幣圈和鏈圈內快速傳播。一些投資者在談及某些ICO項目時會開始抱怨“又是騙子”,ICO圈內也開始流傳三天收完錢、平臺就跑路的案例。
ICO為什麼這麼火,就是現在有了代幣的二級市場交易。參與人根本不在乎項目本身靠不靠譜,只要代幣上市升值就轉手賣掉。”有業內人士稱,按道理,原本ICO參與人和VC投資人一樣,要經過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等待項目落地,才能享受權益。但有了二級市場,參與者可以在獲得代幣後在市場上快速賣出。而大多數代幣的最初上市價相較認購價出現數倍漲幅。
典型的“坐莊”騙局也正在潛入ICO領域,這種模式常見於郵幣卡騙局中的行騙模式,表現為由作為莊家的發行人與發行平臺聯合行騙,莊家持有自持大量份額,以大量資金運作使得價格暴漲,待ICO完成、散戶資金進來之後,莊家出售自己持有的份額賺取差價。
此前,有媒體報道了一支國際炒幣團隊,其某個成員毫不避諱自己所在的團隊所做的工作,主要就是炒幣坐莊。並聲稱自己用坐莊賺來的錢買了一輛50多萬的車,而這些錢,都來自於被收割的“韭菜們”。
全球金融科技服務公司Autonomous研報透露:“大部分募資公司只是想利用人們對數字貨幣生態的新鮮和興奮感,借助社交媒體來進行推廣宣傳,並抓住目前市場缺乏可強制執行的監管的時機進行詐騙。一旦融到資金後,那些在白皮書中承諾的計劃根本不會落地,尤其在中國公司的ICO項目中更為普遍。”
風險
很多ICO項目處在只有一個PPT的階段
財經專欄作家肖磊一直對虛擬貨幣、區塊鏈技術潛心研究,也認識很多幣圈和鏈圈的高級玩家。8月中旬,在各地加強監管的信號還沒有集中出現時,肖磊就已經呼籲監管層必須對ICO加強監管。
肖磊認為,從趨勢上看,這種融資模式是符合目前的市場發展趨勢的,畢竟ICO的效率更高,更適合此類初創型企業。“但合理,不意味著就會良性發展,就不需要監管,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為ICO發展到現在,已經不是面對少數人的市場,而是面對大眾投資者,不管融資的介質是什麼,以何種方式買賣,都實際上進行著證券化的交易,如果不受到監管,將存在巨大的社會風險。”
在肖磊看來,具體風險有三個。首先是惡意集資詐騙的風險,由於目前很多ICO的受眾,變成了大爺大媽,已經早就超越了“極客”和風險投資這個圈層,大爺大媽們除了認為這個東西可以掙錢之外,其他的一無所知,一些不法分子很容易利用ICO來達到集資詐騙的目的。
其次是項目本身的風險巨大,很多ICO項目僅僅還處在只有一個PPT的階段,失敗的概率遠遠大於成功的概率,這就導致很多ICO成為一種接力遊戲,你要選擇那個跑得最快的,在失敗消息傳出來之前脫手,就能賺一筆,成了類似“賭馬”的博彩遊戲。
第三是ICO沒有任何權威的第三方介入,資金風險巨大,跟股票市場的IPO備案、風險控制和信息披露制度都相距甚遠(股票市場也有很多騙子,但騙人的成本遠比ICO市場要高),投資ICO信息是完全不對稱的,對投資者嚴重不公平,這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風險隱患。
肖磊傾向於對ICO儘快實施監管,否則很快就可能會出現卷幣跑路以及之後投資者要錢的情況。
他回憶説,2014年至2015年,數字貨幣市場經歷了一次大熊市,很多山寨幣銷聲匿跡,但沒有人出來,那是因為那時候沒有這麼多的大爺大媽參與,“一個虧得連內褲都不剩的程序員可能只會閉門思過,但大爺大媽可不會這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