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首頁資訊科技農業健康

又至七夕:七夕別只有浪漫經濟

315 來源:雲南日報 2017年08月28日 11:30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年年七夕,又至七夕。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七夕等傳統節日被賦予了更多的“經濟色彩”。比如,市場上趁機推出經典的玫瑰花、鮮花和燕窩搭配的創意禮盒、高端的珠寶首飾,有的商家還推出驚喜求婚方案等等。

  “浪漫經濟”的火爆,對消費者和商家而言是各取所需、實現雙贏的美事;傳統節日和時尚元素攜手,更可以為文化繁榮添一把火。但是,“浪漫經濟”火爆的同時,我們也別忘了傳統節日作為一種文化遺産,不能只是為現代商業服務,更需要留住文化本真,讓其得到傳承弘揚。

  早在2006年,七夕節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七夕作為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有“牛郎織女鵲橋會”的美麗傳説,更有“乞巧節”之蘊意,被賦予了“愛情美滿”和“心靈手巧”兩種含義,其美麗故事是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七夕的一些傳統習俗也韻味十足,比如,近日媒體盤點的穿針比巧、種生、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吃巧果花瓜等等,這些傳統習俗不能只停留于傳説,而理應通過與時俱進的方式弘揚、傳承下去。

  千年文明,生生不息。無論社會怎樣發展,時代如何變遷,科技怎樣發達,守住了傳統文化之脈,才能築牢民族之魂。因此,光鮮亮麗的經濟雖好,也別忘了傳統文化與節日之“初心”;而這些“老玩意”也唯有跟得上時代步伐,中國故事才會越講越美。(楊玉龍)

  • 新聞
  • 軍事
  • 財經農業
  • 社會法治
  • 生活健康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