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愛公益頻道 > 心手相牽 快樂成長——關愛農民工子女志願者服務行動 >

西南科技大學:用愛陪伴成長 自護揚帆啟航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3日 19: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cn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西南科技大學“愛啟航”大學生志願服務團隊秉承“用愛心傳遞知識,用無私回報社會”的服務理念,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和服務需求,從2009年起利用寒暑假期深入農村,面向農民工子女開展“自我保護”系列教育活動,幫助孩子們樹立安全防範意識,培訓自我保護技能,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突破。

        據調查顯示,農村兒童普遍缺乏自護教育的關懷與實踐,在保護自身安全、應對突發危險等方面缺乏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是較普遍的現狀,而西部欠發達地區未成年人自護教育現狀更加堪憂。以地處2008年“5.12”地震重災區的綿陽市遊仙區麒麟村、長明村為例,地震發生時,由於缺乏避震逃生的基本常識,不少村民和兒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地震後,兩村共有96名孩子的父母因災致貧外出務工,孩子更失去了學習有限生活技能的來源。因此,向農民工子女開展“自我保護”系列教育一方面能幫助長期缺乏家長照顧、教育的孩子建立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的技能,令他們終身受用;另一方面還能通過孩子純潔認真的天性將“自我保護”的意識和技能推廣其朋友和親人,克服類似志願服務時效性、持續性、覆蓋面上存在的不足。

        (一)根據農村需要,改進自護教育課程。結合農村生産生活常發意外情況,根據當地氣候、地況特徵,西南科技大學“愛啟航”大學生志願服務團隊多次進行培訓方案研討,邀請專家對方案進行指導和修正,設置了涵蓋自然災害、意外事故、暴力犯罪等情況的自護培訓課程,並精心準備了三場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的農村生活自護技能專題講座。

        (二)適應孩子個性,靈活設計教學方式。所有講授課程都有專業教師對志願者進行系統的理論培訓,指導完善授課方案。根據孩子們的個性和心理特點,為避免理論知識枯燥影響效果,團隊設計了“35分鐘講授+10分鐘互動”寓教于樂的授課方式,加深孩子們對自護課程的接受和理解。表1所示為自護教育課程具體安排。

        (三)發揮高校優勢,參觀模擬防災場景。活動開展期間,團隊不僅免費從高校借用到投影儀、筆記本電腦、打印機等教學設備輔助其開展生動的教學課程,還邀請到高校有經驗的專業教師親自參與到培訓活動中,對培訓工作進行更全面專業的輔導。除此以外,團隊還協調學校有關學院開放了一系列實驗室和多媒體教學設施,組織孩子們到實地參觀防災設施、科普視頻和圖片等,並在高校相關實驗室觀看災難場景模擬,親手操作各類防護器材,進一步加深災害危險認識,強化自護知識和意識。

        (四)面向實際變化,開展自助自救訓練。課程講授結束後,團隊組織孩子們開展以下模擬自救安全演練:

        地震演練:講述地震應急演練的重要意義,分析學校及家庭周邊應急避震的環境條件,劃定疏散路線和避險區域,掌握正確的逃生姿勢,遵守疏散途中紀律,讓孩子們熟悉並掌握了地震避險自護程序和技能。
        火災消防演練:講解火災預防、應對的基本知識,學習正確使用滅火器,練習就近、就便使用濕毛巾或衣物掩住口鼻,俯身或匍匐逃生技能,模擬火災現場並組織進行消防演練。
        生活突發事件應對演練:以電、氣、水、車禍、惡劣天氣為主要場景,對生活中安全用水電氣,小心過馬路等行為習慣和注意事項進行講解和情景模擬、示範,掌握家庭生活、交通安全等基本常識。通過一些生活中的教訓,讓孩子們認識到擅自下河游泳的危險性。學習對惡劣天氣做出正確地辨認和判斷,掌握臨時包紮、人工呼吸等急救方法,保護自身及家人生命安全。

        (五)防災融入生活,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在課堂學習之外,為了加深對防災自救知識的靈活掌握,團隊還把課堂上講授的知識點編輯成順口溜做成小卡片,把一些重要的技能和關鍵點打印成彩色的貼墻圖片發放給孩子們,並定期開展一些趣味的知識競賽。團隊在與孩子們的日常交流、互動以及定期回訪的過程中始終注重觀察孩子們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團隊堅持只有將防災自護的意識融入到生活中並形成習慣,才能讓“自護教育”産生實效。

熱詞:

  • 關愛行動
  • 愛心
  • 志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