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房産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反思《蝸居》式生存:還給居住者一個公平制度

 

CCTV.com  2009年12月09日 09:0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據上海證券報 任志強説,年輕人就該買不起房。作為中國最率性的開發商,任志強的大膽直言和理論功底令人敬佩,但也過於冰冷。現實生活與社會文化的複雜性相比簡單的理論來説,甚至可以用“説不清道不明”來形容。

  電視劇《蝸居》講的是一個基於房子的道理倫理故事,它幾乎在一夜間風靡了大江南北:一對名牌大學畢業的姐妹倆在大都市追求夢想,房子,成為她們改變命運的起點。“為什麼我們的人生和夢想都要拴在一個房子上呢?”主人公們的感慨道出了很多都市人的心聲。

  無論是對還是錯,這是中國不可回避的一部分社會現實。而其産生的原因值得深思。中國人的生存價值體系正在遭遇金錢至上的巨大挑戰,而筆者認為原因之一,是制度缺失帶來的社會不公平感導致的人性異化。

  比如房地産市場。如果從純粹的市場競爭和生存法則來看,記者非常贊同任志強的判斷。通覽國際經驗,剛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沒有必要也理應沒有能力購買一線城市的商品房。而是應該通過幾年租房或保障房的過渡,達到一定經濟基礎後再考慮買房。但有一個前提,這一過程要基於購銷市場公平、透明化,租房市場規範化等幾個前提。

  關於租房市場的規範化問題幾乎不用贅述。而近些年來,一個日益明顯的信息是,特殊關係群體正在成為房地産升值的受益者。這表現為,政府、銀行、開發商等利益主體先天掌握著更快更多的信息與權力,甚至沒有做到基本的買房信息透明化。而地方政府更以裁判員和運動員的雙重身份參與房地産市場,導致權力效益的最大化。更廣泛地説,如果收入分配機制和財富創造環境等方面都沒有公平的制度基礎,那麼,只是單向強調弱勢群體的自我奮鬥,顯然有失公允。

  當人們越來越認清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大家聽到《蝸居》中政府代言人的官話時嗤之一笑的表情。他的説法是“不要一心想的是政績、烏紗帽、稅收,唯獨沒有把人民放在心上。只有人民才是我們的根本,我們是為他們服務的。”

  “什麼是真愛?真愛就是當你刨除所有的衣服首飾房屋等等一切的時候,你依舊會選擇的情感。”《蝸居》的編劇這樣説。那麼,什麼是和諧,我想,就是在制度公平的基礎上,人們可以排除背景、關係、資源等因素,以智慧和能力平等競爭,以獲得相應的物質回報。(記者 于兵兵)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