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股市要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從戰略高度看新股發行

 

CCTV.com  2009年11月24日 08:1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證券報  

  新股上市在一般投資者眼裏,除了看到新股認購帶來的盈利機會,大概就是負面地看待新股可能給大盤上漲帶來的壓力。市場多發一些新股是壞事還是好事呢?我們認為,這不僅是一件大好事,而且對國家經濟發展、對資本市場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新股上市具有戰略意義

  幾年前有一本暢銷書叫《偉大的博弈》,這本書給我們揭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美國的崛起與富強同美國的資本市場密不可分,一個強大的資本市場會對國家經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那麼,怎麼才算是強大的資本市場呢?最基本的是要有足夠的廣度、深度;有較強的融資功能;有良好的資源配置能力……所有這些功能的實現都離不開大量新股的上市。因此,新股上市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首先,更多新股上市對促進經濟增長的意義重大。中國有大批高成長性的優秀公司,很多中小公司很難得到銀行貸款。這些公司亟待上市,以實現其業務加速發展。這些公司構成了中國經濟成長的一塊塊基石。尤其是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加快這些企業的上市,更是保增長、促進民間投資的有力舉措。

  其次,更多新股的上市能夠促進市場定價機制更趨完善,促進資本配置效率的提高。比如,我們的市場一直喜歡爆炒新股,其實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就是更多地供應新股,以達到供需平衡。再比如,我們的市場總喜歡炒重組題材,垃圾股都往往賣高價,企業經營一敗塗地,還可以通過賣殼,輕鬆憑藉其“殼資源”獲取上億收入,投資者偏好買垃圾股更甚于績優藍籌股。所有這些都説明了市場資源配置的低效,而最好的解決方法恐怕是通過更多地發行新股、讓企業IPO更加通暢來解決。

  第三,通過新股更多發行還會促進國家整體金融安全。資本市場是一個很好的風險分散器,長期以來,我國的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比例就存在失衡,企業融資過於依賴銀行系統,風險過於集中在銀行系統。為避免系統性風險的積聚,大力擴大直接融資比例是一項戰略性任務,這使得當前更多地依靠新股發行這一直接融資手段顯得尤為迫切,尤其在巨量信貸資金不可持續的背景下,更有重要戰略意義。

  第四,通過讓一些新興産業公司加快上市,可以很好地促進産業革新,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通過市場的力量培育我國的新興産業、優勢産業,形成未來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最後,加快新股發行還是我國市場開放與市場化進程中的需要。上海正在立志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也在醞釀國際板的推出。國際板的推出應該是遲早的事,但在讓國外公司來A股市場籌集資金之前恐怕更應該讓國內的企業先享受A股低廉的融資成本。我們正在讓新股發行市場化定價,不過,新股發行市場化了,如果新股發行的節奏沒有市場化,就會出現利用嚴重的供不應求而發出天價,得到遠遠超出他們募集需求的資金。其實,市場本身會調節股票的供求。

  讓投資者有更多選擇

  新股發行對國家的意義這麼重大,是否就意味著會犧牲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呢?其實不然,老百姓可以從更多新股上市中獲利甚多。

  首先,讓更多的企業上市,投資者可以有更多的選擇,可以有更多優秀的公司供投資。更多企業上市使市場供求更加趨於平衡,估值更加趨於合理。資本市場是一個買家與賣家進行交易的場所,賣家當然希望奇貨可居,同樣的東西賣得越高越好,難道作為買家的投資者也希望價格越高越好嗎?

  其次,決定股市長期趨勢的是經濟基本面、企業基本面,多發些新股可能會抑制短期的投機炒作,但長期走勢是不會改變的。世界上的主要股市無不歡迎更多的股票上市,沒有誰擔心新股發多了會影響市場發展,也沒有投資者會抱怨新股發太多、太快了。也不曾有市場因為股市太低迷而人為地限制股票的發行上市。數據顯示,日本在上世紀50、60年代,每年股市融資的總量都佔到當年總市值的5%以上。

  對新股發行改變市場供求的憂慮是不必要的,新股加快上市可能會抑制一些投機炒作,但對於投資者的長期利益是有利的。

  現在大家經常將股市與房地産市場相提並論,我們作個比喻,我們會因為擔心新房供應太多造成房子降價而抱怨嗎?會為了讓已買了房的人的房價不下跌,而要求新房暫停供應,或者只能限量供應嗎?顯然,可看出這種邏輯的荒謬。那麼,股市不應是同樣道理嗎?

  當前及未來幾年,我國儲蓄率都將很高、流動性充沛,證券市場的交投也極為活躍,正是大力建設資本市場的好時機。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也將與實體經濟的發展形成良性互動,一個具有較好資源配置能力的資本市場也將為當前的經濟結構調整發揮巨大作用。資本市場推進市場化進程刻不容緩。

>>>>>>進入 經濟頻道 證券首頁

責編:張福偉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