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上億洋垃圾服裝進入我國

 

CCTV.com  2009年10月20日 09:4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廣州日報  

  如果有人告訴你,這世上有一個地方遍地服裝卻無人撿拾,你肯定會嘲笑這純屬無稽之談。但若你親自來到廣東省陸豐市碣石鎮,便會相信“衣比紙賤”絕非天方夜譚。

  陸豐碣石,一個擁有33萬人口的海邊大鎮。大海給碣石人帶來了生猛鮮活的海鮮,也給碣石人帶來了透著霉味的服裝。據説有1萬個碣石家庭靠販賣那些外國人——甚至是外國死人淘汰的舊服裝發家致富,他們把這些衣服賣進了中國的千家萬戶已有十多年。

  碣石鎮那些看起來光鮮卻廉價的服裝來自何方?它們是否將走進你我的生活?

  家家騰房搭屋堆舊衫

  李群(化名)是碣石本地人,他説,當地人都把“洋垃圾”服裝稱為“舊衣服”,在公開層面,他們不願提及“走私”和“洋垃圾”這兩個貶義詞。日前,記者和李群騎著摩托車暗訪了碣石鎮的幾大“洋垃圾”服裝聚集地。從大路拐進一條條狹窄的街巷,眼前的景象讓記者震驚:在這裡,除了服裝,還是服裝。

  鎮上的“洋垃圾”店主要集中在三家村、道井、東關巷、新繞、水巷口和打石廟。所有店舖,均無合法經營的牌證。在打石廟一帶,當地居民都把一樓騰空,用於堆放和翻新衣服,以及懸挂樣品。一輛輛三輪車在巷子裏穿行。由於三輪車後兜被塞得過滿,且巷子路面狹窄不平,時常有衣服滑落到地上。

  “新衣”賣相翻新有術

  懸挂在各家店內的樣品,從幾米開外看去,幾乎與新服裝無異;只有近距離細看,才能辨清瑕疵。背後,是店主和夥計們按部就班的翻新程序。

  這些服裝一開始從集散地運到店舖時,被堆放得雜亂無章,猶若垃圾,從中幾乎找不到一件賣相好的。記者從幾家店舖的老闆處獲悉,那是為了節約集裝箱的空間,把服裝都壓縮得緊緊實實。

  拿到貨以後,店老闆首先要分門別類。接著,他們得用板刷和去污劑把衣服上一些較為明顯的污漬刷掉——記者甚至在幾件衣服上看到了疑似血跡的污點。一家專賣牛仔褲店舖裏的店員説,牛仔褲原本就不易區分新舊,不少年輕人還喜歡“懷舊的感覺”,所以只要臀部和大腿部位的布料不被明顯地磨薄磨滑,充當新褲賣不成問題。

  一手賺賣家一手賺買家

  這些“洋垃圾”服裝來自何方、又去往何處?李群給記者引見了一位行內人胡明(化名)。他説:“香港有個大老闆,承包了大量美國、韓國等國家淘汰下來的服裝。服裝埋到地底下很難化掉,燒了又污染空氣,這對重視環保的發達國家來説是個沉重的負擔,他們就倒貼錢找人幫忙處理掉。這個老闆兩頭賺錢,一手拿外國政府的錢,一手倒賣到中國內地。”

  “從碣石出去的服裝無所不在,東莞、深圳的市面上都有得賣,部分賣相好的甚至進了專業服裝市場。而在省外,湖南、四川……幾乎都有買家。好貨進城賣,差貨下鄉賣。”

  堂而皇之流入網絡市場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這些“洋垃圾”服裝搖身一變,打著“外貿服裝”等名號,堂而皇之地登入虛擬的網絡市場,由於款式新穎、獨特,備受年輕人追捧。有網商打出“僅此一件”的口號,銷量頗豐。“一個款式只有一件,很可能就是‘洋垃圾’。即使有斷碼、清理庫存等藉口,也不會出現店裏所有的服裝都只有一個碼的極端情況。”胡明説。

  據胡明估算,碣石鎮的垃圾服裝銷售總量至少上億件。

  ◇提醒

  “洋垃圾”普遍

  存在大量病菌

  北京服裝學院輕化工程教研室主任王建明指出,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已有不法分子從國外走私未經消毒處理的“洋垃圾”服裝。這些都是已經消費過的、含有各種人體代謝物的服裝,在運輸途中或多或少會染上病菌,走私到國內,給中國人民的健康帶來了巨大的危害。我國對此的打擊力度很大,但最近“洋垃圾”服裝的再現表明,又開始有一部分人通過各種途徑往國內運輸這些污染源了,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王建明指出,“洋垃圾”中普遍存在大量病菌,傳染性很強。特別是大腸桿菌,代謝物、糞便、嘔吐物中普遍存在。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