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購“僅此一件” 很可能你買了洋垃圾

 

CCTV.com  2009年10月20日 09:4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錢江晚報  

  廣東陸豐,石碣鎮,“洋垃圾”服裝正在捲土重來。

  “洋垃圾”充斥狹窄街巷

  陸豐碣石,一個擁有33萬人口的海邊大鎮。據説有1萬個碣石家庭靠販賣那些從外國人——甚至是外國死人身上扒下來的舊服裝發家致富,每年有上億件這樣的“洋垃圾”被賣進了中國的千家萬戶。

  9月15日,記者暗訪了碣石鎮的幾大“洋垃圾”服裝聚集地。從大路拐進一條條狹窄的街巷,眼前的景象讓記者震驚:在這裡,除了服裝,還是服裝。一輛輛三輪車在巷子裏穿行,並不時在各個店舖前停留,店裏的主人和夥計們跑上前去,興高采烈地卸貨、裝貨。時常有衣服從三輪車上滑落到地上。但據觀察,根本沒人願意彎腰撿拾,地面上滿是沾滿塵土的骯髒服裝,巷口的垃圾堆裏也幾乎全被服裝所充斥。

  賣相好的進服裝市場

  這些“洋垃圾”服裝來自何方、又去往何處?一位行內人胡明(化名)説:“香港有個大老闆,承包了大量美國、韓國等國家淘汰下來的服裝。服裝埋到地底下很難化掉,燒了又污染空氣,這對重視環保的發達國家來説是個沉重的負擔,他們就倒貼錢找人幫忙處理掉。這個老闆兩頭賺錢,一手拿外國政府的錢,一手倒賣到中國內地。”

  “從碣石出去的服裝無所不在,東莞、深圳的市面上都有得賣,部分賣相好的甚至進了專業服裝市場。而在省外,湖南、四川……幾乎都有買家。好貨進城賣,差貨下鄉賣。”

  網上當外貿服裝熱賣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這些“洋垃圾”服裝搖身一變,打著“外貿服裝”等名號,堂而皇之地登入虛擬的網絡市場,由於款式新穎、獨特,備受年輕人追捧。有網商打出“僅此一件”的口號,迎合年輕顧客,銷量頗豐。

  “一個款式只有一件,很可能就是‘洋垃圾’。即使有斷碼、清理庫存等藉口,也不會出現店裏所有的服裝都只有一個碼的極端情況。”胡明説。

  只翻“新”,不消毒

  懸挂在各家店內的樣品,從幾米開外看去,幾乎與新服裝無異;只有近距離細看,才能辨清瑕疵。背後,是店主和夥計們按部就班的翻新程序。

  他們用板刷和去污劑把衣服上一些較為明顯的污漬刷掉——記者甚至在幾件衣服上看到了疑似血跡的污點。許多毛衣和T恤衫都已經起毛球,他們同樣需要用板刷予以平整,有時甚至得用上拋光設備。

  不管什麼檔次、什麼價位的衣服,在翻新流程中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不消毒。

  北京服裝學院輕化工程教研室主任王建明指出,“洋垃圾”中普遍存在大量病菌,傳染性很強。特別是大腸桿菌,代謝物、糞便、嘔吐物中普遍存在。服裝材料中又含大量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碳,在適宜的條件下,一些微生物可以此為碳源來維持其生長,最後可能導致病毒的傳播。

  據廣州日報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