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房産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開發商不是餓死的 是撐死的

 

CCTV.com  2009年07月01日 10:4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6月27日,上海市閔行區樓盤“蓮花河畔景苑”一幢在建13層高樓整體倒塌。記者了解到,這個銷售累計合同均價為每平方米14297元的樓盤,其項目土地獲得于6年前,當時中標地價僅為604元/每平方米,僅佔到目前房價的4.2%,不足同期公開出讓土地的三分之一。

  包括上海在內的很多城市的開發商都喜歡四處推銷“地價推高了房價”的觀點,認為正是政府供應給開發商的地價太高,才造成了高高在上的房價。這種觀點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尤其有市場。由這個母觀點還派生出一系列的子觀點、孫觀點,比如“保18億畝耕地紅線推高了房價”的説法,成功地轉移了輿論風口,以至於國土資源部不得不在6月23日舉行發佈會,副部長鹿心社澄清,調查顯示目前中國地價佔房價15%-30%,平均為23.2%,上述説法“沒有根據,也沒有道理”。

  上海“蓮花河畔景苑”一幢在建13層高樓的整體倒塌,無疑在關鍵時刻被動地扮演了地産業“污點證人”的角色,6年前604元/每平方米的中標地價和今日均價為每平方米14297元的樓盤售價,成本價格比之懸殊和誇張程度,足以讓公眾懷疑政府對房地産市場的整頓不是用力過了頭,而是太溫柔;房地産的價格泡沫不是擠乾了,而是太豐富。雖然對此次倒塌事件現在就下結論為時尚早,但人們希望曝光事件中暴露的種種行業問題,能成為房地産監管政策的一個分水嶺。

  去年以來,由於宏觀經濟形勢的逆轉,宏觀政策環境的調整,地産業從重點整治對象,搖身一變成為尋求政策庇護的“乖乖女”,其間,一度傳來政府若不拯救地産商,短時間內就會有若干比例的開發企業大量破産的説法。現在來看,這種救與不救,純粹是一種裝可愛博同情之舉,試問當一個地産商手中的土地成本價只有區區幾百元的時候,當市場房價在數千元上萬元的高地“巍然屹立”的時候,開發商會破産不是一個偽命題又是什麼?

  “蓮花河畔景苑”通過邀請中標的方式取得的地價如此便宜,它提醒我們注意兩個問題,即使用最合法的途徑,只要開發商“用心”也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低價土地;即使有再多的行業整頓風暴,也總有一些一望即知的漏網之魚,幸福地等到下一波牛市的到來。此中所暴露出來的監管問題,不僅在提醒上海的監管部門,也在提醒其他地方的監管部門,自己的監管水平有沒有跑贏開發商的逐利貪慾。

  還要看到的問題是,即使比“蓮花河畔景苑”的地價高三倍的所謂周邊的“正常地價”,如今的樓盤價每平方米也達到了上萬元,成本價格比同樣高得令人咂舌。如果沒有此次樓盤倒塌,誰還會去正視這種貌似正常、理性、健康房價中的不正常、不理性、不健康?如果上海由此掀起的行業整治風暴,只是杜絕了類似“蓮花河畔景苑”的倒掉事件,而沒有順著暴露的問題,在不正常的房價成本比上破題的話,實在是浪費了樓盤倒塌提供的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在低成本高房價的盈利模式下,開發商很難破産,但是也會死掉,不過不是餓死,而是撐死——因為胃口太好,貪慾太重,把所有的心思用在如何最大限度地攫取暴利上,徹底放縱自己,被利益蒙蔽雙眼,放棄了對消費者起碼的道義擔當,最終消化不良,一頭栽倒在地上——就像“蓮花河畔景苑”的這棟樓一樣。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