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華爾街日報》中文網站評選出了2008年華爾街十大厚顏無恥人物,憑藉“旁氏騙局”捋走投資人500億美元的麥道夫位列榜首。
市場的崩塌暴露出了許多人的真嘴臉。人們一向認為華爾街是個自負和貪婪橫溢的地方,而在2008年,一些公眾人物的言行把他們的厚顏提到了一個新高度。這些傢伙的所作所為讓大多數投資者著實想給他們一頓老拳,這也難怪。讀者們,如果你們有其他建議,儘管在文章後面的評論裏提出來。
麥道夫(資料照片)
1.伯納德 麥道夫(Bernard Madoff)
跟麥道夫相比,這個名單上的其他任何人都會相形見絀。這位金融市場的元老級人物被控玩弄了一場龐氏騙局,而且這並非是因為他試圖掩飾在2008年的市場搏奕中的幾次失利。據麥道夫自己承認,他至少損失了500億美元投資,而他之前數十年的經驗為他贏得了很多的賞識和尊敬。因此,投資他旗下基金的人對他是毫無保留地信任,極少有人想到過要懷疑什麼。偶有懷疑者也沒能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而馬多夫從不解釋他的投資策略,而這一點本應成為引起投資者警覺的第一個報警信號(實際上只要這個信號就足夠了)。
2. 肯 劉易斯(Ken Lewis),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首席執行長
劉易斯11月時曾説,他不贊成救助汽車業,稱“美國人民對只給更多錢而不幫助他們改變的做法不感興趣”。他解釋這話(難以置信的是,他是在底特律經濟俱樂部裏説這番話的)的意思説,他只是想用所謂的‘嚴厲的愛‘的方式來確保汽車業能生存下來。這就是富人。當然,美國銀行自己已從財政部的問題資産救助計劃(TARP)裏拿到了150億美元(超過對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的137億美元首註解資),而且,它不必對其債務結構、工作規章和人員薪酬(其實也就是高管薪酬上限)進行大規模調整。當銀行業獲得救助時,就説是為了保護金融系統的完善。而當談到救助別人時,道德危害、責任缺失、干預資本主義突然間就成了壓倒一切的首要問題。
這是9月16日在美國紐約拍攝的美國國際集團總部大廈。9月16日晚,美聯儲宣佈將向陷於破産邊緣的美國國際集團(AIG)提供850億美元緊急貸款,以避免其破産危及整個金融系統。新華社記者侯俊攝
3. 美國國際集團(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簡稱AIG)
在聯邦政府對其實施救助行動之後不到一週,AIG就安排其管理人士到加利福尼亞一處奢華的度假地開會,花費為44萬美元。各位,這次度假在多大程度上是以前就訂好的或者它對誰有好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從納稅人那裏拿到了1,200億美元(後來又追加到1,700億美元)的救助資金之後,你該做的就是取消這類輕浮的休閒活動。追加救助資金是另一件讓人們感到愕然的事,政府追加貸款是為降低利率,而政府也保證要提供更多抵押。耶夫史密斯(Yves Smith)在《赤裸的資本主義》(Naked Capitalism)中寫道,對從TARP得到救助資金的銀行,其在美國的每位按揭借款人都應該給他們的議員寫信,問問為什麼他們的利率不能下調近一半。今年早些時候,AIG稱其在衍生品頭寸上的110億美元損失“沒有實質影響”的。這話真要把人雷倒了。
4. 規則?
我們不需要規則!就在按揭領域一敗塗地的時候,聯邦儲蓄監管機構(Office of Thrift Supervision)居然還允許處於困境的貸款銀行IndyMac Bank將一筆注入資本作倒簽處理,從而使其財務狀況看起來比實際情況更健康。親自批准這一做法的是達瑞爾道丘(Darrel Dochow),八、九十年代存貸款危機期間他曾任聯邦住房貸款銀行委員會(Federal Home Loan Bank Board)監管和督查部門負責人。IndyMac 7月份就破産了。Fusion IQ證券研究部主任巴裏瑞索茲(Barry Ritholtz)在其博客中寫道:我一直試圖找出誰是這場災難中最大的愚蛋。
11月23日,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報道,美國政府同意向花旗集團提供一攬子救助方案,其中包括注資200億美元,並向其提供擔保和流動資金。這是人們路過位於美國紐約的花旗集團辦公大樓(11月17日攝)。新華社/路透
5. 花旗集團(Citigroup)
先別管該公司今年的業績有多可怕。《華爾街日報》曾援引知情人士説,11月時,花旗曾試圖讓有關作空金融股的禁令得以恢復。一位了解花旗在這方面遊説工作的人士説:“你可能會覺得,監管部門會希望發揮領導作用,保護金融服務領域的完善”。那你可能也會想,激烈爭論自由市場完整性的人應該也希望保護這些市場。
6. 克裏 基林格(Kerry Killinger)
這位華盛頓互惠銀行(Washington Mutual)的首席執行長2007年任職期間公司股價下跌七成,但他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很不錯的2008年獎金計劃。要拿到這些獎金,他需要落實一些年度目標。唯一的問題是,挂鉤目標中除了信用卡相關準備金和止贖相關費用之外,不包括貸款損失準備金。該公司2008年3月提交的監管文件稱,董事會可以調整財務結果以消除:對重組、中止經營、非經常項目的支出,以及可定為非經常性或非平常性的利得、損失或費用等;不經常發生的項目;與一項業務的處置有關的費用;或與會計準則調整有關的項目。這基本上就是説,基林格的獎金需要滿足的條件都是容易的好事,沒有一件壞事。不過這一切最後沒實現,因為公司被接管了,餘下的部分賣給了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7. 傑洛米 科維爾(Jerome Kerviel)
現在回過頭來看,對科維爾的指控近乎荒唐。今年1月,這家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的交易員在巴黎被捕,控方懷疑他通過在該行的違規交易造成70億美元損失。
8. 約翰塞恩( John Thain)
塞恩的確可能是最精明的交易家,他在最佳的可能時機將美林(Merrill Lynch)賣給了美國銀行。但他在當前形勢下還要求拿到1,000萬美元的獎金,也真夠張狂的。最後,塞恩做出了他能做的唯一選擇,而且這個選擇也比其他許多的選擇都好。不過,只是(讓美林)生存下來不值1,000萬美元。
9. 比爾格羅斯(Bill Gross)
這位債券領域的大亨、Pacific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長期以來的公眾面孔,為自己營造出一種沉穩的形象,對所有與經濟有關的事情都有智慧、理智的見解。但那並不意味著他不會談論自己的持倉情況。9月份,他呼籲美國財政部向房利美(Fannie Mae)、房地美(Freddie Mac)和其他通過FHA和其他政府機構發行的補貼住房貸款獲得按揭等機構“開放資産負債表”,他稱之為“(九十年代聯邦金融整頓機構)RTC的二十一世紀住房版”。當然,Pimco彼時正在按揭領域瘋狂買進,而且還一直在買進。
10. 房地美首席執行長迪克西隆(Dick Syron)
西隆8月份説過,“這將是一個極其糟糕的按揭市場,如果你説的是一個沒有政府支持企業的按揭市場。”當然這話沒錯。而且,當然,房地美的所作所為沒有一樣跟後來爆發的這場混亂有關。
| |
| |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