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華社巴黎7月2日體育專電(記者 岳東興)在勒夫勇於嘗試“意式三中衛”體系的大膽變陣下,世界冠軍教頭與“戰術大師”孔蒂帶來的技戰術層面最高水準的鬥法,讓這一次的德、意大戰再次載入世界足壇史冊。同時,德國人在歷經120分鐘、18粒點球的窒息對決後,終於改寫逢大賽不勝意大利的歷史,令人欽佩。但相比而言,輸球的一方才是讓我感觸頗深,堅持寫到淩晨三點的動力所在。
整體處於低谷的意大利足球,並沒有同時代能媲美德國、西班牙的一流球星,但卻在傳承和堅守本國足球的DNA上,堅持民族特質,堅持做最好的自己,並以那種令對手欽佩的頑強和拼勁,傳遞給即將踏上12強賽征程的中國足球,乃至世界足壇一句振聾發聵的勵志箴言——請珍惜身上那件代表著祖國榮譽的戰袍,只要付出和拼出你的全部,即便離開也能贏得尊重。
先回到這次精彩的鬥法中,勒夫不愧是緊跟世界先進打法的冠軍教頭。當意大利人研發多年、終於找出克制西班牙傳控足球的“三中衛+兩個全能邊衛”的352戰法,並在實戰中歷經兩屆大賽的積澱才淘汰“鬥牛士”後,居安思危的德國主帥,竟然敢在一場定命運的淘汰賽上,第一次排出與之相似的打法,顯示出如同金庸小説中“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魄力和勇氣。
這一次積極的改變,幫助了習慣集體前壓、後腰基本靠“眼神防守”的德國隊,關上了可能被“意式反擊”突破的關口。在勒夫這套新戰法中,赫韋德斯揚長避短,不用再客串邊後衛,而是與另外兩個正牌中衛博阿滕、胡梅爾斯構成後防“樞紐”;同時,被譽為“小拉姆”的基米希和赫克托在兩翼扮演“邊鋒衛”,既要在本方得球時大膽前壓,體現邊鋒作用,全隊隨之變陣352,更要在被斷球後高速回防,形成五後衛防守體系,封死意大利隊前場四人組的反擊線路。
對於這次頗具冒險精神的調整,勒夫在“復盤”時説,意大利兩中鋒和兩邊鋒的攻擊組合,在邊路內切和中路呼應十分嫻熟,如果僅有四名德國後衛去防守,存在危險,因此在“意大利擊敗西班牙的比賽後,我第一次考慮到要試試它(三中衛體系)。”由此看,勒夫頗具針對性的戰術調整,很好遏制了意大利隊反擊的威力。孔蒂的球隊全場12次射門,有5次被封堵,3次射正,沒有運動戰進球,“意式反擊”的效率和威力大大降低。
儘管如此,我還是非常敬佩意大利足球。它告訴世界足壇一個簡單又不易做到的事情,強隊為什麼是強隊?
在傳控足球當道、幾乎所有球隊都把西班牙的4231戰法當成學習模板時,唯有堅守自我的意大利足球,沒有盲目跟隨、迷失自我,而是在結合本國球員特點上,研發出基於尤文“BBC”組合的上述針對性打法。在這一點上,他們比德國足球更有自信,一直沒有放棄本國足球的特質,而勒夫一度為了學到西班牙細膩傳控技術的精髓,寧可使用“無鋒陣”,去放棄代表德國DNA的高中鋒,一度陷入與“瓜式拜仁”相似的數據華麗但卻難贏球的迷失中。但意大利在歷經普蘭德利與孔蒂的傳承和改造後,終於又在一個快被遺忘的低谷中,爆發出驚人的能量,將衛冕冠軍橫掃出局,抹去了四年前在基輔被對手打爆的恥辱。
能走到八強,對於缺少了皮爾洛、維拉蒂、馬爾基西奧三大中場核心的意大利來説,已是不小的奇跡。因為在來到法國前,星光黯淡到配不上“藍衣軍團”稱號的這支球隊,被看扁為是一支僅由工兵型球員組成的“藍領”球隊,小組出線都不容易。但是,在孔蒂嚴密的戰術體系重組下,“意式防守”的精髓得以傳承,而全隊也得以在持續抗壓下,連續在小組賽上演“意式反擊”的經典場面,並在16強戰中令人信服地完勝西班牙,令人不得不由衷感嘆:意大利的底蘊和特質還在!
更為重要的是,意大利還挑戰了當今足壇的“勝利方程式”——控球才能贏球。這也使得本屆歐錦賽呈現出的打法更為多樣化,並給以弱勝強提供了學習模板。
無論是對陣西班牙還是德國,意大利的控球率都在40%左右,但並沒有受到實質威脅。在孔蒂部署下,意大利注重保持隊形緊湊,最小化三條線之間的距離,壓縮了對方打身後的空間。而且,全隊已經學會如何不被控球一方轉移調動,盡可能減少體能和精神上的消耗。而就在一次次的隱忍和堅守下,他們通過一次次高效的反擊,讓球迷在隨之揪心多時後品味一劍封喉、激情迸發的暢快!那正是足球動人心魄的魅力所在。
最後,我想把孔蒂告別法國前的這一段話,永遠記錄下來,並傳遞給中國足球上到足協官員、下到國家隊球員、教練和整個管理團隊——“當你做到了你能做到的一切,沒有人能夠批評你。熱愛你的國家,熱愛你身上的那件戰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