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綜藝官網

中國作協加強文學創作綜述:將種子撒向基層

文化藝術 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2016年11月29日 10:1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11月30日,中國作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將在北京舉行。從2011年第八次作代會召開至今,尤其是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以來,中國作家協會積極服務作家、服務人民,和來自全國各地的作家一起,將中國文學創作推向了更高水平,也讓人民群眾更好地感受到了文學的魅力。中國文學創作更好地把握時代脈搏,文學作品正在“高原”上迎來“高峰”。

  把握正確方向,深入學習、牢記使命

  近兩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鼓舞和指引下,中國作協和各級地方作協組織把廣大作家緊緊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及時準確地向文學界傳達黨的聲音,引導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之路;積極創造條件,幫助廣大作家創作出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

  據了解,2015年4月至6月,中國作協書記處各位同志率隊分赴全國20個省級地方作協,深入開展專題調研,總結各地經驗,加強工作指導。2015年9月下旬,中國作協舉辦全國省級作協負責人學習研修班。

  今年開始,中國作協開展會員學習培訓工程,計劃今明兩年以集中培訓和地方分片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分期對中國作協約11000名會員進行全面培訓,共舉辦22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培訓研討班”,參訓會員2170人次。

  中國作協和各團體會員將學習講話精神與各種形式的重大主題活動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魯迅文學院和各地文學院在組織作家培訓時,把學習講話精神作為重要安排,努力推出精品課程;各文學報刊社網結合自身特點,創新宣傳報道和理論闡釋的方式、方法;各團體會員單位在積極舉辦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學習講話精神的座談會、讀書班、培訓班的同時,把學習講話精神同深入基層相結合。

  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認真思考作品的社會效果,自覺承擔以優秀作品鼓舞人的光榮職責,把對先進文化的創造、建設和傳播作為自己的使命,將文學活動同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的社會生活聯絡起來,通過優秀的文學作品引導人們求真、向善、向美。

  回應時代要求,紮根人民、創作精品

  “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中國作協和各團體會員單位將“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不斷引向深入。定點深入生活扶持項目是中國作協採取的一項探索性舉措,自2010年實施以來,先後有367名作家參與其中,出版著作上百部,發表作品400余篇(首),其中多篇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等獎勵。2016年,中國作協首次推出“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活動重大現實題材創作扶持專項”,與17個部委合作開展重大現實題材創作扶持專項,題材涵蓋城市建設、文化變遷、生態保護、金融改革等。

  “開展‘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是一項長期工作,中國作協將繼續探索和不斷豐富幫助作家深入現實生活的形式,鼓勵知名作家&&下基層、參加志願服務。” 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錢小芊説。

  關在象牙塔裏不會有持久的文藝靈感和創作激情。近年來,中國作協開展了一系列重大主題採訪寫作活動:僅2016年,中國作協就分5批組織150余位作家重走長征路,沿著當年紅軍長征路線採訪;為配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國作協組織了海上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採訪活動;中國作協還組織作家深入科技創新第一線,以生動形象地反映科技創新成果,書寫幾代科學家為中國科技發展作出的貢獻……

  和人民一道前進,是新的時代對廣大作家發出的熱切召喚。面對召喚,作家們身入、心入、情入。賈平凹、張煒、阿來、黃傳會、徐劍、王宏甲、歐陽黔森、范穩、邵麗、李駿虎、胡冬林、王小鷹……作家們把目光投向山川、大地、河流,創作出了一批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作品。

  近年來,每年出版的長篇小説新作均超過4000部,2015年9月,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這邊風景》、李佩甫的《生命冊》、金宇澄的《繁花》、蘇童的《黃雀記》5部作品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標誌著長篇小説創作又有新收穫。

  兒童文學方面,阿來的《三隻蟲草》《蘑菇圈》、肖復興的《紅臉兒》、張煒的《尋找魚王》《獨藥師》、趙麗宏的《漁童》、馬原的《灣格花原》、金波的《婷婷的樹》、曹文軒的《蜻蜓眼》等受到普遍好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曾幾何時,科幻文學一直被視為中國文學的弱項,近年來一系列優秀科幻文學作品不僅進入讀者的視野,也在國際文壇上屢獲大獎,並被爭相改編為影視作品。其中,劉慈欣的科幻小説《三體》等相繼獲得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中國原創科幻文學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創新各項機制,激勵創作、服務基層

  優秀文學作品記錄時代發展、傳遞人民心聲、提振民族精神,是文藝繁榮的重要標誌。5年來,尤其是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以來,中國作協和各團體會員單位以“努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為重要任務,創新服務機制和扶持獎勵機制,為優秀作品涌現創造有利環境。

  中國作協和各團體會員單位堅持優先扶持基層作家、青年作家,完善徵集、遴選和論證辦法,從選題的價值和創作者、申報者的創作水平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好中選優,控制數量,更多反映現實生活和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選題得到扶持。

  從2012年到2015年,中國作協共扶持重點選題541項。2015年的扶持項目中有19項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文藝原創精品出版工程”。重點扶持項目突出時代性、現實性,弘揚主旋律,反映中國共産黨光輝歷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偉大成就,書寫人民群眾生活巨大變化。

  中國作協廣泛動員作家開展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文學創作,講述中國故事,為社會提供正能量:與《人民日報》合辦“中國故事”徵文活動、組織全國高校文學社團“中國夢”青春寫作活動、文學報刊社網分別推出“中國夢”相關主題宣傳活動……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和紀念長征勝利80週年之際,優秀的紀實文學作品不勝枚舉:王樹增的《抗日戰爭》、何建明的《拉貝先生》、張雅文的《與魔鬼博弈——留給未來的思考》……其中,徐懷中的《底色》等獲得了魯迅文學獎。

  詩歌回暖,成為近年來文壇熱議話題。不同代際、不同風格的代表性詩集有歐陽江河的《大是大非》、陳超的《無端淚涌》、臧棣的《騎手和豆漿》、楊克的《楊克的詩》等。隨著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傳播平臺的興起,詩歌重新回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以余秀華、郭金牛、老井等為代表的“草根詩人”大量涌現,他們的詩歌受眾廣泛,被讀者譽為接地氣的“感動寫作”“靈魂寫作”。

  少數民族文學方面,2016年8月,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揭曉,阿拉提·阿斯木的《時間悄悄的嘴臉》等24部優秀作品和3位譯者獲獎,反映出2012年至2015年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可喜成績。

  文學的根在基層,人民的需要是文學存在的根本價值。在創作出大量優秀作品的基礎上,通過廣泛、有效的傳播,擴大文學作品的覆蓋面和影響力,讓文學惠及基層,是文學工作者的使命。為此,中國作協不斷將工作重心下移,拓展公共文學服務。今年5月,中國作協“文學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講堂在寧夏西吉啟動,中國作協主席鐵凝開講第一課,為基層作家、文學愛好者帶去了長達3個小時的講座。此後,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作家王樹增也相繼在甘肅隴東革命老區和海南三沙“哨兵大學堂”開講,實現了“把文學的種子撒向基層”這一活動初衷。

熱點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