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綜藝官網

李漫博:陽明心學與文化人格塑造(節選)

文化藝術 來源:央視網 2016年10月11日 16:09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李漫博

李漫博

       王陽明實際上就是學會了知心用心。這是他的核心內容。所以我們要建立這樣的書院來進行真學問的探討,就得從自己的自心中開始生起。我們要建立這樣的討論系統,提問題首先就是啟動自己的內緣。

       《大學》裏講:“尊德性而道問學。”一定要道問學,在相互的提問中,在自己給自己的提問中,在自己的內對話中,在自內的參悟中來明白自己的心,同時你也就明白了外在的現象,明白了其他的人、其他的事情。所以我們的學習一定要活潑,一定要提問,一定要大家相互激蕩,也就是腦筋風暴。實際上不光是腦筋,腦筋指的是思維繫統,更重要的是人的直覺,這就是中國人説的智慧。

        我們用思維建立概念,只是印證和參悟你的直覺。所以從境界到思想、到工具、到方法,整個層面裏面,只有直覺建立的境界是最高的。我希望通過陽明學的學習能夠把大家的真實境界從我們的內心裏煥發出來。從現在開始,我們使用書院傳統的教育模式。在沒有大家提問的前提下,我開始我自己的講述,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有問題馬上提出來,我們馬上就討論,這樣會更好。

什麼是文化人格

        今天我給大家談一談“以陽明精神而建商係”的問題,談談企業家的精神問題。毛主席曾説過:“人是需要有點精神的。”這個精神到底是什麼?我們説是知心用心。心到底是什麼?所有的這些東西加起來都是人的文化現象。今天我們首先要講的是企業家的文化人格問題。説到“文化”大家基本上都明白這個概念。

      但到底什麼是文化呢?實際上這也是個很不好回答的命題。古代而言,對文化有闡釋;西方人對文化也有闡釋,加起來這些文化的闡釋大概有上百種定義。上次聽一個老師講文化,在黑板上大概列了二三十種,還沒列完。那到底什麼是文化?還原到最終的本質,文化是形成的東西。後面我會專門講文化的問題。今天我們講文化人格,就一帶而過,同學們可以把這個問題懸在腦海裏。所有的文化都是人的文化,包括我們説的工具實際上也是對人的文化。

      孟子説過一句話:“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幾希指什麼?指的是人跟禽獸之間的差別實際上很小很小。現在我們通過基因學知道,人的基因圖譜和豬的基因圖譜、小白鼠的基因圖譜的差別不到千分之一,這是從生物基因學意義上來講人與禽獸之間的差別。實際上在我們中國的佛學裏面來講,從內在的心性方面來講,人跟動物幾乎沒有差別,或者説就沒有差別,自性是同一個。

      佛在菩提樹下悟道的時候,他得道了,菩提樹下站起來的時候説的第一句話是:一切眾生皆具足如來智慧得向。一切眾生包括蟑螂、老鼠、蒼蠅、蚊子,都具足佛性。現在量子物理認為,一個量子上攜帶了全部的宇宙信息。而你看看我們的差別有多少呢?真的沒有多少。我們身上有多少量子呢?實際上我們本人就是宇宙的大量子。我們説“幾希”的差別指什麼呢? 其實就是一點,就是人的文化性。

      我們看到的禽獸是沒有文化的,而人是有文化的,人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在改造主觀世界,這是毛主席教導我們説的。所以説人在向自然實施意志的同時,也對自身實施意志。人會提問題,動物會不會提問題呢? 人會很多很多的問題,比如説我從哪來,到哪去?我是誰?我在這個社會中出生了,我的意義是什麼?我的生命有什麼樣的價值?我和其他人是什麼樣的關係?會提出一系列的文化性的問題。

      人在這種“問”的情況下又建立了很多很多知識系統。大概有三大知識系統:人跟自身的知識系統,叫做教育系統或者宗教系統。比如問自己從哪來,到哪去?我的自性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這種關係在遠古時期就已經提出來了。我們知道全人類有一個共同的宗教叫什麼,叫薩滿教?人類的宗教、教育都是圍繞著人與自身的問題展開的。還有人與物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

      我們人類建立的所有知識系統無非都是這三重關係所組成的,拿到任何一個知識系統我們都可以去對應一下,不會出現在三大系統之外。建立了這些知識系統之後,人最終形成的文化成果是什麼呢?最終的文化成果就是人的人格,差別於禽獸的那個“幾希”的東西就是人的文化人格。一個人,從自然人,通過對自我實施文化,他會形成人格。人類通過認知,最後把自己定義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格,這個時候才是文化的真實落地,所以談文化沒什麼意義,最後都要落實到人本身上來。

文化的體現

       文化落實到人本身上來,它會形成四個重大的分裂,會在四個方面得到體現。第一,人的心性問題;第二,人的道德;第三,人的學問;第四,人的技藝。我們研究人類的教育,教育的核心就是形成理想的或者是完善的文化人格。我們在談到現代教育的時候,往往覺得問題很嚴重,現在報紙上或者電視上都説到我們的教育問題很嚴重。嚴重在哪兒呢?嚴重在我們的教育對文化人格沒有定義。我們從1840 年以來被西方文化打矇了以後,中國人確實是找不著北了,這樣我們的文化人格也流失了。

       我們從西方引進了教育、學術體系後,實際上我們對自身的文化人格就沒有定義了。我們在座的最低的就應該是初中畢業的吧?成功的商人不一定都是博士畢業的吧?我們可能有小學生、中學生,甚至大學生,即使是到了研究生、博士後,我們對自己的教育的人格定義也沒有搞清楚。我們也可以翻一下教育部發的各種各樣的文章,實際上我們中國人對人格是沒有定義的。一般意義上來講,學校是幹什麼的?是學知識的。可是甚至於什麼是知識我們也沒有搞清楚。所以學問系統對應的是西方的知識系統,對於知識本身是什麼可能也還是沒有搞清楚。

       我的一個親戚上大學,我問過他一個問題:“你上學是幹嘛啊?”他豪不猶豫地回答説:“學知識啊!”回答地很肯定。然後我又問他:“什麼是知識?”“這個老師可沒有講過!”我們現在的同學誰能夠説出什麼是知識啊?在座的肯定有大學畢業的吧!什麼是知識啊?正確的可不一定都是知識啊!我的情感是正確的,它是知識嗎?我的直覺是正確的,它是知識嗎?所以用正確或不正確不能判斷是不是知識,而且還有許多不良知識是不正確的。

       我們通過物理學、數學的發展可以看到,有很多不正確的知識在我們的學校還在講呢! 所以我們即使是上了大學,可能我們連知識是什麼都不清楚,這是我們學校的教育系統所形成的流弊。這個流弊怎麼辦?我們這個陽明商係傳習班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也是我們的意義所在!我們要彌補現代學校式教育的不足。

       完善的人格需要具備哪些方面?心性、道德、知識、技藝。我們現在的學校就是這樣一種狀況,所以形成了不僅僅是企業家,實際上形成了我們整個民族文化人格都不太健全。我這樣説有點傷眾人了,但是它是事實。西方人有對教育人格的定義。美國的大教育家富蘭克林對美國的教育學的定義是什麼?叫做“一手拿《聖經》,一手拿斧頭”,也就是堅定的基督教信仰和無限的開拓精神的合一,這就是美國人要培養的人格;印度人也有他的文化人格的定義,叫做“質樸的生活,深邃的精神”。

       我聽説我們有一個班到印度去學瑜伽,瑜伽文化最後也會形成文化人格,這個文化人格就是“深邃的精神、簡樸的生活的合一”。所以印度人當乞丐並不會像中國人和西方人那樣感到羞恥,他認為這是簡樸的生活方式。當我們到印度看到那麼多乞丐的時候會説印度太不發達了。不對,印度人把乞討的生活看做是一種高尚的生活,這是我們中國人很難理解的。乞討是在幹嘛呢?是在結緣和贖罪!一個人佈施也不是那麼高尚,佈施就是對自己的贖罪,乞討就是結善緣,這樣理解乞討生活的時候,他就心安理得了,因為這是他們的文化生活。

       回到我們中國人的本身,我們中國人定義的是什麼樣的文化人格?我們現在要闡釋的就是以陽明精神為標誌的文化人格。

       我們都知道,王陽明在中國的文化範圍內是一個文化的集大成者,集哪些大成呢?他把中國的儒、釋、道三家的文化完全地集中在他一個人身上,而且對這三家來講,他都是集體驗、體悟于一身,形成了他獨特的文化人格,這也是中國人的理想人格。簡單地講,陽明人格的核心就是佛家的心性、儒家的道德、道家的通學知識體系加文武全才。這就是中國人在陽明時期形成的聖賢品格。但是這個東西到我們現在都失掉了。

       我們丟失了以後形成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化人格狀態呢?我從幾個方面對它進行描述。第一,我們現在的人有名利的訴求,但是沒有超越性的信仰。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什麼叫做超越性的信仰?什麼叫做名利的訴求?就我們的商人而言,或是官員而言,或是學者而言,大家都有名利心,但是很少有人有超越的信仰。

       信仰是個大問題,要解決宇宙人生觀的問題。網上有一篇文章説松下成立了一個研究所,研究所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人與宇宙的關係的問題。我們的企業裏有這樣的研究所嗎?提出這樣的問題一般而言我們都認為很可笑,宇宙跟我們的企業有什麼關係呀?我在保定的時候一位同事也給我做了一個定義:李漫博這個人不研究天不研究地,只研究中間的空氣。我這個人天馬行空,跟王陽明一樣,只研究人們看起來好像用不著的東西。但是這些東西真的用不著嗎?可不是那樣!你建立什麼樣的宇宙觀,建立什麼樣的世界觀跟你的企業和你一生的行為以及價值觀的設立都是有直接關係的。

       舉個簡單例子,什麼叫宇宙觀?我們對於世界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看法呢?我們從現在學校教育裏接受的教育就是:宇宙是物質的!就是這樣一個概念。在不同的學術裏面,宇宙觀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説中國的儒家有天理人文觀,我們儒家的倫理和道德是建立在它的天理觀的基礎上的。我們的天理觀是什麼呢?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易學》所揭示的天理!就是我們的陰陽學所揭示的天理!道家也有它的宇宙觀,我們去讀《老子》,老子有非常明確的宇宙觀。第十五章:“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這是它的宇宙觀的揭示!幾重世界呀?五重世界!

       佛教裏面也有宇宙觀,揭示的世界大概而分,也是五重世界,而每一重世界都存在著超越性。它把宇宙描繪成三大境界:叫做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個宇宙是多重的,每一重宇宙裏都有它的視域。每一重域又有它的無限維度。它大概分為三界,然後有三十三重天,而每一重天裏面又有無量視域,大到宇宙整體,小到無內。所以它所揭示的世界,它所揭示的真如,它揭示的道,所揭示的“一”就是這樣的一個東西,就跟我們儒家所説的“中”是一個概念。“其小無內,其大無限”所呈現出來的世界就是這個樣子,是多重的。每一重世界也有無量的存在。

熱點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