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綜藝官網

戲劇節和互聯網大會之後 烏鎮又玩起了當代藝術

文化藝術 澎湃新聞網 2016年03月31日 10:5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在江南水鄉的活化案例中,烏鎮一直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繼烏鎮戲劇節、世界互聯網大會之後,今年烏鎮將目光投向視覺語言和當代藝術的解讀。

  由文化烏鎮股份有限公司主辦,陳向宏發起並擔任展覽主席,馮博一主策劃,王曉松、劉鋼策展的“烏托邦·異托邦——烏鎮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于2016年3月27日下午開幕。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荒木經惟、奧拉維爾·埃利亞松、達明安·赫斯特、弗洛倫泰因·霍夫曼……展覽給出了一張“星”光閃閃的參展名單。

荒木經惟此次的參展作品《空景》

  荒木經惟此次的參展作品《空景》

  展覽邀請了活躍在當代藝術界的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的40位(組)藝術家參加展出,其中有8位藝術家採取委託就地創作、展示,從不同的角度詮釋其對於展覽主題和古鎮的理解。此外,展覽還特別邀請包括侯瀚如、烏利·希克、巫鴻在內的六位在國際藝術界有重要影響的專家、學者組成展覽的藝術委員會。

  西柵是人們熟悉的古鎮景區,在這個區域共有七位藝術家各自帶來與環境相融合的藝術作品散佈在景區的公共空間。以“大黃鴨”而為人們所熟知的荷蘭藝術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在水劇場特別製作了一條粉色的浮魚。

“大黃鴨之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這次做了一條大紅魚。吳海雲 圖

  “大黃鴨之父”弗洛倫泰因·霍夫曼這次做了一條大紅魚。吳海雲 圖

  美國女藝術家安·漢密爾頓則選取了位於西柵老街中斷的國樂劇場。這個有著歇山式屋頂和飛檐翹角的老建築保留了原有的珍貴木雕,漢密爾頓在舞臺正中拜訪了一台巨大的織布機,一位女工用尼龍繩在織布機上紡織,而透過織布機,幾千條絲線如燈光般散射到劇院的每一個座位上,在這個黑暗的劇場中,光、聲、影在虛幻與實體中交融。

《唧唧復唧唧》 安·漢密爾頓

  《唧唧復唧唧》 安·漢密爾頓

  北柵展區共分為七個部分。包括裝置、雕塑、影像、攝影、行為、繪畫以及聲音藝術等多種媒介方式與類型。這裡原是1970年代建設投産的絲廠,是“工業下鄉”留給烏鎮的歷史,亦是二十世紀後半期中國鄉鎮生態變遷的見證者。後當製造業轉型,原本的廠房被棄之不用,經改造後成為展示空間,以當代藝術賦予其嶄新的意義。

  展廳內最有人氣的作品之一莫過於尹秀珍的《內省腔》。這個用各種廢舊的粉紅色布料組成的大型裝置以溫暖的姿態邀請觀賞者走入其中,在如同母體子宮的柔軟空間內自我檢視、反省。

戲劇節和互聯網大會之後 烏鎮又玩起了當代藝術

《內省腔》尹秀珍

  《內省腔》尹秀珍

  正在上海龍美術館舉辦個展的冰島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在烏鎮再次展現出他對於光與影的強大掌控力。他將一個直徑7米的圓形屏幕包圍一批圓盤形、環形和方形的玻璃構件,每個構件以多色濾鏡構成,以不同速度轉動的構件懸挂在不銹鋼架構上。隨著聚光燈的光被轉動的玻璃構件反射、遮蔽和過濾,造成了一種反射和陰影之間複雜交錯的關係。

《反轉的全景房》奧拉維爾·埃利亞松

  《反轉的全景房》奧拉維爾·埃利亞松

《標準》,劉建華

  《標準》,劉建華

《鎧甲》安迪·萊提寧

  《鎧甲》安迪·萊提寧

《顯靈》比爾·維奧拉

  《顯靈》比爾·維奧拉

馬丁·帕爾的攝影作品

  馬丁·帕爾的攝影作品

《工具》毛同強

  《工具》毛同強

《周圍律》菅木志雄

  《周圍律》菅木志雄

聲音裝置《下/上》芬博基·帕圖森

  聲音裝置《下/上》芬博基·帕圖森

《街廣《街廣場》宋冬》宋冬

  《街廣《街廣場》宋冬》宋冬

《千月》吳俊勇

  《千月》吳俊勇

《漂白》林嵐

  《漂白》林嵐

《我記得(二)》理查德·迪肯

  《我記得(二)》理查德·迪肯

《洞穴守護者》崔有讓

  《洞穴守護者》崔有讓

《塔寺》尤布工作室

  《塔寺》尤布工作室

  2013年,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的 “出自文字——解密中國書法”展覽中邀請徐冰創作了他的首件動畫作品《漢字的性格》,此次也出現在展廳中。

  展覽將從2016年3月28日起到6月26日結束,在此期間,還將邀請參展藝術家、批評家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舉行講座、對話、討論、工作坊等面向公眾的教育推廣活動。

  展覽給人的感覺並不像人們一般對於當代藝術的印象那樣晦澀和“顯擺”。策展人之一王曉松解釋説,展覽本身就是一個翻譯的過程,藝術家將其想法轉化為視覺,而策展人的工作則是再將其介紹給更多人理解。“在小鎮上的展覽不僅僅是將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聚集在一起,同時通過展覽機制把藝術家之間的語言進行翻譯和對話。”主策展人馮博一説,相較于雙年展與都市文化相連的慣例,烏鎮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以逆城市化姿態出現,希望在營造一派“烏托邦·異托邦”的同時,也建構起當代藝術對有關展覽方式、權利話語等議題的新創意模式。

  這些與古鎮地景相契合的作品本身也讓展覽從根本上有別於“名家作品匯集展”,而是從限定性和針對性上對當代藝術進行著積極詮釋。與“城市化”且“模式化”的三年展、雙年展相比,烏鎮舉辦國際當代藝術展希望嘗試在“縱覽世界當代”條件下建立一種屬於烏鎮的展覽機制。

  藝術家宋冬認為烏鎮是個孵化器,不只將過去的古鎮保存下來,也指向未來。這座小鎮本身就像一件藝術作品,一個體量更大、活化的裝置。

  誠如策展人王曉松在其策展文案的結尾所寫的那樣:烏鎮營造了一個中國審美慣性和現代生活需求相結合的“烏托邦”,但“烏托邦”不是中國的“桃花源”,也不是威廉·莫裏斯(William Morris)筆下的“烏有鄉”,而是一套運行機制和形態建構。

  作為旅遊目的地的烏鎮很難説是中國小鎮的縮影,但若是到烏鎮參觀展覽,卻不可忽略兩個展場中間小馬路兩邊的“世界”,這個中間地帶可能會使你在左右顧盼中更好地理解左右兩處展場,也使你更多地理解小鎮舉辦國際當代藝術展覽的必要性和不確定性。在小馬路上,“世界”一同映照進來,真實和虛假、美好和臟亂、人工和自然混搭,卻毫無違和之感。

熱點
掃一掃
掃一掃,用手機繼續閱讀!
央視網新聞移動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iPhone
央視新聞移動看!
CBox移動客戶端
下載到桌面,觀看更方便!
860010-1105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