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科技苑》欄目製片人 張生貴
他既是一個浪漫主義詩人,又是一個嚴謹的科普節目製作人。他倡導欄目同仁廣泛汲取各類藝術形式的精華,帶領大家像小説學習、向小品學習、向評書學習。目的是讓《科技苑》具有更高的文化品格,並最終走向“科技原野、人文山川”的大境界。1998年加入CCTV-7農業節目創作陣營,先後為CCTV-7《文化與生活》欄目創辦和《科技苑》欄目發展做出特殊貢獻。他對中國農業科教節目的特殊貢獻是提出了以“科學翻譯”的理念講科技的節目觀。並以此為核心,完整闡述了 “用講故事的理念講科技”、“用趣味性的理念講科技”、“讓心靈和大腦共同興奮”等理念為主體的農業科教節目創作體系……
2013年第11期《當代電視》雜誌以專稿形式刊登了對《科技苑》欄目及製片人張生貴的採訪。《當代電視》雜誌是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的中文核心期刊。《當代電視》雜誌社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發現,在中國農村,中央電視臺《科技苑》的影響力、知名度都很大,深受農民歡迎。
《科技苑》15年4400多期的節目,從未遭到科學上的質疑,因為每個編導對每一句話都是負責任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偽。所以,《科技苑》團隊還是一個有責任心、有使命感的、對人民負責任的團隊。可以説《科技苑》上連政府,下接農民朋友,已成為政府推廣農業技術的好幫手,成為農民增收的助推器。
結構就是搭配,做節目和做衣服一樣,講究的是搭配得當。給你一片布,你如何剪裁、縫製,使其變成衣裳?袖子要多長,領子要多寬,衣兜要多大,心理要有“形”,心裏沒“形”,就下不了剪刀。所以,衣服的形狀是剪裁搭配的源頭。做節目,頗似做衣服,源頭也是心裏的形狀。裁衣服,形在刀先,寫文章,意在筆先。
欄目的發展是連續的,今年該做什麼?明年該做什麼?最終目標是什麼?製片人必須心裏有數。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有遠慮,也有近憂,只是兩者的憂法不同,前者是盲人瞎馬,一年會比一年更憂,憂在不知去向;後者是智者挑燈,一年會比一年更接近目標,憂的只是具體方法。二者的本質區別是有沒有正確的指導思想。
我最近把欄目報題和審片之中發現的十八個問題,在欄目例會上一一強調過,比如題目問題、扣題問題、描寫問題、擠水問題、提煉問題、鏡頭問題、重復問題、角度問題、幽默問題、轉折問題、細節問題、互動問題、策劃問題、導向問題、發現力問題、科學知識與技術操作的融合問題、欄目風格問題、欄目核心價值問題等。
科教片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主要承擔著“教”的任務,其核心價值是一個“教”字。那時農民中文盲半文盲比較多,理解能力比較弱,重點是講技術操作,原理相對講得少。比如小麥玉米什麼時候種?什麼時候澆水?什麼時候施肥?是科教片承擔的主要任務,而為什麼在那個時候種植、澆水、施肥就相對講得少一些。
科教片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主要承擔著“教”的任務,其核心是一個“教”字。那時文盲半文盲比較多,農民的理解能力比較差,不像現在的農民,懂得多,可以請總理找專家搞測土配方施肥。那時重點是講技術操作,原理相對講得少。小麥玉米什麼時候種、什麼時候澆水、什麼時候施肥,都是科教片承擔的主要任務。
影響《科技苑》收視率的原因很多,可分為可控與不可控兩個方面。不可控原因有:一是話題不易於傳播;二是娛樂性先天的局限;三是同時段觀眾分流大於其它時段。從話題製造來説,農業科技處於先天劣勢,很難製造傳播性很強的社會性話題,種稻養豬肯定不如潘粵明董潔離婚易於在媒體上傳播。
2011年,在中心黨委的正確領導下,《科技苑》欄目充分發揮科教節目優勢,堅持正確的定位和方向,努力提高創作水平,加強創新能力,圍繞2011年宣傳創作計劃,策劃製作了一大批農業科普節目、系列節目和重點節目。2011年《科技苑》欄目的工作重點有兩條:一是提升選題質量;二是加速節目科普化(娛樂化)。
點擊閱讀石流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