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三農 > 科技苑 >

CCTV《科技苑》欄目製片人張生貴接受《當代電視》雜誌社專訪

發佈時間:2013年12月16日 10:53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 | 手機看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3年第11期《當代電視》雜誌以專稿形式刊登了對《科技苑》欄目及製片人張生貴的採訪。《當代電視》雜誌是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的中文核心期刊。《當代電視》雜誌社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發現,在中國農村《科技苑》的影響力、知名度都很大,深受農民歡迎。《科技苑》欄目引起了《當代電視》的高度關注。以下為專訪全文。

(2013年第11期《當代電視》雜誌第6~8頁)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見金

       ——訪《科技苑》製片人張生貴

  【編者按】深入鄉村,才可能了解一個真實的鄉村。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開展以來,我們深入鄉村進行調研,發現有一個欄目在中國鄉村名氣很大,農民非常喜愛,它就是中央電視臺專門製作農業科教節目的欄目《科技苑》。它與當下走紅的娛樂節目、婚戀節目形成強烈的反差。這一現象令我們深思——老百姓到底需要什麼?媒體應該給予老百姓什麼?當媒體追逐娛樂的時候,不要忘了當初為什麼而出發,不要忘了自己的初衷,不要忘了我們還有一項需要長期為之努力的工作,那就是提升全民的科學文化素質。

  《科技苑》欄目是CCTV—7開辦最早的欄目,1995年試播,1996年1月1日和其它欄目一起開播。是央視農業節目群的基礎性組成部分。在這18年風風雨雨中,《科技苑》堅守著自己的定位,將為農民服務,為農業生産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而為堅守欄目宗旨、功能定位、根本任務,在製作內容、追求目標和發展規劃上,製片人張生貴付出了艱辛的努力。這位人到中年製片人,似乎什麼時候都是和藹可親笑容滿面,在與他的訪談中,你能感到他身上散發出來淵博、睿智和活力。

  一、直挂雲帆濟滄海

  《科技苑》欄目很專業,其實本不適宜在大眾媒體上播出,而且又處在其它欄目翻新速度很快的背景下,那麼《科技苑》為什麼屹立不倒,它是如何保持著自己的“生命力”,做到18年來一直“長青不敗”的呢?張生貴臉上的笑容帶著自信:“因為我們不可替代”!

  “第一,《科技苑》的價值不可替代,《科技苑》是央視節目整體結構成中,唯一的一檔專門製作播出農業教節目的欄目。央視節目體系宏大,擁有數百個欄目,其它類型的節目遍地都是,而直接面對億萬農民的農業科教節目獨此一份,價值和作用不可替代。這是它的唯一性。第二、這件事再難我們都必須做!科普本來就是世界性的難題,中國的科普更是力不從心,中國有億萬農民,群體大,科普相對薄弱,需要有人去默默耕耘。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的商業電視臺,都不敢播出這樣的對農專業節目,他們的觀眾要想得到類似信息,必須在收費頻道上去點播。因為他們怕沒有收視率,沒有收視率就沒有廣告收入,所以他們不敢做。但我們做到了,這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個欄目承擔著一種國家使命、國家責任。所以我認為是在為國家分擔責任,為廣電系統、為央視、為科技部門和農業部門分擔責任,這一點值得我們自豪!第三,不能不做又該怎麼做?這棵樹要長青,我們必須有自己的生存策略。誰都知道科教節目難做,因為它太專業了,每一個選題就是一個新的課題,許多名詞和概念就像生鐵,就像鋼精水泥,太理性,太生硬。而觀眾需要的是被感性化原理,這在出發點上就比娛樂節目、講故事的節目差了一大步,娛樂節目一開始是找有娛樂元素的人,講故事的節目一開始是找有故事的人,而我們一開始是找為春耕夏作秋收冬藏的科學創新,寓教于樂,是後天的一種彌補方式,所以一開始就有沙漠戈壁與江南水鄉一樣的差別。我們遇到的問題其實跟國外電視臺在農業科教節目上遇到的問題一樣,難做,很難得到較高的收視率。可是《科技苑》與央視其它節目處在同一個評價體系裏,為了生存,或者更好一點,讓《科技苑》之樹長青,就必須有《科技苑》的獨到之處。於是我們確立了以三個手法為核心的節目創作體系——一是在理念上採用科學翻譯的手法,把晦澀難懂的名詞和概念通俗化,二是在講述上採取讓大腦和心靈共同興奮的手法。大腦依附於理性,與定理、定律、規律有關,心靈依附於感性,與感覺、感悟、感情有關,通過情節細節等故事元素感化觀眾,拉住觀眾,再用情節細節做為論據證明科學原理,從而使大腦和心靈共同興奮。三是在結構上採用天之道+人之道的二元結構,天之道即自然規律,動植物生長規律和習性,就是解析為什麼;人之道即人的解決之道,根據動植物的生長習性,人應該怎麼辦,按什麼標準去操作,也就是示範如何做。抓住這兩條,就抓住了根本,節目也會緊扣主題。在此基礎上,欄目與時俱進,根據不同時期的階段性特徵,經歷了選題回歸、主題提煉、視角和角色選擇、敘事手法和邏輯結構安排、語態轉變和立意提升、主持、導視和內容無縫鏈結等方面的訓連。這才有了18年的堅守。”

  《科技苑》欄目18年來持續不斷地為中國農業科技的推廣默默耕耘,總計播出了2600多個小時的農業科教節目,介紹了近6000多個農業科技成果和項目,由於它的功能性、服務性和不可替代性,已成為深受中國農民歡迎的欄目,是央視電話諮詢最多的欄目之一,而網上點擊率也一直名列前茅,被觀眾、網友稱為“農民最貼心的電視課堂”。 為了方便農民朋友更好地掌握這些農業信息,《科技苑》欄目播出的節目絕大部分被刻成光盤,在全國農村各地發行,被老百姓使用的光盤總數達40萬張以上。

  那麼,《科技苑》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作為欄目的掌舵手,張生貴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對此他沒有簡單地就事論事,而是保持著一個與眾不同的角度:從哲學的高度看待科技,從人文的角度對待科技。

熱詞:

  • 科技苑
  • 張生貴
  • 製片人
  • 電視
  • 媒體
  • 專訪
  • 當代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