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央電視臺《科技苑》欄目製片人 張生貴
我最近把欄目報題和審片之中發現的十八個問題,在欄目例會上一一強調過,比如題目問題、扣題問題、描寫問題、擠水問題、提煉問題、鏡頭問題、重復問題、角度問題、幽默問題、轉折問題、細節問題、互動問題、策劃問題、導向問題、發現力問題、科學知識與技術操作的融合問題、欄目風格問題、欄目核心價值問題等。我把這些問題都逐步整理到我的《電視筆記》裏,因為都是個人見解,不免有不當和片面之處。再加上小童催稿催得急,沒有認真打磨,今天先拿出來幾條,希望能與大家一起探討,共同切磋。
一、關於題目
題目是概括通篇內容的詞語。第一,要準確,能夠統領全片;第二,要有創意,要打眼,是引領觀眾的第一要素;第三,要有詩意,有品位,大俗或者大雅。
第一,題目要準確,能夠統領全片。有一個關於豬的科普片,最開始我給這個片子取名《偉大的豬》,但看了編導的稿子以後,我覺得《豬也不尋常》更合適。編導的稿子寫得還不錯,但用《偉大的豬》就不合適了,因為稿子沒有提升到偉大這個層次。題目要與內容相匹配,假如題目與內容不在一個平臺上,就會形成兩張皮。
我覺得,如果內容跟上了,取名《偉大的豬》,更能征服觀眾。首先這個題目有點怪,令人詫異。在人們意識中,豬的形象已經固化了,那就是懶惰、骯髒、愚笨、永遠吃不飽。而我説的是偉大的豬,有悖常理。這是一個突然站起來的題目,就像一頭突然直立起來的豬,它站在當路,擋住了人們順順噹噹的思維去路。當主持人説今天我要講偉大的豬,觀眾一聽就“傻了”,觀眾張大了嘴巴,我們得往裏填充偉大的東西。趁著短暫的思維停頓,我們就可以騰出手來拋出我們的殺手锏——三條偉大的論據:能生、會吃、會長肉。母豬的生育能力沒有哪一個家畜比得上,一年可以生三窩,一窩平均生10頭。今天剛生下的小母豬,明年這時候就可以當媽了,當一頭母豬當了祖母,建立起百十來口的大家族,一頭同齡的小草驢還沒有性成熟呢。豬的另一特點是會長肉,一頭好豬一天可以長兩斤肉。兩斤肉!不是鬧著玩的。這個世界上,在長肉方面能與豬相提並論的恐怕為數不多。這是因為豬有一口好牙,能撕能咬能嚼,到嘴裏的東西都能給弄碎了,豬還有一個好的消化吸收系統,弄碎的東西從咽下嗓子的那一刻,就開始被消化吸收,豬的腸腸肚肚都是消化吸收的好器官,再加上豬不愛好體育鍛鍊,消耗少,吃下去的東西都給人長肉了。試想一下,如果豬不能吃不能睡,長肉不快,大家天天都要吃肉,哪有那麼多豬肉可吃?關於豬的偉大論據還有很多條,不説了。
我是説,一個好題目首先是一個準確的題目,題目與內容的高度、深度、角度、行文風格都要相一致。題目要起到統領、指引和平衡的作用,如果往深處看,我們會發現題目還會影響到節目的結構,所以題目是總管,要能蓋住全片。因此在對待題目問題上,千萬不能馬虎,更不能無所謂。
第二,題目要有創意,要打眼,是引領觀眾的第一要素。
前邊説了,當主持人説今天我要講偉大的豬,觀眾一聽就“傻了”,觀眾張大了嘴巴,其實引領就開始了。豬和偉大連在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看起來這是一個離譜的命題,但它出現在我們這個比較嚴肅的科教欄目裏,觀眾就不能不認真起來了,它將逼迫觀眾去想一個從未思考過的問題:豬真的偉大嗎?可以説,這是一頭幽默而莊重的豬,它使一個嚴肅的命題變得可愛。從題目開始就引領觀眾跟著我們的創意走,並重新審視和思索有關豬的問題,我們的第二個目的也就達到了。
我們之所以要求題目有創意,要打眼,目的就是要從題目開始就吸引觀眾。創意是有創造性的想法和這個想法所帶來的意境,在一個片子裏題目首當其衝要承擔這個使命。只有題目有創意有吸引力,才能變成引領觀眾的第一要素。
第三,要有詩意,有品位,大俗或大雅。豬和偉大連在一起,由大俗而大雅,就像兩極鏡頭能創造氛圍一樣,有些題目也需要兩極的對峙來提升詩意。但對峙是有角度有風格的,鮮明的指向性會提升題目的詩性。比如《偉大的豬》這個題目,既不像豪傑——民間的主持正義者;也不像土匪和地痞——強霸或無賴的形象代表。它的鮮明風格是詼諧與憨厚,它以莊重而幽默的形象突然站立起來,從大俗奔向大雅,足以登上大雅之堂了。這個題目的風格是由積極的態度撐起來的,假如説用“吃也好睡也好活著就好”的消極態度構思本期節目,題目的取法、論據的取捨、敘述的風格就要統統變化了。
總之題目不是孤立的,不是不費思量就可以信手拈來的,不是片子做完了隨便安一個就可以了事的,它是精細策劃的軸心,不可不重視。在我們《科技苑》欄目裏曾經出現過幾個好的題目:《狐狸過冬要減肥》、《兔子該不該喝水》、《到底讓飛不讓飛》等等。不管節目做得怎麼樣,這幾個題目的取法值得借鑒。一是平易近人又不乏思想。天下所有成熟的思想在表達上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深入淺出。吃透的道理,爛熟於心的原理,才可能用最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二是角度新穎指向性很強。天下所有的文章所有的節目,都是用來論證自己的觀點的,沒有明確的角度和觀點,引領的作用就不強,只是我們科教節目的論據是實實在在的知識和技術,是展示科學知識和技術的形象化鏡頭,而不是沒有鏡頭或者鏡頭不到位的空泛的議論(不能“説技術”)。許多文章、許多節目雖然論述方法不一樣,但對角度的渴求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