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苑》的價值
——在CCTV-7西南推介會上的發言(節選)
《科技苑》欄目的價值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
第一句是《當代電視》雜誌主編張德祥説的:“中國不能沒有《科技苑》,國外可以沒有這樣的欄目,但中國不能沒有。因為中國有9億農民,群體大,科普相對薄弱,中國農民需要《科技苑》,它在16年持續不斷地科普中,為中國農業和農民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也正是《科技苑》值得驕傲的地方,這句話説出了《科技苑》以下4個方面的價值:
1、它是央視節目整體結構成中,唯一的專門製作農業科教節目的欄目,央視節目體系宏大,擁有數百個欄目,其它類型的節目遍地都是,而直接面對9億農民的農業科教節目獨此一份,價值和作用不可替代。
2、國外的商業電視臺不敢播出這樣的專業節目,因為他們怕沒有收視率,怕虧損,他們的觀眾要想得到類似信息,必須在收費頻道上去點播。但在我國這件事必須做,而且我們做到了,這在世界上是罕見的。科普本來就是世界性的難題,中國的科普更是力不從心,尤其是農民的科學素質差距更大,從某種意義上講,《科技苑》欄目承擔了一種國家使命和國家責任。
3、《科技苑》欄目16年如一日,持續不斷地為中國的農業科技的推廣默默耕耘,播出了4400期、2200個小時的農業科教節目,介紹了5000多個農業科技成果和科技項目,每個節目幾乎都刻成光盤發行,累計發行光盤40萬張以上。網上點看、《手機報》訂閱、《農業十萬個為什麼》的出版,使每一個節目都能多次重復利用。16年來《科技苑》在科普中的累積效應不了估量。
4、收看《科技苑》節目的農民正是農藥、化肥、種子和其它農資産品的消費主體,《科技苑》所解析的內容恰好在經營和消費者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這也是《科技苑》欄目獨特的價值和特徵。
第二句是北京大學傳播與文化研究所副所長王大為説的:“《科技苑》欄目是中國農業科教節目的第一品牌,是中國農業科教節目的風向標,引領中國農業科教節目的發展走向。它對中國農業科教節目的最大貢獻是提出並成功實踐了用科學翻譯的理念講科技、用趣味性解讀的理念講科技、用講故事的理念講科技,把中國農業科教節目的製作引入了通俗化、趣味化的大眾傳播的軌道,是專業化節目成功轉化為大眾傳播欄目的典型範例。尤其是《科技苑》團隊是中國的寶,是電視業和中國農民的寶。”
這樣的桂冠我們不敢戴在自己的頭上,但是他説出了《科技苑》的另外兩個重要價值:
1、《科技苑》是一個無以複製的團隊。在國內科普界、電視界,無論從科技部、科協旗下的平面媒體看,還是從廣播電視以及新媒體看,沒有哪有這樣一個有組織的科普隊伍,它是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經過幾十年傳承和打造才形成的一個專業團隊。《科技苑》的編導與攝像既要有農業科技的專業知識,又要有電視製作的專業知識。培養一個成熟編導至少需要4年的時間,因為他們必須從掌握基礎知識做起——從達爾文的雜交理論、孟德爾摩爾根的遺傳理論,到李比希的植物礦質飲養説;從細胞學説到能量轉化學説;從傳統農學知識到現代農業知識,編導們都得有所了解。僅就育種來説:植物的矮化育種、雜交育種、基因工程育種;動物的人工受精、同期發情、超級排卵、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性別控制、克隆技術、轉基因育種等,就有一大堆的基礎知識。況且農業行業繁雜,體系龐大,至少有50個大行業,沒有農業科技的基礎知識,創作人員就無法上手。而現在,我們中心在幾十年裏培養了這樣一支既可以把生澀的農業科技進行科學翻譯,又能把它趣味化、通俗化、電視化的隊伍。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農民朋友的創造,都可以實現成功轉化和傳播。在這一點上,我可以驕傲地説,這個團隊是我國科普行業的一個寶,每一個編導、攝像和製作人員都是一個寶。
2、專業性節目成功轉化為大眾傳播欄目的探索。這一價值是我們和廣大觀眾互動交流的基礎。有很多人很困惑,《科技苑》這麼專業的節目是如何活下來的?為什麼還活得越來越滋潤?是的,《科技苑》從出發點上就有巨大難度,《科技苑》欄目選題衝一開始就不是尋找“有故事的人”、“有故事的事兒”,更不是尋找“有娛樂元素的人”、“有娛樂元素的事兒”,它要尋找的是為春耕夏作、秋收冬藏提供服務的種植和養殖技術。技術與故事、娛樂相比,在出發點上就有了天壤之別。《科技苑》從娘胎裏掉下來的那一刻,就有了天大的難處。這种先天的差別就像荒涼戈壁和魚米之鄉的差別,《科技苑》欄目與其它欄目都處在央視評價體系之中,差別類似戈壁與水鄉。在泛娛樂化時代,教學類欄目與猛虎般的娛樂節目去打拼,與有著先天優勢的故事性欄目去競爭,這在國外商業頻道中沒有這樣的先例。《科技苑》欄目用科學翻譯的理念講科技、用趣味性解讀的理念講科技、用講故事的理念講科技,目的就是把科學通俗化、趣味化。如果做到了這一點,其實農業科技也很精彩。玉米為什麼長鬍子?一條解凍的魚為什麼還能活過來?一聲春天的蛙叫代表什麼?一朵花、一滴露水,都會傳達出生命的美妙,只要能呈現出它們的生動來,科技就不會冰冷。正因為《科技苑》抓住了觀眾的需求,改變了敘事和呈現的方式,給觀眾以興趣,節目才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第三句話是《經濟日報》説的:《科技苑》已成為“政府推廣農業技術的好幫手,成為農民增收的助推器”。我國擁有眾多科研院所組成的龐大的農業科研和推廣體系,國家每年投入鉅資按照老百姓的需求進行農業科技的創新和推廣。《科技苑》的重要價值就是製作播出這些政府推廣的、容易掌握的、便於操作的農業實用技術,加快農業科技的應用和轉化。我們16年堅持不懈,以電視節目直觀、快捷的優勢,直接服務於農民。近幾年,欄目承擔了許多農業部、科技部、中國科協等國家部委交辦的重大任務,在農業科技政策傳播、重大農業科技項目推廣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每當遇到農業科技方面的重大事件,《科技苑》都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解讀或者服務。2007年抗擊冰雪災害,26人退掉飛機票或火車票,放棄回家過春節團圓的機會,製作了7期指導防凍抗寒的節目;2008年春天,由5個女子組成的“抗旱5姐妹”創作團隊,4天4夜沒休息,每天淩晨4點審查播出的節目,趕制由全國小麥首席專家參與的、指導性極強的抗旱節目,收到了出奇的效果;不論是前幾年的“香蕉癌症”事件,還是今年的“搶鹽”事件、“西瓜棚大劑”事件,都有《科技苑》欄目科學嚴謹的及時解讀。
《科技苑》15年4400多期的節目,從未遭到科學上的質疑,因為每個編導對每一句話都是負責任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偽。所以,《科技苑》團隊還是一個有責任心、有使命感的、對人民負責任的團隊。可以説《科技苑》上連政府,下接農民朋友,已成為政府推廣農業技術的好幫手,成為農民增收的助推器。
總起來説:有用、有趣、科學、好看、負責,這就是《科技苑》欄目及其團隊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