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三農 > 科技苑 >

如何做好農業科普片

發佈時間:2013年04月16日 15:40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CC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中央電視臺《科技苑》製片人 張生貴

  1、大眾媒體上的科教節目要與時俱進

  電視是公共媒體,是大眾傳播工具,如今可供人們選擇的頻道一大堆,忙著掙錢的人們又累又乏,板著 “臉”的節目觀眾不要了。

  刨根問底、愛聽故事、打聽秘密是人類的天性,不管城裏人還是鄉下人,概莫能外。農業科教片要想在大眾媒體上立足,就要遵循媒體的這一規律。

  科教片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主要承擔著“教”的任務,其核心是一個“教”字。那時文盲半文盲比較多,農民的理解能力比較差,不像現在的農民,懂得多,可以請總理找專家搞測土配方施肥。那時重點是講技術操作,原理相對講得少。小麥玉米什麼時候種、什麼時候澆水、什麼時候施肥,都是科教片承擔的主要任務。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基本的種養技術已經普及,再加上9年義務教育的普及,農民的學習能力也提高了。同時農村科技信息來源和渠道也逐漸增多,如果我們還僅僅依靠“種養”操作技能作禮物,在大眾媒體中找人緣,就很有難度了。

  當然,生活技能和其它職業技能類的科教片,依然可以用操作吸引觀眾,比如美容、美發、育兒、家庭裝修等,操作依然是核心,操作依然可以作為節目的主體,但種養就不行了。我們《科技苑》現在基本上是一個種養園,在選題上這是一個不好改變的現實。我們惟一的選擇就是在現有的條件下挖掘潛力,延伸技術操作的鏈條,開掘技術操作背後的知識礦藏,講清為什麼,講清所以然!農民弄清為什麼,就不會教條了,就會去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地去使用科學道理,而城裏人弄清為什麼,可以長見識、了解農業之中包含的科技秘密。只有這樣才能啟迪觀眾,滿足觀眾刨根問底的慾望。

  只有那些或趣味橫生或情節曲折的節目才能抓來觀眾,抓不來觀眾,節目再有意義,也是白放。把有用的、有意義的事講得有趣,通過故事、懸念和衝突,吸引觀眾,牽著觀眾的鼻子往前走,才能在不知不覺中傳達知識,普及農業科技。

  2、什麼樣的科教節目算好節目

  我覺得有用、有趣、權威,是一個好的農業科教欄目的標誌。

  什麼是有用?能拿來致富,能獲取知識,這就是有用。比如政府推廣的新品種新技術,良種良法,都是政府花很多錢通過調研、論證、實驗,得出的對老百姓有用的農業技術,還有一些老百姓自己創造的、實踐過的、可供別人借鑒的好的經驗,都是有用的。

  有趣就是把事情講得有意思。

  能把“説明文”改編成“小品”的編導是好編導。

  舉一個例子,什麼樣的奶牛是好奶牛?奶牛的頭長成什麼樣就算好牛頭?它的角長成什麼樣就是好牛角?牛的腰到底長在哪兒?可能一個人一個講法。要我講我就把它當“牛選美”來講。

  講“美奶牛”,可以從美女説起,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細腰是好的;唐朝人喜歡豐腰肥臀,豐腰是美的。可牛的腰長在哪?專家可以現身説法,牛的腰長在哪兒哪兒,如此這般是好的,屁股佔身體1/3是好的,兩腿叉開越方越好,不然會擠扁4個乳頭。

  假如我們平鋪直敘,説出牛的各種尺寸,就不會太有趣了。

  科技的翻譯,要向説書人學習,向小説學習,向小品學習。天上地下,縱橫捭闔,掰開揉碎,融會貫通。打比方、説故事,目的是讓科學變成通俗易懂的科學,變成有趣、有吸引力的科學。

  如何做到權威呢?一句話,來路要正。

  信息渠道不走野路子,不要道聽途説,小報和網料小心慎用。

  採訪要找頂級專家;數據要找權威部門發佈的數據;政策和大背景要聽主管部門的説法;最要緊的是編導要吃透科學道理,全面準確地去表達。這四項綜合起來就是權威。

  電視臺就是借勢臺。站在不同的平臺上,代表的層次不同。中央電視臺,代表國家發言,cctv-7就要讓農業部滿意,讓國家領導人滿意。幹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給誰幹活就要聽誰的話。看政府在想什麼?急什麼?

  權威不是為了權威,而是為了可信。可信觀眾才服你,服你才會圍著你轉。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科技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