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劉歡:今夜無人入睡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24日 12:01 來源:CCTV.com

  有很多的關於劉歡的傳説,關於他的歌也關於他的人,關於他的職業也關於他的生活。這個一年露不了幾回面的“大腕”,一直是歌迷心中的一個神秘人物,流行音樂的那一套出名的方式他一個也不用。

  業餘“大腕兒”

  劉歡的“正差兒”是北京對外經貿大學的老師,到今年都有十七年教齡了,這門他熟練教授的西方音樂史他都講了十幾遍了,説起當初開設這門課的目的,劉歡只是説,好不容易學會的東西怕自己忘了…… 聽説上他的課得提前佔座, 下午四點(劉歡的《西方音樂史》是六點開講)托朋友給佔座位的時候,卻早已經沒有了座位,三百人的階梯教室,劉歡的課總是座無虛席,蹭課的,站著聽課的同學比比皆是。課堂上不時的傳來英語,法語的讀音,劉歡讀法語的時候就像唱歌,充滿了一種韻律感,講到動情處,經常隨意的唱上幾句,這是個有歌聲,有掌聲,有笑聲的課堂,好多同學拿上劉歡的課當聽音樂會似的,對外經貿大的同學在這一點上真是得天獨厚 ……

  我們與劉歡的接觸就是從那次課開始的,這是我們見到的生活中真實的劉歡,見到他的朋友提及這件事的時候,劉歡的朋友們説,什麼生活中舞臺上,劉歡其實就是這個樣子,就像劉歡的髮型一樣,以為是什麼人精心的設計,其實就是因為頭髮多,懶得剪,才這麼隨意的一梳。劉歡的生活總是被人刻意的分析,其實除了音樂,劉歡對一切都是隨意的。 在劉歡的音樂工作室中,沒有太多的關於流行音樂的標誌,那一套專業的音頻設備都是劉歡自己組裝的,他還是半個技師。墻上挂的都是國外的不長見到的樂器,櫃子裏擺的是各式各樣的音樂,有個賣碟的朋友説,劉歡是他最大的客戶……劉歡家廚房窗戶的小黑板上挂著劉歡的畫------四個雞蛋和一頭歪牛,這是給妻子女兒的留言條,用象形文字寫著早餐的內容,劉歡的客廳像是一個精緻的酒吧,擺滿了數不盡的名酒-----劉歡每天就生活在這裡。

  錄像那天出事了……

  劉歡是《藝術人生》接待的最省事的嘉賓之一,不用接,不用送,不用準備晚餐,連化粧也不用,惟一麻煩的事就是只能容納九十人的場地,一下子招來了一百六十多觀眾,滿滿的擠在《藝術人生》四百平米的演播室中,倒真像劉歡的課堂。

  但是,在錄像開始一個小時的時候,突然間,演播室的燈光在一瞬間熄滅了,所有的工作人員進入了一級戰備,查明原因後才知道我們那晚遭了“天災”,演播室的電腦燈控制系統無緣無故的失靈,換一個新的至少得用兩個小時,電視錄製節目最糟糕的事情不過如此了。於是所有的人都忙碌了起來,面對好不容易請到的嘉賓,面對現場這麼多熱心的觀眾,這恐怕是《藝術人生》最難以收拾的局面了。於是,劉歡先回到休息室,製片們一路跑著解救事故的現場,我和負責觀眾的李偉,坐在舞臺的地上和觀眾聊天,製片人王崢則在休息室,演播室,燈光機房不停的奔波。時間一點點的過去,每隔一分鐘就會有人送來“還早著呢”的噩耗。我們開始和觀眾唱歌,組裏能歌善舞的都上臺了,朱軍急得直唱西北民歌,還給觀眾説單口相聲,我們朱哥看家的本事都使出來了。出乎我們意料的是,觀眾不但沒有著急,還開展了唱劉歡的歌比賽,看上去大家的興致還很高。有個觀眾還站起來唱了一首《從頭再來》送給我們,我們這時候才深深的感到這首歌有多麼的鼓舞人心……

  知道劉歡是“晝浮夜出”的人,但是這麼耗著對誰來説都是一件心煩的事情,何況劉歡是我們的客人。跑到休息室見到劉歡時,他真是比在臺上還精神,不但不催促時間,還興致勃勃的和我們的請來的他當年的大學同學聊天,劉歡的弟弟劉嘯也在,還不時的安慰我們“沒事,我哥越晚越精神……”,然而我們無法抑制住歉疚和心急如焚……

  製片給台下的觀眾買來了漢堡,據説演播室周圍的快餐廳都讓我們買空了,一下子要一百六十多個漢堡,誰家也沒有那麼多的存貨……

  從頭再來

  電腦燈真的修理了快兩個小時。當大家都快絕望的時候,演播室從新亮了起來,那時候已經是深夜十一點了,所有的觀眾竟然一個都沒有走,都在靜靜的陪伴我們渡過難關。劉歡再次坐到嘉賓的位置上,依舊是智慧親和的侃侃而談,演播室中的掌聲,笑聲,劉歡演奏的鋼琴和優美的法語歌一直伴著所有的人到淩晨一點半,除了鐘錶,沒有人在意現在的時間……我們的鋼琴師孟軍手中一直不停的演奏著那首著名的《今夜無人入睡》……

  結束時已經是夜裏兩點了,大家圍著劉歡意猶未盡,我聽到一位五十多歲的觀眾對劉歡説,“今天我們沒有白等你,謝謝……”

  我們站在門口送觀眾走,給大家報銷的打車費,很多觀眾執意不要,“又不是你們成心的,我們還從來沒在電視臺呆到半夜呢,挺好玩的,再説為了看劉歡,值得”……

  重做劉歡節目的時候,我翻看上次節目的錄像,其中在經貿大拍攝劉歡上課的片段中,我將自己站在角落裏作為一個學生的鏡頭剪進了節目,這是我為數不多的以權謀私的行為之一,我給自己的表情以長達三秒的時間,在那個足以看清楚長相的鏡頭中,我看到了自己專注的表情,倒真的就像一個慕名聽課的學生。記得上次做節目的時候,第一次聽劉歡的課,我拿著小DV站在教室的門口,尋像器中的劉老師侃侃而談,旁邊看不見劉歡正面的同學就看的我小機器,有個同學擠在教室門口悄悄的問我,你是學生會的嗎?我搖搖頭。那你是記者,我還是搖搖頭,那你一定是追星族!!我重重的點點頭……

  家有仙妻

  在劉歡兩次做客節目的過程中,劉歡的太太盧璐給了我們最好的配合。盧璐原來是北京電視臺少兒節目的編導,所以她更懂得怎樣的與我們配合。我還記得以前看過盧璐的節目,一個娃娃頭,小朋友叫她“轆轆”阿姨,後來的她成了劉歡藝術和生活中的總代理,不知道她是否拿著對小朋友的耐心對待劉歡。在我淺淺的印象中盧璐是個“入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女人”,房間中的一塵不染和事業上的規規矩矩仿佛相得益彰。盧璐是導演,現在劉歡就是她惟一的演員,劉歡的精彩生活就是盧璐最大的成就和快樂。盧璐説最大的心願就是以後等劉歡老了給他親手製作一部記錄片,看來娶個導演就又多了一種記錄生活的方式。

  後來看見了盧璐寫的一本書《嫁給劉歡》其中有一個章節叫做《和藝術人生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其中詳盡的描述了劉歡來藝術人生的前前後後,這是去第一次知道嘉賓幕後的真實故事,也不禁欽佩盧璐的記憶力,竟然記住了我們每一次電話的細節,我一邊看她的書一邊回憶當時的情景,很多的事情可以對上,其實無非是一些瑣碎的東西,但是有的時候我真的非常感謝嘉賓的親朋好友們,我們的採訪需要涉及的人物事件真的太多,有的時候我都覺得自己特別的煩人,但是我的打擾還被讚譽成敬業,有時候人做一些事情真的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就是一種職業和生活的慣性,但是我還是要借機説一句挺俗的話,謝謝支持和理解 !

  《六十年代生人》

  在“非典”盛行的2003年4月中旬,在三十人的集會都要限制的時候,竟然來了超過額定一半的觀眾,大約200人,有的觀眾甚至席地而坐。劉歡的新專輯是這次我們邀請他的原因,《六十年代生人》一個模糊的概念,卻蘊涵著一段真實的思考。六十年代遙遠的情懷留在今天是一種怎樣的記憶,於是我們在劉歡出生地天津的《每日新報》中刊登了尋找劉歡舊友的啟事。也許是因為年代不是那麼的久遠,我們接到的電話的數量幾乎趕上了北京的熱線,天津朋友的熱情,劉歡舊友的那種爽朗與直率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一種人格魅力將要帶給大家的驚喜。於是在演播室的現場,當劉歡的小學老師一聲令下:劉歡的同學都起立吧……是一種怎樣的激動,一群成熟而穩重,衣著得體的朋友齊刷刷的站了起來,蔓延的鋼琴聽不出旋律,只有掌聲代言……劉歡雙手掩面而泣,潸然淚下。我們的製片廣志站在臺口淚光閃閃,這個剛剛做了父親的大管家,剛才還拿著對講張牙舞爪的監視著現場的一舉一動,現在不管不顧的“玩忽職守”。朱軍手裏拿著話筒,任由這一刻在大家的心中蔓延,沒有打斷老師的講述,沒有追問劉歡的感想,也沒有抒發自己的任何感言,攝像的鏡頭給的不是那麼的規矩,切換的時候我看到了隱隱的穿幫,然而在剪輯的時候,我完整的保留著這些製作中的“瑕疵”。我沒有修畫面,補鏡頭,怎麼錄的就怎麼放了出來……那一刻,大家甚至沒有刻意的想著“非典”,空氣中瀰漫的是淡淡的消毒水的味道和一種綿延的情緒……我們開始想想《六十年代生人》這個充滿記憶的題目,再聽劉歡的那首翻唱的《映山紅》,我腦子中的記憶似乎就鐫刻成了那一刻的真實……

  常有人質疑《藝術人生》的眼淚,常有人調侃《藝術人生》的“煽情”,我們不想過多的解釋,當有一種真的情懷在一瞬間迸發的時候,抱歉,劉歡沒有忍住,我們也沒忍住,其實很多的人也不忍住……文/馬 寧

責編:曉宇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