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面對新聞界(四):成思危:風險投資與自主創新之路怎樣走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6日 20:27 來源:CCTV.com

  主持人計渝:聚焦兩會熱點 關注百姓生活。這裡是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兩會特別節目《面對新聞界》。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熱烈討論的一個話題就是自主創新。而在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著重指出我國正處於一個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來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歷史階段。那麼我們國家的自主創新道路究竟該怎麼走,我們該怎樣建設一個創新型的國家呢?今天我們邀請了一位特別的嘉賓來到我們的演播室與我們新聞界的朋友面對面進行溝通和交流。他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他。

  他16歲獨自從香港回到內地。

  他是化工專家,為祖國化工事業奮鬥了40年。

  他不遺餘力地推動中國風險投資事業的發展。

  近來,他在多種場合發表演説,倡導自主創新。

  他就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

  主持人計渝:我們今天邀請到的特別嘉賓就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先生。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他,您請坐。非常高興今天邀請您來到我們的演播室現場來錄製這期節目。我們知道,一段時間來大家都在熱烈討論怎樣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創新型的國家來應對整個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您有沒有什麼建議在這方面?


  成思危:建設創新型國家,它要有這麼四個方面的工作要做:當然除了加強科技技術研究這些問題以外,一個就是要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社會經濟形態,它的經濟基礎是知識經濟,就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而知識經濟裏頭最主要的一點特點,就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産業要佔到主要地位;第二點就是創新型國家一定要有創新型的人才; 第三就是宏觀上的創新型國家,需要微觀上的學習型組織來支持,只有我們的各個組織,包括我們的政府機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事業單位等等都能成為一個學習型的組織才能真正在宏觀上成為一個創新型國家。最後創新型國家它是需要大量的投入。需要有敢於冒風險的投資者,這就是要有風險投資來支持。

  主持人計渝:好,我們再來看看今天來到我們節目現場的其他媒體記者有什麼問題要向您提出來。

  成思危:很高興和大家見面。

  記 者:我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記者,我叫玉蕾,剛才您也提到了我國在發展的過程當中要以知識為基礎的産業來進行支撐,那麼我這兒有一組數據説,現在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我國的企業只有兩千多家,佔到了我國所有企業的萬分之三,有人就説這是不是與科研經費和人才嚴重短缺有關,您認為經費和人才會不會成為我國在自主創新方面的一個難題,您有什麼樣好的建議?

  成思危:我認為經費和人才確實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是我認為關鍵還在於制度創新,要重視制度創新,就是要鼓勵創新不怕失敗,容忍合理的失敗,並且能夠在一種學術上自由探討,這樣一種文化的形成,這是非常重要的。我關心的問題就是一個我們要有創新的人才,一個就要有能夠支持創新者創業的一種機制,能夠讓創新的成果確實變成實實在在的生産力。

  主持人計渝:那麼下面還有哪位記者有問題要提出來?中國新聞社的記者。

  記 者:我是中新社的記者,我們都知道您不光是自主創新的倡導者,多年來您也一直倡導風險投資業,早在1998年您就提交了一份關於儘快發展我國風險投資業的提案,那麼現在已經幾年過去了,您是如何評價當前中國風險投資業的,謝謝。

  成思危:從2002年到2005年,我們國家的風險投資從總量上來看,還是穩步增長的。這其中的原因是這樣的,就是説雖然國內的風險投資,本土的風險投資衰退了,但是外資風險投資由於看好中國的經濟前景,所以積極地進入,這樣此消彼漲的結果使得我們的風險投資每年還是略有增長,大概每年保持了5%到10%的這樣的增長速度。所以要創新就要支持創新者創業,就要敢於冒風險,要善於冒風險,正是在這一點上,我認為是我們國內的風險投資相對於國外來看,這個理念就不夠。有些人把它變成了保險投資,不是風險投資了,甚至有些人説風險投資就是要投那些沒風險的項目,這就南轅北轍了。

  主持人計渝:好,我們再來看看哪位記者還有問題要提出來?

  記者:我是工人日報的記者,當前我國金融業改革正處於關鍵時期,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産品創新是源源不斷,而您也在曾經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提到過,國家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軀幹國家、一種是頭腦國家,那麼就是在我國從軀幹國家發展為頭腦國家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來處理這種創新、發展與風險的問題,另外我能不能冒昧請您預測一下,我國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發展成為頭腦國家?謝謝。

  成思危:頭腦國家和軀幹國家是一種形象化的説法,實際就是兩類國家,所謂頭腦國家就是生産知識、輸出知識的,軀幹國家是接受知識、運用知識的,大體這麼分。那麼從我們現在看,你們大家都看到,我們談不到輸出知識,我們自主知識産權也很少,所以可以説,目前我們還是處在引進知識和應用知識的階段,但是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老這樣下去是不行的。

  成思危:所以這是為什麼這次“十一五”規劃特別強調要著力自主創新的原因。我們就是要從應用知識、引進知識到産生知識,最後到輸出知識這個方向努力。但是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在這個過程裏,你必然要做很大的努力,同時也要遇到很尖銳的競爭,很激烈的競爭。

  成思危:我不是算命先生,我很難估計説多長時間,但是我們現在提出來是要在10年到15年之間建成創新型國家,我想我們恐怕也應該在這個時候實現我們這個自主創新的目標,把我們國家變成一個既有頭腦又有軀幹的國家。

  主持人計渝:自主創新我們説起來比較簡單,只有簡短的四個字,但是它其中的所蘊含的推動力卻是無窮的、是巨大的,也不是我們現在可以估量得到的。我想對於這個問題,各位記者肯定還有許多的問題要向成思危副委員長請教和提問,但是我們今天節目時間有限,我們今天的提問只能到這裡結束了。讓我們再次用熱烈的掌聲感謝成思危副委員長擠出寶貴的時間參與我們的錄製,謝謝! 我們也感謝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收看這一期的《面對新聞界》,歡迎您明天同一時間繼續收看,再見。(完)

責編:依寧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