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厲以寧:如何社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10日 19:11 來源:CCTV.com

  他曾被人們稱為“厲股份”,可他還是一位詩人,

  “人山人海,聽過厲以寧講經濟學,還聽厲以寧講唐宋詩詞。”

  在北京大學聽他的課要排號入場,因為他的課與眾不同,

  “它龜兔賽跑就是兔子驕傲了,半路睡覺了,所以烏龜得第一了,我説這不是太簡單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可不是這麼講的,我們今天我們可不可以説一下您在大講堂當中的表現可以稱為厲故事,有非常多深入淺出的故事。”

  中國經濟大講堂本期主講嘉賓: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先生

  主持人:

  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各位收看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的特別節目,《中國經濟大講堂》,歡迎各位和我們一起來打開中國經濟的問號,今天我們在大講堂當中為各位請到的這位嘉賓有些特殊,説他特殊有幾個理由,第一他今年已經75歲高齡了,第二他是一位仍然在執教的教授,第三他是一位經濟學家偏愛文學,還是一位詩人,説到這兒可能很多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都猜到了,今天我們為大家邀請到的嘉賓是著名的經濟學家厲以寧先生 ,那麼好,現在就讓我們用掌聲請出我們今天的嘉賓,民盟中央名譽副主席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先生,有請。

  “厲以寧教授已經75歲高齡了,但他每天忙得像個快樂的陀螺。” 這是他的一個學生對厲教授的描述。

  作為享譽海內外的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對於經濟學和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厲以寧教授在對中國以及其他許多國家經濟運行的實踐進行比較研究的基礎上,發展了非均衡經濟理論,並運用這一理論解釋了中國的經濟運行。厲教授在經濟學術界、在法學界、在文學界、在證券市場有很高的聲望,説起厲以寧在經濟學上的成就,就不得不説到“股份制”, 由於在上世紀90年代他的積極倡導, 當時他被冠以的一個非常有特徵的別號“厲股份”,

  然而厲以寧教授對自己本人的描述卻常常是—— “我首先是一名教師”,他曾把自己的經歷簡單地總結為“讀書、教書、寫書”,把“教書”當作一個最重要的中間環節。因此,儘管他的事務繁忙,始終還是把講課放在了第一位。他講課的時候,你不會覺察到他的年齡, 他常常侃侃而談,同時也要求聽課的同學暢所欲言, 他的演講是北大的一道風景,聽他的課要憑號入場。

  主持人:

  歡迎您,厲先生,我們熱烈的掌聲表達的是一種期待,所有的同學們都期待您今天的精彩演講,我們知道您今天帶來的演講主題是如何實現社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這事實上也是我們在發展過程當中必須面對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從經濟學家的角度能不能告訴大家這個問題究竟有多重要,如果解決不好會有什麼樣的問題出現,這可能也是今天我們期待的一個重要理由。

  厲以寧:

  對,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一方面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很難保持,第二中國的社會會不穩定,所以這是當前中國最重要的問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主持人:

  那今天厲教授就帶來了這個最重要的問題,帶來了他對這個最重要問題的思考,平時我聽很多北大的同學説在校園裏要聽您的講座已經是一道校園裏不可多得的風景線,所有的人都期待能夠擠到講堂當中去親耳聆聽,聽説要排隊、要拿號非常困難,今天我們各位非常幸福,在這樣的現場可以面對面地聽到厲教授的演講,那我們現在用掌聲來開始我們的今天的精彩演講。


  厲以寧:

  我今天講的題目是社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分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經濟增長是重要的,因為如果沒有經濟增長,社會發展也就沒有基礎,如果沒有經濟增長,比如社會的就業問題,財政收入問題,還有等等,就沒有根據,所以經濟增長是重要的,但是經濟增長可能是粗放型的,也可能是集約型的,如果我們選擇什麼樣的經濟增長方式,那麼我們的經濟增長質量就可能是下降還是提高,所以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重要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就是從粗放型的經濟增長變為集約型的經濟增長、從外延式的經濟增長變成內涵式的經濟增長。那就要問了,為什麼經濟增長的質量比經濟增長率本身更重要呢?主要我們從兩個方面考慮,第一個方面經濟增長我們是不是能真正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因為生活質量是最重要的,但是我們要注意到,假定經濟增長方式不轉變,比如説環境污染,那我們生活質量不是提高,而是下降的。第二,我們的經濟增長能不能持續下去,這就涉及資源問題、環境問題、企業的競爭力問題,而所有這些問題,都是跟經濟增長的質量是聯絡在一起的。

  厲以寧 為何老話重提“如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我們應該成為創造中心,創新中心,要有我們自己的自主知識産權”

  如何能做到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厲以寧一一道來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是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

  發展重工業,化工工業,都是必要,為什麼呢

  厲以寧將用經濟學界流行一個笑話向您解開謎團

  本期主講嘉賓厲以寧,馬上打開問號。

  厲以寧:

  我們怎麼樣才能夠有效地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呢,準備從以下五個方面論述。

  第一方面,在當前中國來講,必須打破行業的壟斷,行業壟斷能夠保證這個行業有壟斷利潤的,因為有壟斷利潤存在,因此對如何來革新技術,來注意經濟增長質量就不再考慮之列了,因為我已經保證了壟斷利潤的取得,有什麼必要現在要超新,來技術創新呢,所以行業壟斷是必須打破的。

  第二個資源定價這個體制或者這種機制要調整,要改變,要走向資源價格的合理化,因為在計劃經濟之下,多年延續的現在沒有完全改掉,資源價格是偏低的,偏低的資源價格就給它造成一種印象,或者這樣的結果,資源價格既然這麼便宜不用白不用,我有什麼必要來更新設備來節約資源呢,所以它就造成了經濟增長方式的一種阻礙,轉變的阻礙。

  第三點就是要做到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嚴格執行環境的監督制度,環境監督制度就是説,假定你造成了環境的破壞、環境的污染,這樣的話就是説應該是按照法律的規定來進行處罰,該淘汰出局的,就要淘汰出局,這就給企業一種壓力迫使它來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第四點就是説對地方政績的考核,我們應該是採用綜合指標,而不能單純地看GDP的增長率,因為GDP的增長它也可能造成了環境方面的一些破壞啊,造成污染等等,所以地方政績的考核應該是走綜合指標考核的道路。

  第五點要加快企業的改革,特別是國有企業的改制,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是國有企業它沒有改制,這樣的話它對於造成的虧損,資金虧損它並不是很關心的,反正躺在國家身上吃大鍋飯,所以他沒有壓力,要給他一種壓力,在市場競爭中如果你不能降低資源消耗率,如果你環境破壞程度還是過去那麼大,那你會被淘汰,會罰款等等,你會虧損,企業就感到了壓力的存在,改制以後就能實現這一點,但另外一點要改制以後,它融資渠道才通暢,這樣的話它才能夠為進一步的技術創新來增加資金的投入,可以多方面融資。

  因此以上五點就講明了,我們都在改革的基礎上才能夠做到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這裡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我們要走什麼樣的工業化道路的問題,就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是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説,一個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來説,發展重工業,化工工業,都是必要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是個大國,我們必須有自己獨立的工業體系,所以重化工業還要繼續發展,但是這個階段是繞不開的,技術可以跳躍式發展,我不能夠走西方國家曾經走過的道路,因為歷史已經證明了,那種是先污染後治理,邊生産邊治理都是行不通的,必須把環境的治理,資源消耗率的下降放在重要位置,因此要採用最新的技術。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看到,信息化是我們將來的趨勢,但是信息化不能代替工業化,信息化是帶動工業化,信息行業IT行業應該跟傳統産業結合起來,把信息化那些研究成果來運用到傳統産業中去,幫助傳統産業升級,這樣我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將是一個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道路。

  經濟學界流行一個笑話。有兩個人,到郊外去旅游去了,在郊外旅遊的時候在樹林裏玩兒得正高興,忽然聽到老虎叫了,哎呀,老虎要來了那怎麼辦,於是兩個人就慌了,其中一個人趕快蹲在地上,從揹包裏把運動鞋取出來,換上運動鞋好跑啊。第二個人奇怪了問他,老虎跑得比人快,你換運動鞋有什麼用啊?這個人回答了,當然老虎跑得比人快,但只要我跑得比你快就行了,於是他換了運動鞋就跑了,第二個人不慌不忙,他把鞋脫掉了,爬到樹上去了,老虎果然到了,樹上的人它吃不著,老虎不會爬樹,往前追把換運動鞋的人吃掉了,這可見在國際競爭中大風大浪是難以避免的,我們不要説我會躲,會躲是沒有用的,你會躲有什麼用,剛才例子不是講明了嗎,重要的是有絕招有過硬的本領,對企業來説就是有自己的創新,有自主知識産權,這就是説我有過硬的本領,就比如説你會爬樹老虎不會爬樹,你如果是武松老虎來了我把你打死了不是更好,所以這點很要緊,對我們走上新工業化道路的時候一定要有更多的自主知識産權,以上講的就是第一個問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城裏人、農村人説明了什麼?

  “從來沒有聽説農村人把城市人押送回城了,是沒這個事情”

  最近一年之中,走訪了10個省的農村,厲以寧得出怎樣的結論

  “強者跟弱者打交道,弱者是要吃虧的”

  期主講嘉賓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名譽院長厲以寧為您打開問號。

  厲以寧:

  現在我們談第二個問題,城鄉協調發展,首先我們看到計劃經濟體制它有兩大支柱,哪兩大支柱呢?一個是政企合一的或者説政企不分的國有企業,這是種體制,這種體制支撐了計劃經濟體制。第二個支柱是什麼呢?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注意,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城鄉二元結構這是長期就存在的,這也不是短期內能夠改變的,但是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是計劃經濟下才有的,

  在座的同學當中可能有家在東北的,你想想清朝中葉東北開禁以後,山東人到了東北,河北人到了東北,在當時城鄉二元結構是存在的,可是沒有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啊,山東人到了東北去在農村也可以待,在城市也可以待,在農村待久了進城市也行,在城市待久了進農村也行,你種地、做工、經商都可以,也不管你老家在山東是城市的還是農村的,到那去都行了,城鄉二元結構存在,但是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是不存在的,那什麼時候存在體制,計劃經濟體制下,二元結構體制就把城鄉隔離開了,生産要素是不能夠流動的,戶口是固定的,這就造成了今天城鄉不協調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城鄉二元結構體制,大家可以隨便舉幾個例子來説吧,比如説一個農村的人,這是前幾年的情況,他如果到城市來找工作做,他各種證件必須齊備,外出務工證啊,等等的,如果你沒有這些證件你來,當時的城裏是把他作為三無人員遣送回鄉的,可是一個城裏人你到農村去,你去寫書、去畫畫、你養病、你住半年也沒人管你的,你租了房子在那住,從來沒有聽説農村人把城市人押送回城了,是沒這個事情,就是城鄉它是處在一種二元結構體制之下的,再説過去的情況也是這樣的,城裏的小孩子受義務教育,校舍是財政撥款建的,教師的工資是財政撥款給的,而農村(的小孩子)接受義務教育校舍是農民自己建的,當時的情況下教師的工資是農民自己開支的,所以這就存在了很多,醫療衛生也是這種情況,所以説這種二元結構體制不改變的話,談不到城鄉協調發展,對我們今天來説,重要的問題是,要素要流動,要能夠自由組合。這是提高效率的辦法。教育,衛生,機會的公平,就業機會的公平,另外社會保障城鄉都是重要的,當然目前做到完全一樣還不可能,但應該逐步往這個方向走,這是城鄉協調發展的一個前提,改變二元結構的體制。

  然後接下來一個大問題就是怎麼來提高農民的收入,因為農民收入低的話它就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他也不會注意自己的環境,亂墾荒,亂伐樹,亂放牧,過度放牧等等。所以必須提高農民收入,農民收入提高了這種情況之下,農民才有可能來注意到自己的生活質量,改善自己的環境,那現在怎麼提高農民收入呢,我最近一年多,在全國十來個省,農村做了調查,發現第一個新現象,在中國現代農村是新型的合作化正在興起,什麼叫新型的合作化呢,它跟五十年代的合作化是不一樣的,五十年代是自上而下貫徹的,行政方法貫徹下去的,但是今天不一樣,今天農村出現的合作組織是自發的,是農民自己組織起來的,而且它的名字也不一定都叫合作社,它有各種各樣的名字,我到有的地方有的地方起的名字叫經濟共同體,有的地方叫專業協會,有的地方叫農工商公司,各種,也有地方叫合作社的,各種各樣,有很多地方是叫專業協會的。

  我在調查過程中就問那些農民,你們自己為什麼覺得有必要組織這種合作組織這種專業協會呢,專業協會可多著呢,我給你舉到一個地方看,養雞協會,養羊協會,養牛協會,蘋果協會,馬鈴薯協會,蔬菜協會,一大串,每個都是專業的,好幾百戶,有的上千戶,農民回答了第一個保證農民的合法權益,為什麼呢,因為現在農村都實行的是公司加農戶的模式,公司下定單給農戶,農戶按照定單進行生産,農戶按照定單進行生産,那定了合同了,可是公司是強者,單個農民是弱者,強者跟弱者打交道,弱者是要吃虧的,比如到收購的時候卡你的等級,卡你的價格,你不要你拿走,你等級就不合,卡他,或者公司説我現在暫時沒現金,你不願意賣就請拿走,你要賣可以,打白條。過一段兌現,所以這一個強者一個弱者的情況下,農民就有吃虧的地方,農民感覺到我們組織起來以後那就成立一個協會吧,協會跟公司打交道,強者對強者了,我可以請律師,我下面都有一大批農戶,所以這保障了農民的合法權益,就簡單的公司加農戶的模式現在變了,變了,公司加協會加農戶,這樣一種模式。

  第二個好處在哪,農民説,我們如果是定單農業也好,我自己生産也好,可是我只能從生産領域得到好處,流通領域我沾不上邊的,我們組織起來以後比如是成立了經濟共同體了,或者是叫協會了,或者叫合作社了,我們就能夠分享流通領域的好處了,我到一些地方看了,有的地方的協會有自己的車隊,有自己的倉庫,有自己的信息源,把各地的市場情況搞來,然後這樣車隊就把東西運去了,農民在這個過程當中分享到流通領域的好處,産業鏈就延伸了,從第一産業就延伸到第二産業、第三産業去了,第二産業的農産品的初步加工,第三産業的運銷,這不就得好處了嗎?

  好,還有第三個好處,就是這些新型的合作組織,就成為農村中新技術推廣的一個基地了,比如説馬鈴薯種子退化了,這個協會就告訴大家怎麼來防止這個退化,譬如説某種植物病蟲害來了,或者禽流感了,就通知下面的會員我們怎麼來防止植物的病蟲害,防止在牲畜家禽中的瘟疫的蔓延等等,得了好處,所以以上這一講,在中國農民提高收入,從這個意義上講,應該説新型合作化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幫助農民提高了收入。

  一個種葡萄的故事,帶出一個科技特派員的話題。

  “你説五毛錢一簸箕葡萄這農民能賺什麼錢”

  廣東湛江出了一個菠蘿地海,這又是怎一回事?

  中國經濟大講堂,繼續打開問號

  厲以寧:

  我在農村發現了第二個新現象就是科技特派員制度,這個科技特派員是個新的制度,我們過去説過科技下鄉,科技下鄉起過作用的,可它作用不是很顯著,以如到一個星期天,星期六,城裏一些科技人員下鄉了,擺幾張桌子,挂一些圖片,回答一些問題,賣些小冊子、放場電影,可是現在科技特派員制度就完全不一樣了,是科技部搞的,各地的科技廳、局在貫徹這個制度,農業高等院校,中等專業學校的教師,農業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員,技術人員,個人來報你有什麼專長,來登記,你登記有專長,你願意做科技特派員的,把你聯絡個地方你就下去,跟農民在一起,幫助他提高收入。有兩個例子,一個例子,就是説有一個科技人員他擅長于種葡萄,也就把他分到一個鄉里去了,那個鄉産葡萄,可是農民種葡萄種不好,葡萄出來是又小又酸的,就沒人買了,而且賣也賣不出價錢,怎麼賣,五毛錢一簸箕,你説五毛錢一簸箕葡萄,這農民能賺什麼錢,這科技人員去了,就告訴農民怎麼種葡萄,你們這樣是不行的,在他的指導之下,農民的葡萄又大又甜,他就説了,賣也不能那樣賣啊,一簸箕一簸箕的賣怎麼行啊,咱們要做自己的品牌,做自己的廣告,印成紙盒子,把我們鄉的名字寫在上面,三塊錢一盒,這個時候人家外頭采購商一看這個葡萄好,而且三塊錢一個,三塊錢一個,於是就訂購了很多,每賣一盒科技人員抽一毛錢,這個例子錶明了什麼呢?就是説科技人員跟農民在一起結成了利益的共同體,他等於是用知識技術入股了,農民收入增加了,他的收入也提高了,後來這個科技人員要走,農民不讓他走,他説你們的鄉的任務已經完成了,我就幫助另外的鄉去了,這是一個例子。還有一個例子,種棉花的,田裏面棉秸稈過去當柴火燒掉了,拉不回去在地裏放火燒掉了,大氣還污染了,有個科技人員他有套技術,他説這個棉秸稈可以做飼料,為什麼現在不能做飼料呢?這就是説,因為其中有毒素,為它排毒,排完毒以後粉碎是很好的飼料可以喂牛的,像這樣的一種技術農民就學,農民收入就增加了,所以科技特派員制度,這種科技人員到農村去,跟農民結成利益一致的,這種情況,就能夠幫農民提高收入,科技人員自己也從中提高了收入。

  在農村中看到的,怎麼提高農民收入第三個我看到的就是土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因為家庭承包制以後呢,在當時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但是今天遇到兩個新情況,一個新情況是就是説農民外出打工了,外出打工了家裏這個田就不能很好地種了,因為沒有主要勞動力了,中國的土地本來就有限,耕地有限的,土地又不能很好利用這不是效率的損失嗎?我們到了一個地方進行考察,廣東湛江市有個徐文縣,就是祖國大陸最南端那個縣,徐文縣沒有大河,靠颱風吃飯,來颱風了就下雨,颱風來少了就乾旱,土地産量很低的,所以一些公司進去了,就是説你一畝地一年打多少錢,二三百塊錢,行了,我出幾百塊錢把你的土地租了,你要外出去打工我錢照給你,我土地不會給你浪費,也不會閒在那個地方,於是土地就租來了就連成片了,農民如果是不外出,你租了土地給他也可以在公司裏當合同工,根據你的技術能力,你出勤天數每月發工資給你,這樣的話,農民收入就改善了,土地就連成片了以後,公司就投資 打井 噴灌,國外引進的新品種,在徐文縣西面我們看到一塊地,幾千畝上萬畝大一塊地,全種的是菠蘿,插塊牌子,連地名都改了,這塊地叫菠蘿地海,咱們中國有個菠蘿地海就在那兒。所以説農民收入就提高了,這土地使用權合理利用,流轉以后土地能夠得到充分利用,有的地方覺得出租還不行,出租怎麼是不行呢,你公司錢賺得再多,我幾百塊錢一畝地就是幾百塊錢一畝地,所以他開始用土地使用權入股,你公司錢賺得越多,我分紅就越多。所以這是在當前發現的一個重要情況。

  這全世界最大的潛在市場在哪,在中國的農村啊,中國的農村農民九億農民,兩到三億農戶,只要農民的收入提高了,我們這個市場多大,誰來跟歐盟談判,跟美國談判,紡織品出口問題等等,鞋又遇到了這個西班牙又什麼,我講農民收入都提高了,每個農民每年添幾套新衣服,全國紡織品還不夠呢,還得生産呢,每個農民添幾雙鞋,我這鞋銷路國內市場多大啊,全世界都看好了這個市場,我每戶農民有彩電 有電冰箱,裝一個空調,買部電腦,有的還買汽車,那這個市場過幾年還換一次,這個內需的擴大主要是農民收入的提高,所以這是帶動中國長期增長的一個趨勢,城鄉協調發展也就是在農民收入提高的基礎上才能夠形成的。


  龜兔賽跑的故事您聽説過嗎?來聽聽厲以寧帶來的新版本:

  “我小孫女在幼兒園裏小孩看的書看到有個書叫新龜兔賽跑,這個新龜兔賽跑我看看什麼規則,我一看這種書不能讓小孩看”

  區域經濟該如何協調發展?

  厲以寧:

  現在我們談第三個問題,區域協調發展。區域發展中,一定要注意到,要首先確定地區的優勢和地區的主導産業,我們一定要注意到優勢是潛在的優勢和現實的優勢,潛在優勢不等於現實優勢,地區究竟我的優勢在哪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優勢確定了,知道自己優勢何在,然後通過發展主導産業把這個優勢把它轉化出來。

  地區經濟都是互補的,每個地區搞地區封鎖閉關自守是不對的,把市場的統一性把它隔離成塊是不對的,一定要看到它的互補性,互補性的結果是雙贏的結果,我們曾經講過,龜兔賽跑的故事,你説龜兔賽跑有什麼講頭啊,我在幼兒園就聽老師説過了,我説你知道什麼呢,龜兔賽跑是説兔子驕傲,半路睡覺了,所以烏龜跑第一了,我説這不是太簡單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可不是這麼講的,龜兔賽跑同學首先提出問題,難道只賽這一次嗎?不對,還得接著賽呢,第一次兔子輸了,兔子不服,要求賽第二次,第二次龜兔賽跑,兔子吸取經驗,不睡覺了,一口氣跑到終點,所以第二次龜兔賽跑是兔子贏了。烏龜輸了,烏龜不服氣咱們要求再賽第三次那就賽吧,烏龜説前兩次都是你指定路線跑的,現在得由我指定路線跑,兔子想反正我跑得比你快吧,好 指定路線跑了,結果兔子又跑到前面,快到終點了,一條河把路擋住了,兔子過不去了,烏龜慢慢爬到了,烏龜遊過了河,第三次龜兔賽跑是烏龜贏了,於是兩人就想了賽第四次,咱們老賽幹嗎,競爭,咱們合作吧,咱們優勢互補吧,於是優勢互補,優勢互補陸地上兔子馱著烏龜跑,過河的時候烏龜馱著兔子遊,兩個人同時達到終點,雙贏的結果。所以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四次龜兔賽跑對我們的發展戰略來講是四個重要的啟示,第一個重要的啟示是,第一次賽跑的重要啟示是,當你處在劣勢的時候不要氣餒不要鬆懈,要堅持到底等待對手犯錯誤,你看如果第一次龜兔賽一跑了,兔子跑在前面了烏龜一看,得,我這下怎麼也贏不了了,我棄權了 好,你棄權了它睡覺還是它贏,因為它醒過來它跑到終點。結果烏龜堅持不懈等待對手犯錯誤,果然兔子犯錯誤了,半路睡覺了,所以他贏了,第一次賽跑這個啟示。第二次賽跑的啟示,要善於把潛在的優勢變成現實的優勢,兔子它能跑是潛在的優勢,第一次它睡覺,它不跑它沒有轉化,第二次它一口氣跑到終點,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了,所以第二次是兔子贏了,對我們每個人來説對我們每個地區來説,不要去津津樂道你的潛在優勢何在,重在轉化,重在轉化。第三次龜兔賽跑給你啟示是什麼,當你發現原來的策略不管用了,要及時調整策略,改變策略。第二次賽跑完以後烏龜懂得一個道理,只要沿著原來這條路線跑,哪怕跑一萬次都是兔子贏,我永遠沒有勝的可能,只要它不睡覺都是它贏啊,那怎麼辦呢,及時調整策略換條路線跑,一條河把路擋住了,你的優勢發揮不出來了,所以第三次賽跑它是及時調整策略的結果,第四次賽跑就得到一個啟示是合作、優勢互補、雙贏都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相互信任,你看 如果不相互信任行嗎?好,陸地上兔子馱著烏龜跑,兔子耍壞,拐彎的時候,一扭身把烏龜摔個重傷怎麼辦,過河的時候烏龜往下一沉把兔子淹死了怎麼辦,所以必須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我小孫女在幼兒園裏看的有個書叫新龜兔賽跑,我一看這個新龜兔賽跑,來看看是怎麼回事,我一看這種書不能讓小孩看的,它講這個新龜兔賽跑怎麼跑呢,就是比賽之前,烏龜要他弟弟埋伏在那個終點,等那個兔子快跑到了,他弟弟出來了,烏龜長的樣子都差不多,他也不認得哪個是哥哥哪個是弟弟,就説哎呀 你都先到了我輸了,這種是不對的,這是教小孩偷姦耍滑啊。咱們是要以誠信為本。誠信為本這樣子才行。

  我們在這個區域發展過程中一定要談到地方保護主義是有害的,短期內可能倒好,長期以來你企業是沒生命力的,你最後是不行的,所以説一定要通過市場競爭,地方實力才能夠真正增強,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城市的作用,城市的輻射,要做大做強,現有的經濟中心,這是效率高的,你重心要放在最窮的地方,需要放,但是一定要做大現有的經濟中心,它再通過輻射能夠更快地使那些邊遠地區,省內邊遠地區能夠發展起來。

  人與自然怎樣才能和諧相處?

  “農民説愚公要移民,愚公不要移山”

  人與社會到底該怎樣互助互愛?

  “就問這個神仙了,我老聽大人説,什麼地獄啊,天堂啊”

  厲以寧:

  最後一個問題,第四個問題,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中,包括了怎麼提高農民收入,怎麼解決城市下崗問題,怎麼樣協調發展,還包括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這裡一定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人不是為了生産,生産是為了人。再講一遍,人不是為了生産,不能把人簡單地作為一個勞動力看待,人是生活的主人,生産是為了人,是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滿足人們的物質文化要求,所以這就以人為本。我們必須注意到環境跟資源不是我們這一代人所獨有的,環境是我們跟子孫後代共有的,資源是我們跟子孫後代共享的,所以説在這裡一定要注意到我們要活下去,後代子孫有他的生産條件、有他的生活條件,你把生産條件惡化了,後代人怎麼生産?你把生活條件都惡化了他怎麼生存呢?所以説一定把環境資源問題提到重要的日程上來,是人跟自然的和諧相處。

  北京市懷柔縣最北那個鄉,離懷柔縣城一百公里叫喇叭溝門滿族自治鄉,那個鄉三百多平方公里土地啊,八千人口啊,應該很富了,全是樹啊,國家自然保護區啊,可是歷來是北京市最窮的鄉啊,因為人是住山上的,滿族,説來了多久了,好幾百年前,清朝進關的時候就在山上住了,給皇帝看林子來的,好,住了,那就是生活窮啊,北京市下決心了,全部遷到山底下來,幫你蓋新村,房子蓋得比原來要大,幹嗎房子蓋得比原來要大呢?多出幾間房做家庭旅館了,做家庭飯店了,辦起農家樂了,你要到自然保護區旅遊,在你們家住,在你們家吃了,燉個土雞、燒個蘑菇就有收入了。那就行了,好,我到那去看了,還是前幾年去看了,説現在變化得更好了,家家有彩電,有電冰箱、有摩托車、手扶拖拉機,生活得挺好,鄉政府開座談會了,農民的話多了,農民什麼多,愚公要移民,愚公不要移山,愚公移山把植被都破壞了,我就説了,這個愚公移山啊,講的是辛苦創業的精神,這個精神他們得保持,下山以後一樣,他們説你的話也不錯,可是你不了解情況,我説怎麼不了解情況,他説你知道嗎?山上的女孩子全嫁走了,不願意留山上了,山上的小夥子都長大了,外面的女的不往山上嫁,光棍啊,是光棍就沒兒子,就沒孫子,子子孫孫開山不止呢不可能了,這個世界在變了,所以説遷移封山育林了,這樣生活也提高了。還有要大力堅持過去幾年做的,叫退耕還林、還草。我到甘肅定西考察過,那個退耕還林還草最有成績的,因為原來那個梯田修的很高,修到山上,那個人爬山上走上去半天才能到山上,刨一片地就回來。那個産量又低,一畝地一、二百斤産量,勞動力都拴在土地上了,現在好了這個坡地上退耕了,還林還草了,種草、種的是紫花苜蓿草,多年生的,而且是抗旱的,那地方不大下雨的,一種草以後人就不用天天上山了,隔一段時間砍一次草回來,家裏就養牛養羊了,牛羊就下糞便了,就下沼氣池了,沼氣池就點火就做飯了,就不用上山去砍柴了,然後沼氣池的肥料把村子周圍的田給它施滿了肥料,糧食不就上去了。就農業收入就提高了,第一他養牛養羊有收入,賣掉了;第二農産量還增加了,因為他施足了肥料只為了田了,還有第三點勞動力還是被解放出來了,多餘勞動力,因為養牛養羊也不要那麼多勞動力,外出去打工了,到哪兒打工,新疆去了,所以這個生活在變化,我們把這裡看來就行了,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重視人跟自然的和諧發展,要有一種環境意識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另外在人跟自然的和諧相處過程中也包括社會之間的信任,社會信任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互助互愛互信,社會和諧是積累而成的,從我做起,從周圍做起,社區之間,企事業單位之間,一個城市之間,整個社會靠大家的日積月累來做。

  最後作為整個講演會,我講一個故事給大家聽。有一個小孩子在路上走,就看到一個神仙,就問這個神仙了,哎呀,我老聽大人説,什麼地獄啊,天堂啊,始終沒有弄明白,請你告訴我,究竟什麼叫地獄什麼叫天堂,神仙笑了,這還不好懂啊,你跟我走就懂了,小孩就跟著神仙走了,走到一個大房子左右各一間,咱們到這兩間去看看去,先看左面這一間,左面這一間門一打開一看,上面有一個高臺,跟這個高臺一樣,下面擺著長桌子,桌子上放了雞鴨魚肉,饅頭麵包,門口放了筷子,三尺長的筷子,門一打開,進來一批餓漢,到了臺上,哎喲,這麼好吃的東西,要夾了,筷子有三尺長可以夾到菜,但沒法送到自己的嘴裏來,吃不著啊,吃不著最後怎麼辦,就把筷子丟了,一個個坐在地下哭,肚子又餓又這麼好吃的東西吃不到,神仙跟小孩説,你看到了吧,這就叫地獄。咱們到另外的一間看去,到另外一間,門一打開,一樣的擺設啊,高臺,上面是桌子,雞鴨魚肉,饅頭麵包都有,三尺長的筷子,可是來了以後,人都吃得很好,怎麼吃得很好呢?我夾菜給你吃,他夾菜給我吃,我要吃什麼菜自有人夾給你菜,你要吃什麼菜,我夾給你吃,他説你看了吧,這就叫天堂,一個只顧自己的社會,這一個社會是人人只顧自己的社會,是個地獄般的生活,只有在互助互愛互信的基礎上,這樣的話才是我們爭取實現的和諧社會,好,謝謝大家。

  4個推銷員賣梳子,誰賣得最多?

  “第四個營業員回來了,銷了多少幾千把,定單一大堆”

  從三個和尚沒水吃 到 三個和尚有水吃,這是怎麼回事?

  “應該樹立的觀念是一個和尚沒水吃,三個和尚水多了吃不完的”

  讓我們來聽聽,他的精彩故事

  觀眾:

  厲老師,你好我是來自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學生,那麼我們分析市場經濟行為的時候通常有靜態分析跟動態分析這兩種方法,您能給我們比較一下兩種方法的異同嗎?謝謝。

  厲以寧:

  這個道理可以這麼講,如果從靜態地看,市場可能就這麼大,如果從動態的本身看市場本身是要擴大的,隨著人均購買力的提高市場擴大,而且每個企業他可以自己來創造市場,市場是可以創造的,這就是動態概念,我舉個例子給你聽。有一個生産木頭梳子的工廠,他找了四個推銷員來,你給我去推銷梳子去,帶了樣品、帶了定單,指定了到和尚廟裏去推銷梳子去,完了,第一個推銷員回來了説一把沒有銷掉,怎麼一把沒銷掉呢,和尚説了我們光頭沒頭髮梳有什麼用啊。一會兒第二個人也回來了,説銷了多少啊,説銷了十來把梳子,你怎麼銷了十來把梳子呢,推銷員説了,我對和尚們説了,梳子的功能不僅是梳頭髮的,你用木質梳子經常刮刮頭皮,可以止癢、可以活血、可以明目、可以清醒頭腦、可以美容、可以養顏啊,有這麼多好處呢,靠這第二個功能銷掉了十來把梳子。一會兒第三個營業員回來了,銷了多少,銷了幾百把,定單一沓,你怎麼不推銷了呢?他説我到了和尚廟仔細地觀察了一番,香火挺旺盛,好,看了以後呢,香客叩頭,叩了幾個頭起來以後,頭髮起來有點亂、香灰掉到頭髮上頭髮有點臟,於是他就找方丈了,香客多虔誠,你廟裏得關心他們。我怎麼關心他們呢?你每天早上,每個佛堂前面放幾把木頭梳子,木頭梳子挺便宜嘛,他梳梳頭,頭髮亂了,香灰、撣撣香灰,臟了就不要了,他拿走就拿走,斷了明天再換一個。這樣的話香客感到廟裏很關心他們,他們來得不就更勤快了嘛,於是你這裡的香火不是就更旺了嗎?好,第四個營業員回來了,銷了多少,幾千把,定單一大摞,説你怎麼銷那麼多呢?他説我直接找的方丈,我對方丈説了,有人經常給廟裏捐錢送禮對嗎?對啊。你們廟裏去外面辦事情很多公共關係需要聯絡對吧,對啊,那你廟裏得有禮品回贈給他們,什麼禮品最便宜啊的,木頭梳子是最便宜的禮品啊。哎呀,木頭梳子人家才不在乎呢,誰要你這木頭梳子,不對不對,木頭梳子兩邊可以刻上字的,這邊你把廟裏最好的對聯刻一、兩幅在上面,反面你方丈書法不錯嘛,提幾個字嘛,不一樣,比如日行一善了,積善為本了,佛在心中了,人家這樣作為一個紀念品就留下了。給你廟裏捐錢的人送禮的不就更多了嘛,辦事就會更方便了嘛,於是和尚廟裏都可以推銷梳子。這就表明了市場是個動態的,事在人為,看你能不能創造出更多的市場,這就説了第一和尚他只看到商品的第一功能,梳頭;第二個推銷員看到了第二個功能,跟第三個都是一樣的,就是説能夠活血啊,止癢啊,明目等等,第三個(推銷員)他就看到這是廟裏關心香客的一個舉措;第四個他把它作為一個廟的品牌,作為一個禮品、紀念品給人家了。這不是市場就可以是動態的嗎?

  主持人:

  厲教授激勵大家都用動態眼光去看市場,剛才我注意到很多人在聽梳子的故事的時候,也許心裏就已經暗下決心要試一試把冰賣給愛斯基摩人了,有成績別忘記向厲教授來彙報一下,好,我們再來看一看下一位我們現場觀眾的問題。來,這位。

  觀眾:

  厲教授,你好,我是清華大學經管學的學生,現在整個社會都在提倡創新,創新這個詞彙已經深入人心,就是説它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那麼我想問的就是説您如何看待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這兩者之間的關係?謝謝。

  厲以寧:

  應該説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是同樣重要的,但是帶有根本性的仍然是制度創新,因為沒有制度創新,你即使發明了新技術、引進了新技術,在管理不善、體制不合理的情況下可能發揮不了作用。但是制度創新本身它能夠創造更大的技術創新的餘地,實際上是同樣是重要的,再給你講一個故事,中國有一句老話,叫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這個觀念過時了,應該樹立的觀念是一個和尚沒水吃,三個和尚水多了吃不完的。因為這個廟離河邊都比較遠,有三個廟。第一個廟,這個小和尚是輪流挑水,路太遠了,挑一擔回來就累了,水往水缸裏一倒,好,師兄們我今天就挑這一擔,累了,三個小和尚商量了,咱們幹嗎那麼累啊,我們分三成三段接力挑吧,第一個人挑一段坐下來休息,第二個人接著挑,第三個人挑到廟裏,空桶回來再接著挑,三個人一接力,一接力以後這個水缸就是滿的了,第一個廟靠的是協作。第二個廟,老和尚把三個徒弟叫來了,説徒弟們從今天起我們廟裏的規矩改變了,你們都給我挑水去,誰的水挑得最多晚上吃飯給他加一道菜,誰的水挑得最少,菜減半或者吃白飯,於是三個小和尚你追我趕的,一會兒把缸裏水挑滿了,這叫什麼,這叫引進了新的機制,體制上做了改革。第三個廟,三個小和尚商量了,你看山上的竹子很多,咱們幹嗎挑水呢,把竹子砍下來一點兒,打通它,連成一個輸水管道,河邊上裝一個轆轆,第一和尚就搖水,水桶上去了,第二個和尚往漏斗裏一倒,灌入水槽。第三個和尚在廟裏頭把這個缸裝滿了,裝滿缸,三個人輪流三天一換,三天一換,這叫什麼,叫技術創新,可見我們什麼困難都可以解決,三管齊下靠協作,靠體制上的改革,靠技術創新不就行了嘛。好。

  主持人:

  我們現場提了兩個問題,厲教授都用了兩個小故事來給大家闡釋的,我很好奇厲教授您哪兒來這麼多深入淺出的小故事。

  厲以寧:

  我也不知道啊。聽人家説的吧。

  主持人:

  上個世紀如果説,厲股份是對您在經濟學方面成就的一個充分肯定的話,今天我們可以不可以説一下,您在大講堂當中的表現可以稱為厲故事啊,有非常多深入淺出的故事,來,還有誰有問題我們讓厲教授再用故事給大家解答。來,您。

  觀眾:

  厲教授,您好,我叫譚康。曾經在北大講堂上聽過您的公開課。今天又非常榮幸能夠現場聽到您精彩的演講,我想請問厲教授,就是説如何看待目前我國經濟當中的活與亂。謝謝。

  厲以寧:

  我先講個笑話給你聽。

  主持人:

  這回不是故事了,是笑話了。

  厲以寧:

  這個是我聽來的,説在抗日戰爭前,國民黨政府的山東省主席叫韓富渠,韓富渠他有一天心血來潮到中學去視察去了,校長看省主席來了,帶他、學生正在賽籃球呢,就帶他看籃球比賽,他看了一會兒韓富渠就怦然大怒,別打了。校長不知道怎麼回事,怎麼別打了,回到校長辦公室把校長臭罵一頓,我給你這麼多錢辦學校,你看讓這麼多學生搶這一個球亂成一團糟,給他們一人發一個球去玩兒去。這個韓富渠他不懂這打球是講規則的,假定是抱著球跑,踩線、撞人這叫亂。假定在有規則的情況下打得越激烈越好,打球雙方溫良恭謙讓這個球就沒意思了是不是,所以説這叫活,因此得出一個結論,無規則下的競爭就是亂。有規則下的競爭就是活,我們今天以法治國,實際上就是説應該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把市場經濟搞成一個活而不亂的,活而有序的市場。這就對了。

  主持人:

  好,我們再來挑最後一個問題,我發現這個問題非常的有趣,他提問的角度和其他人不太一樣。

  觀眾:

  尊敬的厲教授你好,我是來自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經碩五班的學生,當今社會不知道您是經濟學家的人恐怕已經不多,但是知道您還是一個真正的詩人的恐怕也不多,然後如今能寫出像槳聲蒿影波紋,石橋礅,蠶豆花開一路水鄉春,如此意境悠遠的詩句的經濟學家已經越來越少,然後在這兒我就想聽聽您關於現代青年經濟學者關於人文知識培養這方面問題的見解,然後我想補充一下,就是剛才我引用的這個詞句是厲教授在1947年寫的《相見歡》,然後當時的厲教授還只是一個十幾歲的中學生這樣子。

  厲以寧:好。

  主持人:

  這是一位對厲教授成長經歷極為了解的同學。

  厲以寧:

  我在這裡告訴大家講,很多著名的科學家他的詩詞都寫得挺好,比如説蘇步青,蘇步青老先生他就是人文的關懷,他學自然科學,搞數學的,所以説應該是這樣的,就是説無論你搞哪門學問,都應該有自己的對於人文科學知識的一些基礎。我也在北大做過經濟學以外的講座,比如我講過唐宋詩詞解析,我講過,我做過這個講座,人山人海,聽過厲以寧講經濟學,還聽厲以寧講唐宋詩詞,因為我喜歡這個東西。

  這個是什麼時候形成的,高中時代,或者説中學生時代最要緊的,大學以後分專業了,中學的時候能夠打下自己的人文基礎,我現在讀的古問,詩詞,很多時候都是在中學時代打下的,對長遠來説自己形成一種愛好,愛好能不斷通過這個來自己從其中能感到陶冶自己的心情,感到一種樂趣,休閒的時候自己看些這些東西,我覺得都是有好處的,就是説從經濟學家講的話也應該這樣説,你如果整天跟數學打交道也可以,整天跟社會實踐相聯絡也可以,但是不要忘記,研究的最高層次是人,既然研究的最高層次是人,就要對人文的東西有更深的理解,這點我們如果不充分注意的話我們將來可能會感受到不在上學的時候打基礎,將來想補課就比較晚了,所以我對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學生都説,要聽講座,名校的好處在哪,除了上課以外晚上有各種各樣的講座,你可以去聽,我也在北大做過經濟學以外的講座,比如我講過唐宋詩詞解析,我做過這個講座,人山人海,聽過厲以寧講經濟學,厲以寧還能講詩詞,因為我喜歡這個東西。

  主持人:

  詩詞寫出來最主要的要找到知音,咱們今天在現場也來尋找一下知音。

  厲以寧:

  我來念一首詞給你們聽聽看。

  主持人:好。

  厲以寧:

  這首詞是我在湖南郴州,1999年春節以後到湖南郴州。當時正是春節之後一段時間,就是在廣東留守的一批民工這個時候就回家了,詞牌名字叫《鷓鵠天》。湘南農村(湖南南部)見打工妹回鄉探親,這個題目大家一看哎呀這個怎麼寫的啊,小妹相迎小弟隨,這家沒搞計劃生育你看,三個孩子了吧,聽説姐姐回來,小妹妹就在前面跑出去歡迎了,還有一個小弟弟跟著後頭走了。小妹相迎小弟隨,村頭漸近步如飛,村子越看越近了,步子就越走越快了,當年含淚離家去,今日笑容結伴回,當年走是含著淚離去的,今年回來是笑容結伴回來的,是男伴是女伴你就自個想去吧,這是上半闋。下半闋呢,豬仔壯,土雞肥,青磚紅瓦屋前堆,看來要蓋新房子了,打工把錢寄回家了嘛,豬也肥,雞也壯,這個青磚紅瓦堆了屋前了,爹娘細問他鄉事,爹娘不放心呢,女兒出去幾年才回來啊,細問她、盤問她他鄉的事情,直至四更月已垂。一直談到天亮四更的時候月亮已經下垂了。再念一遍啊,小妹相迎小弟隨,村頭漸近步如飛,當年含淚離家去,今日笑容結伴回。豬仔壯,土雞肥,青磚紅瓦屋前堆,爹娘細問他鄉事,直至四更月已垂。

  主持人:

  厲教授念了一首詩,我也要念一首詩,這首詩的作者當然還是厲以寧先生,這是他在1955年從北大經濟學系畢業之前寫的一首七絕詩,詩裏面是這麼説的,溪水清清下石溝,千彎百折不回頭,一生治學當如此,只計耕耘莫問收。在1985年的時候也就是厲先生大學畢業三十年之後,他又在這首詩當中融進了自己的很多思考,體驗和體會,把這首詩擴展了一下,成了一首同樣詞牌是《鷓鵠天》的詩,厲先生,還記得您擴展之後的詩的原貌嗎?

  厲以寧:我可以背。

  主持人:來,我們來聽一聽擴展之後的這首詩。

  厲以寧:

  溪水清清下石溝,千彎百折不回頭,兼容並蓄終寬闊,若谷虛懷魚自遊。心寂寂,念休休,沉沙無意卻成洲,重要是這一句話,整個詩裏最重要是這句話,沉沙無意卻成洲,河中不是有洲嗎,是塵沙無意之間慢慢累積而成的,所以心寂寂、念休休,沉沙無意卻成洲,一生治學當如此,只計耕耘莫問收。

  主持人:人們常常會説功夫在詩外,而在詩中的這種求學的境界,和治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深深敬仰的,讓我們再次把掌聲送給厲以寧先生,感謝您光臨《中國經濟大講堂》,下期節目,再見。

  主編:趙悅

  編導:傅丹

責編:劉瓊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