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國家地理
南極科考首頁
前方報道
成員介紹
了解南極
主題在線
網友互動
新聞視頻
歷次科考
對話南極
了解南極
普裏茲灣為什麼要集中調查?
普裏茲灣是南極大陸印度洋扇形區中最大的海灣,是除了威德爾海和羅斯海之外的南極大陸的第三大海灣。它地處世界最大的蘭伯特冰川所佔據的地塹末端的冰川入海處,形成了廣闊的埃默裏冰架。
南極魚類及其資源開發
在南大洋生態系統中,魚類是海豹、海鳥等高營養級捕食者的重要餌料,據估計每年約有1500萬噸魚類被鳥類和海豹類攝食。目前南極水域內已查明的魚類有200余種,其中約88%是南極水域的特有種類。
南極磷蝦及其資源開發
南極磷蝦(Euphausia superba)是鯨魚、企鵝、海豹、魚類及許多海鳥的要餌料,是南大洋生態系統的關鍵種,同時也是地球上資源蘊藏量最大的海洋漁業種類。如果南極磷蝦突然滅絕,整個南大洋生態系統將迅速崩潰。
南極海冰變化及其影響
海冰是在低於0ºC的海水中凍結形成的冰。通常在海水鹽度為35‰時,海冰形成的溫度為-1.9 C。海冰形成時,冰晶為純水,鹽份被排除,使周圍海水的鹽度和密度增加。 南極海冰區是南極海洋環境的主要特徵之一。
南極臭氧洞的特徵變化及對氣候的影響
近十年來,春季南極上空出現臭氧及全球臭氧減少的觀測事實,引起了人民和各國政府的極大關注。南極臭氧洞是1985年英國科學家利用Halley Bay的大氣臭氧總量地面觀測資料發現的:春季該站的臭氧總量與十年前相比減少30-40%。
中國首次南極埃默裏冰架綜合考察
為執行中國極地研究所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埃默裏冰架與大洋相互作用研究,中國首次南極埃默裏冰架綜合考察將於2003年元月15日開始,于2月10日結束。
GPS技術在南極的應用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即全球定位系統,是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而建立起來的新一代精密衛星定位系統。與其它導航系統相比,GPS具有全球地面覆蓋連續,功能多,精度高,實時定位,應用廣泛等特點。
豐富的生物資源
南大洋具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南極大磷蝦是地球上最大的單種生物資源,並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這一資源的現存量估計為 6.5~10 億噸,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大、也是最後一個蛋白庫。
極晝與極夜
在南極地區,當地時間24小時內太陽永不沒入地平線的現象,叫做極晝。在南極點,一年中有半年為極晝;如若考慮折射作用,應略比半年稍多幾天。
南極的概念
地球自轉軸與地球表面的交點,稱作地理極。在南半球的地理極稱作南極,或南極點(South Pole)。南極點位於南緯90度。
南極的由來
從地球儀上,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南極和北極地區,海陸分佈似乎恰恰相反。
長城站簡介
長城站建成幹1985年2月1O日, 位於西南極洲南,設得蘭群島喬治王島南部(62 12´59"S,58 57´52"W),站區平均海拔高度1O米,距北京175O1.949千米。
“雪龍”號簡介
“雪龍”號原係烏克蘭赫爾松船廠1993年建造的一艘具有B1級破冰能力的破冰船, 中國購進後,投資31OO萬元改裝成為南極科學考察運輸船,于1994年代替“極地”號服役至今,已完成4個南極航次。
中山站簡介
中山站建於1989年1月26日, 位於東南極大陸拉斯曼丘陵(69 22´24"S,76 22´4O"E),站區平均海拔高度11米, 距北京12553.16O千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