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説】:曾經被日本企業作為商業機密的小分子蛋白提取技術,經過袁柏強上千次的實驗,終於成為了中國人自己的完全自主知識産權,接下來,就是要進行工廠化生産的實驗。如果能夠批量生産,將迎來蠶蛹深加工的春天。
沒想到,第一次規模化生産的調試,再一次讓袁柏強掉到了谷底。
【採訪】:江蘇省常州市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袁柏強:當時挺好,打開蓋子一看,突然感覺味道就不對了,味道就上來了,再一看有一些沉澱,絮狀的沉澱出現了。當時心裏面一噔,當時還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再弄出來,測下它的數據和活性各方面都不行,非常慘,因為説不出那種感覺,從一開始認為是快成功的一個高點一直摔到了谷底。
【解説】:從實驗室的成功到工廠化生産的失敗,就意味著他的成果,無法變成産品。就在袁柏強焦頭爛額的時候,他還要面對一個更大的打擊。
袁柏強的父親因病去世了。
【採訪】:江蘇省常州市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袁柏強:以前我覺得父親是頂梁柱,我很舒服,有一棵大樹罩著,現在不行了。其實我一直生活在這種大樹底下,我是個小樹苗,但我總覺得我應該也能展翅高飛。
【解説】父親的去世,工廠化實驗的失敗,雙重的打擊,讓袁柏強一蹶不振。但袁柏強知道,將蠶蛹小分子蛋白市場化,不僅使自己的事業,更是父親的希望,他要重新振作起來。
【採訪】:江蘇省常州市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袁柏強:這合照其實是我和父親難得的一次合照,也是離這兒最近的一張照片。我一直把它放在我的桌子上,老看著它,來激勵我。
【解説】:處理完父親的事情,袁柏強回到了公司,從頭開始,一個個環節的進行著排查。但是規模化生産實驗中,蠶蛹小分子蛋白變味、産生絮狀物的癥結始終沒有找到。
2014年春節,困境中的袁柏強又只能在實驗室裏度過。也是在這個春節,困擾了他整整一年的難題終於找到了答案。
【採訪】:江蘇省常州市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袁柏強:大年夜,因為用照明電嘛,照明電不知道怎麼短路,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而且線路斷了之後,大年夜了電工什麼的都休息了。
【解説】:查找電路,修理短路,可不是袁柏強和張亮的專長。整整折騰了四五個小時,袁柏強和張亮才接好了電路,讓實驗室的機器重新運轉起來。
就在這一批産品中,讓袁柏強頭疼的絮狀物數量大量增加。停止運轉之後絮狀物增加,這讓他想到了有可能是蠶蛹蛋白生産的時間過長導致的。
【採訪】:江蘇省常州市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袁柏強: 因為是蛋白嘛,它特別容易腐敗,腐敗程度特別高,在我們做的流程當中,特別是在最後噴幹稍微慢一點,産品擠壓在那兒就容易腐敗。
【解説】:找到問題癥結所在,解決的辦法很快就有了。袁柏強通過調整原料數量,減少噴幹環節産品積壓時間的方式,生産出了合格的小分子蠶蛹蛋白。
又花了一年的時間,2015年8月,袁柏強經過調整規模化生産的全流程,利用生物酶法從蠶蛹中提取小分子蛋白的工廠化規模化、産業化生産獲得了成功。這一天,袁柏強整整努力了7年。
一家投資公司得知這個消息,決定對袁柏強投資,合作開發蠶蛹小分子蛋白的系列産品。
自己的事業即將迎來大的發展,袁柏強專程來到父親的墓前,他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父親。
【採訪】:江蘇省常州市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袁柏強:爸,您好嗎?我來看您了。媽説他很想你,我也想你,今天告訴你,我的東西做得還可以,怎麼算第一步成功了吧。你以前在的時候一直説,生物産業應該是不錯的,我覺得現在和你説的一樣,我也在努力。
【主持人】:每一項科技成果的創新,背後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袁柏強七年時間研製出小分子蠶蛹蛋白的故事,其實是我們科技創新、技術發展的一個縮影。農業科技創新,就是要以市場需求和産業發展為導向、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核心,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24日 20:29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他留學日本學習生物工程技術,一次回國探親,他發現國外企業在中國大量收購蠶蛹的秘密。為了突破技術封鎖,他決定回國創業。歷經七年艱辛探索,看袁柏強怎樣讓蠶蛹增值。本期《科技苑》為您講述。(《科技苑》 20160324 他讓蠶蛹增值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