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洪九靠着一根扁擔起步,如今他的企業年銷售額達到18億元。擁有三十多家分公司,分佈在美國、智利、歐洲、泰國等世界各地以及國內的大多數省份。
鄧洪九事業最重要的一次轉捩點,發生在2011年。那時他正面臨着一場危機。
鄧洪九:我們當時也是在廣州市場進貨回來,進貨回來後沒有什麼價格優勢,資源優勢和貨量優勢,人家來拿我其它的水果的時候就越來越少了。
當時,鄧洪九和很多經營進口水果的經銷商一樣,都是從廣州進貨。進口水果在中國的銷量每年平均以20%到30%的速度增長。在進口水果行業,長期以來形成了一個市場格局,廣州和上海成為國內的一級市場。重慶、成都等全國大多數城市作為二級市場從廣州進貨,幾經轉手,價格也貴了不少。
重慶市水果經銷商鄒太國:我們這個地方那些客商從廣州的一級市場拉過來,他們賺一道錢以後我們再在這個地方批發,是二級市場了,我們這的價位肯定比廣州要高很多。有時候我們能買到,有時候我們買不到。今天他有貨,多了賣給你,沒貨的時候你買不到貨,導致我們這個地方沒貨賣。
重慶市水果經銷商余德明:廣州經過三道、二道販子再傳送給我們重慶人,我們重慶出高價還拿不到好的水果。
鄧洪九:那我這樣想,進口水果做不下去了,那怎麼辦?當時我覺得要想進口水果的品相生存下去,只有東南亞,首選泰國。
2011年5月,鄧洪九來到泰國,選擇以泰國水果作為突破點。可是一到泰國,鄧洪九就發現困難重重。
黃志奇:我們去(泰國)的時候果農不認,語言不通,很多經營管理、操作模式別人沒人告訴你,你信息來源渠道不知道。
鄧洪九:很多東西,水果的經驗、操作模式可以借鑒的,那個可以對接的。唯一就是當地的風土人情、習慣、語言障礙,包括我們去買工廠、買土地,受到一些外國人在泰國,一些政權、習慣(的影響)等等,很多因素,主要是語言是最大的障礙。
這是泰國尖竹汶府的一家農場,佔地三十多畝,像這樣的農場都掌握在不同的果農手裏,非常分散。鄧洪九來到泰國就是想大宗收購這種龍眼,可是一家一戶這麼收購難度太大,這時一個想法自然地形成了,他要找一個當地的中間人幫他收水果。可就在這個檔口,中間人卻挪用了鄧洪九收貨款。
黃志奇:後來我們把錢打給他,他欠運費200萬元沒有打,籃子廠幾百萬元也沒給,還有採果隊,採果費沒有結給採果隊,還有果款沒有結給果農,很多家。
鄧洪九:終止合作的時候他還欠我還幾百萬泰銖,我就跟我下面人講,他能夠還就還,他不能還我們自己也要買工廠。
在泰國和中間人合作,讓鄧洪九損失了幾百萬元之外,更讓他心痛的是白白耽誤了一年的時間,打進泰國原産地的計劃落了空。
鄧洪九:當時我覺得撤回中國是我不願意看的,回去也面臨2010年的困境。我必須打開泰國水果基地的門道。所以我必須要生存下去。生存下去必須找自己的出路,我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把所有的主控權、主動權掌握到我們公司手上,所以我們就撇開他,自己買了工廠,建立了我們的團隊。把懂泰文、中文的翻譯變成我的職業經理人。
2012年,鄧洪九又出大動作,他籌借1億元在泰國建廠,又在當地雇傭了上千名工人,以期貨的形式簽下了當地4萬畝水果的長期收購合同,這引起了泰國地方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由於是期貨形式收購水果,鄧洪九都會提前一年就給當地果農支付現金,這更加贏得當地果農的信任。
泰國果農:鄧洪九公司來到泰國尖竹汶府設立公司,對果農來説是一件好事。鄧洪九公司的信譽和誠信讓廣大果農信賴。在與果農合作中,盡力幫助果農。而果農也相信鄧洪九的公司是一個有保障的公司。
泰國果農:鄧洪九公司設立於尖竹汶府,讓廣大果農信心倍增,因為有實實在在的工廠在那裏做證據讓果農檢閱,所以果農就不用擔心被公司欺騙。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9日 22:50
視頻簡介:從一根扁擔起步,到有了第一個檔口,開第一家分公司,如今,他在全球15個國家成立30多家分公司,關鍵裂變就發生在最近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