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無條件支持。
為了支持韓顯英,兒子、女兒、女婿都從打工的地方回到宜賓縣,有了兒女支持,韓顯英再無疑慮,她決定要大幹一場。
韓顯英:有兒女給我撐起,我還是不怕,我還是敢走。
丈夫見一家人這麼齊心,也只好勉強同意。
丈夫:只是勉強同意,不算支持。她必須要做,我也只好認可,因為畢竟夫妻。
為了找到最合適的養魚場地,從2009年春節後開始,韓顯英一家開着越野車在宜賓的山裏到處尋找。找了近半年時間,終於在宜賓縣高場鎮山裏發現一條叫母豬河的河流。
韓顯英:這條河叫母豬河。
記者:因為這個石頭嗎?
韓顯英:對。這條河很多文化。
母豬河是高場鎮山裏的一條河,因為河裏一塊神似母豬的大石頭而得名。母豬河流域內沒有工廠,農田也不多,水質非常好。但母豬河交通極其不便,養殖成本會因此提高很多。幾年前也有人看重這裡的環境,投資搞養殖,卻賠了個底朝天。
村民敖德均:以前有個養鴨的,養了幾千隻鴨,他是虧本走了的,鴨子養好運不出去。
表弟李功兵:我們覺得有點冒險,因為一個她沒有技術,二個因為這個環境她也不是很了解。
但韓顯英認定,正因為母豬河遠離城市,以後養出來的魚質量才更好,別人想模倣都很困難。至於經驗和技術,韓顯英説自己並不是空白,她這麼比喻道:
韓顯英:就跟家裏養的孩子一樣,從小養到大,你就知道它的習性了。
2009年5月,韓顯英在宜賓縣水務局辦理了手續,承包了6公里的河道。投資500萬元,在縣水務局和水産站的幫助下,從2009年6月,韓顯英開始在母豬河上建設一個設計精巧的養殖基地。
基地呈階梯狀分佈,建了28個魚池,每個魚池300平米左右。基地最上游是一個蓄水壩,蓄水壩將山泉水匯集起來,再由高到低流下來,不斷沖刷魚池。
韓顯英深知自己經驗不足,所以提前做了很多準備工作。誰知還不到一個月,她自己就出事兒了。
女兒黃丹平:我當時打電話,哇的一聲就哭了。
丈夫:心裏肯定很有怨言,你不幹這個事就沒這事了。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31日 22:54
視頻簡介:一個商機,讓她將500萬元投入到大山裏,卻陷入絕境。絕境之中,有人出1000萬元買下她的基地,卻被她一口拒絕。三年之後,她的年銷售額達到1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