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青少臺 > 首頁

走樣的早教課程究竟得了什麼病

發佈時間: 2014年09月23日 15: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國教育報 | 手機看新聞

青少欄目 >> 點擊看直播
壁紙推薦
遊戲推薦

原標題:

 

  早教課程不合理恐成“早期摧殘”

    ■張翔升

    目前,早教機構在我國大中城市大面積興起。其實,早教本身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不容置疑,但早教機構(本文所指以0-3歲嬰幼兒為服務對象的教育機構)的課程設置及實施方式亟待商榷。

    早教機構的課程基礎值得關注

    教育學成為科學是因為建立在實驗心理學基礎之上。早期教育的心理學基礎主要是蒙臺梭利提出的敏感期,還有腦科學的全腦理論、右腦理論及多元智慧等。這些理論是有科學性的,但因為一些“歪嘴和尚”的別有用心或者以訛傳訛,它們成為早教課程華麗的外衣,致使很多早教場所成為“偽教育”猖狂發生的地方。

    敏感期理論是目前早期教育的支柱理論,幾乎所有的早教機構在給家長宣講時必談敏感期的重要性和意義。其實,遍閱蒙臺梭利的著作可以發現,蒙氏提出這個概念是受了生物學的啟發,是從動物發展的“關鍵期理論”演繹而來。雖然她進行了大量的觀察驗證,但並未用嚴謹的科學實驗來證明敏感期的存在。目前建立在蒙臺梭利敏感期理論基礎上的課程也只能是“經驗課程”,況且敏感期的劃分及判斷標準也沒有統一的、精確的依據。在調查接觸的一些蒙氏教師中,大部分對“敏感期”只有感性的認識,憑經驗或模倣做教學工作。

    腦科學理論也是早期教育的基礎,諸如在突觸理論基礎上進行的全腦開發和右腦開發、多元智慧和感統訓練等。但如何在教學中進行對應開發並沒有科學的、成熟的解決方案,一些早教課程只是在宣講一些宏觀的心理學或教育學理論,其實這些理論對早教行為並沒有適切的指導作用,很多教師其實也是“言行不一”。

    兒童的發展是整體的、連續的,由於對嬰幼兒的心理規律知曉得太少、太模糊,早教課程呈現出“各吹各的號”現象。這種多元化現象看似可以滿足幼兒個性化需求,但因為每個早教機構往往只鍾情于一種模式,對具體的幼兒個體的教育則是零碎的、片面的。如果教育過早地割裂了兒童的靈魂,未來將可能出現許多分裂型、孤僻型的人格。那麼,這樣的早期教育還能造福幼兒嗎?

    早教課程“幼兒園化”急需遏制

    幼兒園課程“小學化”危害極大。由於早期監管缺位,我們國家正在花費極大的精力“消滅”幼兒園“小學化”的荒草。然而,一些早教課程把幼兒園課程稍加改造就成“早教課”了!某早教集團請來了國內知名專家和多家幼兒園及早教機構觀摩示範課。該課程目標是鍛鍊1.5歲幼兒的大肌肉發展,設計的親子活動課是《採蘑菇》,在每個幼兒背上綁了個塑料筐,讓幼兒爬行並撿起地板上散亂的積木,然後放到自己背上的“小竹筐”裏,比賽看誰撿得多。在隨後的採訪及評課中,某知名教授説:早教課程必須符合兒童的發展規律,請問1歲多幼兒的記憶特點是什麼?大家想一想這麼大的孩子是如何上下椅子的呢?言外之意,她否定了這節“幼兒園化”的早教課。

    大家可以想象,一節早教示範課、推廣課都出現了問題,早教課程的科學性有多強?有多少幼兒不僅做了早教的實驗品,恐怕還是犧牲品!一些早教品牌機構的課程還可以信賴,但更多的是沒有加盟、打著早教品牌的“李鬼”店,這種危害不只傷害了幼兒,也危害著祖國的未來!

    高結構課程限制幼兒個性化發展

    由於沒有統一的理論基礎和國家標準,早教機構的辦學形式千差萬別,教學內容及課程設置更是五花八門,既有遊戲活動及動作訓練,也有知識灌輸和技能強化。筆者曾深入多家品牌早教機構體驗課程,發現課程內容及教學方式各有特色,但都存在著高結構、快餐式、嚴控制的現象。筆者還調研過一些幼兒園的托班,更是按照幼兒園的方式和內容進行教學。

    因為早教課一般是一週一節(40-60分鐘)新課、一節復習課,所以教育內容緊張而繁雜。課程模式一般是這樣:熱身遊戲或師幼互相交流教育中的問題;然後開始新的教育內容,包括生理、認知、語言、情感、藝術、技能等。這基本上是在教師的掌控下以遊戲或活動的方式進行,十分緊湊,有人説上早教課就像吃大餐,一道道菜上完了就該下課了。

    教學過程中,有經驗的教師會邊做動作邊講解教育的意圖,而有一些教師則直接給家長示範,讓家長模倣。還有一些機構則通過網絡或光盤,跟著視頻內容進行教學。我們可以想象,把孩子一週內“可能發生”的發展集中在40分鐘內全部訓練一下,是否有效果呢?快餐式的培訓對幼兒的發展有促進作用嗎?全中國的幼兒按一種速度“發展”可能嗎?這科學嗎?難道我們不該對早教機構大喊“救救孩子”嗎?

    別把孩子的自然成熟當早教成果

    很多早教機構的幼兒發展測評室都是封閉的,那麼如何評價早教效果呢?凡是有經驗的母親都知道,新生兒(出生30天內)一天一個樣,嬰兒(1-12個月齡)是一週一個樣,學步兒(2-3歲齡)的變化基本上是以月為單位的。由於缺乏科學的評估標準,一些機構利用父母的無知,把“成熟事件”當作教育的效果指給家長看,還會利用月齡差作掩護,通過比較來激發家長對早教神奇效果的信任感。就這樣,在親人的“急功”、早教機構“近利”的不謀而合下,早教機構事業興旺。一些學前教育專家痛心疾首道:看到家長們為那些把手伸進他們口袋掏錢且信口雌黃的“專家”鼓掌叫好時,我們的心在流血啊!

    其實,一些不良商人不僅在“偽早教理論”的盛裝下騙取家長的錢財,還把手伸向了一些學生和早教從業人員的口袋,一些教師培訓挂羊頭賣狗肉,甚至幹起了心照不宣的“買證”勾當。早教機構的一些害群之馬在利益驅動下,正在從源頭腐敗著我們教育的機體。由於早教機構迅速發展,教師的匱乏導致了許多不合格的早教從業人員進入,而這些教師又使原本就不理想的早教課程走形走樣,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如果沒有可靠的質量評價體系,我們就無法對早教進行管理監控,一些有良知的早教機構也可能誤入歧途。

    按照學科發展原理,早期教育只有在完成理論構架後,才有可能走上科學的發展道路。為了正確引導早教專業發展,我國應儘快建立早教科學框架和理論,同時加大在高校設置早期教育專業的力度並規範專業課程標準和教材。有關政府部門要儘快制定政策,提高早教機構的準入門檻、加強監管力度。

    (作者單位:山西省運城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2206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