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網評】讓紓困惠企的政策紅利“潤澤”市場主體

央視網評論員張雷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經濟衰退,給我國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近期,我國經濟呈現恢復性增長勢頭,但一些企業生産經營仍然面臨不少困難。為此,黨中央和國務院推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優化審批、減負降稅、“輸氧”“供血”,助力困難企業渡過難關。

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為企業發展增添動力。為對衝疫情的負面影響,我國實施了一系列的積極財政政策,將赤字率從2.8%提高至3.6%以上,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併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政府投資力度持續加大,將安排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減稅降成本力度持續增強。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財政部、央行四部門7月28日聯合發佈《關於做好2020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從減稅降費、降低用能用地成本等六大方面細化23項具體任務,為企業減輕成本負擔,增強投資信心,推動復蘇進程注入政策動力。

貨幣政策更加穩健靈活,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金融“活水”能激蕩出市場“春水”。3000億元抗疫專項再貸款、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資金、新增1萬億元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額度……這些貨幣政策大手筆的出臺,有效緩解了企業的“資金饑渴”;延長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至明年3月底、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應延盡延、對其他困難企業貸款協商延期……面對疫情衝擊,普惠金融的“及時雨”潤澤無數中小微企業,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支持適銷對路的出口産品開拓國內市場,著力幫扶外貿企業渡過難關。全球肆虐的疫情讓國際市場需求下降,對我國外貿企業進出口業務造成一定衝擊。黨中央審時度勢地調整策略,提出打造“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倒逼外貿企業將目光轉向國內,積極開拓內銷市場,緩解出口壓力。國務院及時出臺《關於支持出口産品轉內銷的實施意見》,通過加快轉內銷市場準入,簡化出口轉內銷産品認證程序,簡化企業辦稅程序,鼓勵外貿企業對接電商平臺,引導主要步行街組織開展出口産品轉內銷專題活動,組織大型商業企業開展訂單直採等方式,為外貿企業打通節點、疏通堵點,助力它們在出口轉內銷過程中,“轉”出一片新天地。

在危機中育新機,在變局中開新局。各地應嚴格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為本地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紓困解憂,主動“拉一把”“扶一把”,打通服務企業的“最後一公里”,讓市場主體真切感受到國家政策的溫度,讓它們不僅能夠正常生存,而且能在危機中搶佔先機,實現更大發展。(央視網評論員 張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