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圖為:2015年9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前來參加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的連戰等台灣各界代表人士。
五、認同偉大的中國共産黨
政黨認同(Party Identity)是源自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美國選舉中的一個概念,它是在人們成長的社會環境中逐漸形成的,與家庭熏陶(尤其是父母的政治思想和價值觀念)、教育環境、宗教文化信仰、個人經濟地位、政黨社會化等因素密切相關的,一種相對較為穩定的心理傾向與價值判斷。對領導56個民族的中國共産黨來説,政黨認同尤為重要。當前,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成為各族人民的廣泛共識。對一切違背和危害黨的領導、危害我國社會主義政權、危害國家制度和法治、損害廣大人民利益的行為,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這是維護各族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也是各族群眾的政治底線,堅決不能動搖。
增進各族群眾對中國共産黨的認同首先必須鍛造信仰認同。習近平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樹立和堅持明確的理想信念。中華民族5000多年滄桑歲月,把56個民族、13億多人緊緊凝聚在一起的,就是我們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産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信念,是共産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産黨人之所以能夠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習近平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理想信念就是共産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總開關’問題沒有解決好,這樣那樣的出軌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難免。”全國各族人民只有認同中國共産黨人的信仰,以中國共産黨人的信仰為信仰,才能增進對中國共産黨的認同。
增進各族群眾對中國共産黨的認同其次要增強理論認同。近年來,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呈現新的複雜局面,在馬克思主義佔主導地位的同時,社會思想意識日趨多元多樣多變,一元多樣的態勢正在顯現。馬克思主義作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根本指導思想,與多種社會思潮,多個輿論場,多個話語體系並存,其真理性和科學性受到了質疑和挑戰。習近平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堅決貫徹者。25年前習近平同志在離開寧德,調往福州任市委書記前夕,在閩東報發表的《提高認識搞好幹部理論教育--習近平談理論學習》文章中指出:“我們要提高對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重要性認識,要把中央對理論學習重要性的認識變為各級領導的認識,再把各級領導的認識變為幹部的認識,只有不同層次的幹部的認識都提高了,才能把群眾性的理論學習深入持久開展起來。”理論學習對於一個共産黨人至關重要,群眾性的理論學習更為重要。每個人的崗位可以不同,但是一顆認真學習,並把理論用於實踐的決心不該有所區別。
圖為:2015年2月2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
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開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六、認同偉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國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選擇。增進全國各族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是當今中國的時代主題,是黨和國家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線。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首先表現為本質認同。要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植根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這一精闢論述,言簡意賅,為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認同提供了根本遵循。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其次表現為道路認同。道路問題是第一位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獨特創造。習近平指出:“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道路是多麼不容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曆盡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還表現為理論認同。理論是實踐的先導。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同,必須科學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涵。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緊密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既生動而具體地堅持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又生動而具體地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鮮活力量,再一次有力地證明,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仍然是共産黨人正確認識、把握和運用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銳利思想武器。”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還表現為制度認同。制度認同就是要自覺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規律。社會制度是社會變革與發展的根本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在改革開放中不斷完善、逐步定型的過程,還存在著許多可變性和不穩定性因素。因此,在我國現階段,制度認同更具有其特殊性和複雜性,必須牢牢抓住制度的本質和逐步完善的規律來增進制度認同。習近平強調:“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我國國家治理體系需要改進和完善,但怎麼改、怎麼完善,我們要有主張、有定力。中華民族是一個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民族,在漫長歷史進程中,不斷學習他人的好東西,把他人的好東西化成我們自己的東西,這才形成我們的民族特色。沒有堅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氣,同樣,離開不斷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徹底、不可能久遠。我們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好;我們説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今年,偉大祖國先後迎來西藏自治區成立50週年大慶和新疆自治區成立60週年大慶。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只有各民族群眾相互了解、相互幫助、相互欣賞、相互學習,我們的國家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團結友愛、其樂融融的民族大家庭,才能徹底擊碎“藏獨”、“疆獨”、“台獨”的分裂陰謀,維護社會穩定,實現民族復興。深入開展“五個認同”教育,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引導各族群眾從祖國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歷程中汲取力量,增強在祖國大家庭團結奮鬥的光榮感、自豪感、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