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今猶在,不見當年播放器。筆者對mp3播放器的印象始於高中時期。那時我還在用笨重的磁帶式隨身聽,但是“走路戴耳機、脖子上挂mp3播放器”已悄然成為校園時尚。當時的mp3播放器還比較大,連著有線耳機,遠遠望去,仿佛脖子上挂著一個聽診器。
當時,我有幸體驗了室友的mp3播放器,聽歌是很方便,但是查找歌曲不方便,播放模式只有順序播放、隨機播放、單曲循環。作為當年熟練使用隨身聽倒帶按鈕的高手,我可以根據磁帶卷軸的直徑判斷某首歌曲的位置以及倒帶時間,於是乎mp3播放器在我眼裏,真的只剩“呵呵”了。
可惜好景不長,高中一畢業,隨身聽、磁帶這些個數碼産品伴隨著筆者引以為傲的“倒帶技能”就被掃進了歷史博物館。不過它們不是被mp3播放器幹掉的,而是被更高級的手機幹掉的。上大學那會兒,我用的是一款名叫“諾基亞”的手機,現在的孩子可能都沒聽過這個牌子了。想當年,諾基亞憑藉塞班智慧系統在手機行業一手遮天,不僅可以聽mp3音樂,還能在2點幾英寸的大屏幕上看電影,當然更重要的是——省下了購買mp3和mp4播放器的錢。
不過,筆者的大學室友Z依然保持著使用mp3播放器的習慣。他的mp3播放器是日本某著名品牌産品,價格上千,配合一副300多元的德國品牌耳機使用,據説音質超好。我也試聽過,確實好,但如果説好得不要不要的,倒也不至於。
這位Z同學不僅有mp3播放器,還有個屏幕比臉大的mp4播放器,堪稱當下大屏手機的鼻祖。當時我認為,手機取代mp3以及mp4播放器指日可待,對Z同學的做法只能簡單評價為財大氣粗逼格高。
然而,Z同學倒是給了我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他説:“電腦功能很強大是吧,可每次我打開電腦後總是會不自覺地改變初衷,比如説我原本想看一部電影,卻玩起了遊戲;原本想聽聽歌,卻上起了網。所以我就覺得,電腦就是用來上網玩遊戲的,mp4播放器就是用來看電影的,mp3播放器就是用來聽音樂的。”
有人可能會説,這是你Z同學自製能力差啊。但是,試想下,如果給你一台能上網並且裝滿電影、音樂、遊戲的電腦用來學英語,在沒有外力監督的情況下,你能堅持多久?
曾經,筆者也一度迷信過自製力,但是如果聯絡到監督機制就會發現,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中,面對一個充滿誘惑的世界,人基本上沒有自製力可言,迷失甚至沉淪的概率極高。
“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知道88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我喜歡這樣,我能輕鬆應對……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裏,什麼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在電影《海上鋼琴師》的結尾,主人公1900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不知有多少網友在面對電腦和手機的時候,有過跟1900相似的想法。又或許,很多網友還沒有來得及發表感言,就已經迷失在網絡信息的深淵,忘記了使用電腦和手機的初衷。
多年以後,當我購買某品牌電紙書閱讀器時,又想起了大學時那個拿著mp3播放器聽音樂的同學。有人問我:為什麼要花800多塊錢買一個反應遲鈍、只能看書的數碼産品?
對此,我只能回答:因為我自製力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