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學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10日 11:58)

  內容提要:新階段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需要完善對外開放的制度保障,使對外開放建立在全面和相對定型的制度之上;需要進一步增強吸納全球生産要素和利用全球市場加快發展的能力;需要形成一批新的開放型經濟增長帶,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需要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得到更多益處。

  人民日報消息: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指出,要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這一重要論述,指明了今後一段時期我國對外開放的戰略方向和重點。

  完善對外開放的制度保障

  《決定》提出,要完善對外開放的制度保障。我國以往的對外開放是以政策引導為主的漸進開放過程,在開放區域、開放産業、開放業務、開放程度等方面制定差別性政策,採用逐步推進的方式。這是從封閉的計劃經濟轉向開放的市場經濟的必經階段。隨著國內體制改革的深入和開放程度的擴大,我們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基本上具備了從政策引導的漸進式開放轉向制度保障的穩定開放的條件。

  制度保障型開放的核心要義,是要使對外開放建立在全面和相對定型的制度之上,使對外經貿體制更具有穩定性和可預見性。從體制架構看,涉外經濟的主要方面都有相對穩定完善的法律法規作為基本規則;從運行方式看,市場機制在跨境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在全球範圍優化資源組合;從行為主體看,各類企業在對外經貿活動中具有自主權和平等地位,企業、仲介組織和政府各司其職,功能到位,運轉協調。

  完善對外開放的制度保障,要借鑒國際經驗,也要與我國發展和改革的進程相適應。我國目前的開放程度已經較高,但涉外經濟與發達國家相比,在體制的成熟程度方面仍存在著不小差距,需要認真借鑒其他國家積累的符合開放型市場經濟一般規律的有益經驗。另一方面,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要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使擴大開放與我國自己的發展水平相適應,確保開放進程能夠促進發展和推進改革,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完善對外開放的制度保障,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推進涉外經濟法律法規體系和管理體制的建設,形成穩定、透明、統一和可預見的涉外經濟管理體制和法律制度。二是在涉外經濟活動中使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我們的發展。三是落實企業自主權和平等地位,加快建立內外統一的市場體系和企業主體。四是健全和完善保障公平貿易的管理制度,建立應對貿易和投資爭端的快速反應機制,為我國企業創造平等參與國際競爭的環境。五是完善監控體系和增強應對能力,提高對國際經貿形勢的觀察、分析能力,加快反應速度,建立健全外貿運行監控體系和國際收支的預警機制。

  更好地發揮外資的作用

  積極利用外資是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經濟中已經佔據重要地位,表現在提供資金、擴大産出、引進先進技術和研發能力、提升産業結構、擴大出口和提升出口商品結構以及推進體制改革等許多方面。進入新世紀,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資金、技術等重要生産要素在全球範圍更大規模地重組和優化配置,上萬億的鉅額資金在尋求最有利的投資機會,全球生産分工體系正在重構,跨境要素流動在各國經濟中所起的作用愈來愈重要。國際環境為我們提供了通過進一步吸納全球生産要素和利用全球市場加快發展的重大機遇。

  為了更好地發揮外資的帶動作用,應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吸引外資要與國內産業結構的調整升級相結合,更多地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最近幾年,跨國公司海外投資行為的一個重要新特點,是其向海外轉移新技術、新産品的速度加快,這是由於許多跨國公司母國的製造成本昂貴,新産品在母國製造缺乏競爭力,迫使他們尋求低成本的海外製造基地。我國吸引外資的各方麵條件較好,完全有可能吸引跨國公司將較高技術含量的新産品轉移到我國,促進我國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第二,注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創新提高,鼓勵和引導外商投資企業形成技術創新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國廣大配套企業的技術水平和開發能力也會隨之不斷提高,支持國內龍頭企業形成技術開發能力和産業化能力,最終在國內形成比較完整的技術創新能力,使我國在全球製造業中的結構層次和技術、增值水平不斷提升,真正成為全球先進的製造基地。第三,鼓勵和引導外資向採購、服務、營銷和研發等環節延伸,將更多的運營環節轉移進來,使我國不僅成為重要的製造基地,同時也成為全球性採購基地、服務基地和研發基地。第四,引導和促進國內企業更好地利用機遇。要創造有利的體制環境,使國內企業能夠發揮自身優勢,充分利用對外開放的機遇,增強開拓市場、技術創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要進一步完善國內企業與外商投資企業平等競爭的體制和政策環境,使那些具備競爭能力的國內企業能夠在與跨國公司的競爭中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要制定有利的政策,引導國內企業通過技術貿易、技術合作、委託開發、收購兼併等多種方式,利用經濟全球化提供的多種機遇,發展和壯大自己。

  繼續發揮加工貿易的積極作用。《決定》指出,要繼續發展加工貿易,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按照這一要求,應吸引加工貿易更多地進入先進製造技術和新興製造業領域,加快轉移更高技術水平和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製造環節,延伸在我國的加工産業鏈條。隨著加工貿易與國內産業融合度的不斷提高,國內會成長起一批全球著名、有國際競爭力的加工貿易龍頭企業,使加工貿易更好地發揮帶動産品出口、擴大就業和引進先進技術、促進産業結構升級等作用。

  促進形成若干外資密集、內外結合、帶動力強的新經濟增長帶

  我國的對外開放是分區域逐步推進的,並因此在沿海地區形成了一些開放型經濟高速增長帶,如上世紀80年代形成的珠江三角洲經濟帶和90年代形成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帶。《決定》提出,要力爭再形成若干外資密集、內外結合、帶動力強的經濟增長帶。這是把握全球産業轉移的新機遇和促進國內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

  形成一批新的開放型經濟增長帶,是把握外部重大機遇的要求,是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要求。更多新技術、新産品的跨國轉移,對接受轉移一方的科技能力、配套要求和工程技術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我國北部沿海地區以及中部一些省市,科技實力較強,産業基礎雄厚,各類人才聚集,市場腹地廣闊,具有吸引新一輪産業轉移的良好基礎。例如,在環渤海灣地區,北京、天津一帶科技力量和産業基礎雄厚;東北地區有強大的産業基礎和産業大軍,工業基礎良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發展也已經提上戰略高度;以青島、煙臺為龍頭的山東半島地區,已有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家電企業、輕紡企業和農産品加工企業,有一批經過改制和重組競爭力明顯增強的國有大型骨幹企業。這些地區的條件和下一步的發展前景,對裝備製造業、重化工業、農産品加工業及高新技術産業領域的跨國投資,都有較強的吸引力。此外,中西部地區經過幾年的大規模投資建設,基礎設施條件有了明顯改善。特別是一些大城市如武漢、西安、成都、重慶等,産業和科技基礎較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密集,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相對低廉,市場規模大,經濟輻射面廣,已經具備了更大規模吸收國外跨國公司投資和我國沿海地區産業轉移、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開放型經濟帶的能力。

  實現區域開放新突破,要有新的戰略舉措。首先,深刻認識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趨勢和我們面臨的重大戰略機遇,結合本地實際制定開放型發展戰略,部署全局性工作。其次,繼續加大改善投資環境的力度,為吸引更多國內外資金並使投資有較好回報提供良好的硬環境和軟環境。第三,加快推進改革,創造有利於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體制條件。第四,在開放進程的安排上,注意使有條件的地區走在前邊。第五,繼續實施1999年以來中央制定的一系列鼓勵西部地區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包括對國家鼓勵類的投資項目給予稅收優惠,擴大西部地區外商投資的領域,拓寬西部地區外商投資的渠道,放寬西部地區利用外資的條件,鼓勵外商投資于礦産資源開發等。第六,鼓勵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擴大對周邊國家的開放。這些地區與周邊鄰國的經濟有很強的互補性,擴大貿易與投資有利於雙方。

  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

  經濟全球化是一種機遇與挑戰並存的趨勢,我們要在這個進程中得到更多益處,就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更加積極主動地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實施“走出去”戰略,主要是立足於以下幾個方面的戰略考慮:首先是更好地利用國外自然資源。當前,各國對自然資源的競爭十分激烈,不僅有大量著眼于當前利潤的海外投資行為,還有許多不謀近利而求戰略性擁有的海外投資行為。我們要從戰略高度謀劃海外投資。其次是更好地利用國外科技資源。“走出去”,到科技資源密集的地方設立研發機構或高技術企業,開發生産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技術、新産品。第三是帶動出口。第四是增強我國産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第五是在全球範圍進行資源優化組合,形成一批著名跨國公司,創立和發展我們自己的世界級名牌産品。

  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需要有新的戰略舉措。對外投資要做到真正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和增強競爭力為目的,講求實效。應進一步完善對外投資服務體系,海外投資首先要考慮如何回避投資風險。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海外投資的重點市場中,有不少國家由於種種原因風險較高,特別需要形成境外投資風險回避和投資安全保障機制。要賦予企業更大的海外投資決策和經營管理自主權,對於非國有企業和改革到位、內部監控機制良好的國有企業的海外投資,要簡化審批手續,完善登記制度,放鬆限制條件;與此同時,也要積極探索如何加強對國有企業海外投資項目的管理與監督,防止海外投資成為國有資産流失的途徑。企業自身要不斷增強“走出去”的能力。不能設想在國內市場尚不能與其他企業相競爭的企業,能夠“走出去”並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要保證投資項目成功,企業必須提高自身素質,作決策時要積極而慎重,做好充分準備,制定週密的投資戰略。(江小涓)

  領導幹部需正確處理的幾個關係

責編:范小利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十六屆三中全會吹響經濟體制改革的新號角(2003/11/09/ 14:13)
  • 十六屆三中全會確立中國經濟外交路線圖(2003/11/06/ 16:51)
  • 中共十六大閉幕一年 中央領導作風呈三特點(2003/11/04/ 11:28)
  • 世界中文報業協會第三十六屆年會在京開幕(2003/11/04/ 09:09)
  • 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學習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2003/11/02/ 20:43)
  • 人民日報:論學習貫徹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2003/10/31/ 06:36)
  • 三論學習貫徹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2003/10/27/ 05:58)
  • 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現代産權制度(2003/10/26/ 12:19)
  • 瞭望:十六屆三中全會若干"看點" 權威訪談(2003/10/23/ 10:28)
  • 十六屆三中全會:實現理論突破 確定改革部署(2003/10/22/ 16:18)
  • 瞭望:十六屆三中全會 理論突破意在改革攻堅(2003/10/22/ 15:08)
  • 致公黨十二屆中常會學習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2003/10/21/ 20:09)
  • 十六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決定》(提要)(2003/10/21/ 17:58)
  • 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的有關輔導讀物出版(2003/10/21/ 16:56)
  • 政協十屆常委會擁護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2003/10/20/ 20:19)
  • 十六屆三中全會:勾畫中國未來走向路線圖(2003/10/20/ 15:25)
  • 十六屆三中全會突破公有制實現形式認識局限(2003/10/19/ 15:53)
  •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六屆三中全會(2003/10/17/ 12:31)
  • 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開啟改革新局(2003/10/17/ 11:50)
  • 香港輿論盛讚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的重要成果(2003/10/15/ 20:52)
  • 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在京閉幕 (2003/10/14/ 19:13)
  • 中國共産黨第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會議公報(2003/10/14/ 19:11)
  • 人民日報:十六屆三中全會對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2003/10/14/ 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