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雖然嘴上説的是不忍心看到這麼多年民族品牌就這麼沒了,但是誰心裏都明白,商人的主要目的是盈利,用七百多萬買下了巔峰時期價值上百個億的“三鹿”商標,這個算盤誰都打得明白。換句話説,一邊是品牌宣傳成本為零帶來的誘惑,一邊是三聚氰胺陰影造成的風險,這事辦得到底是值還是不值?中國傳媒大學商務品牌戰略研究所所長張樹庭的看法開門見山。
張樹庭:不看好特別是在三鹿奶粉事件之後,這個品牌非常負面,而且在短期之內很難改變,一個新企業買了三鹿品牌去出一個新的産品,實際上它的風險非常大,所以説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當記者把同樣的問題拋給浙江三鹿實業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楊向東的時候,得到的答案是:沒想這麼多。
記者:您覺得是三鹿兩個字的負面影響比較大,還是三鹿這個老品牌的正面影響比較大?
楊向東:我覺得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只要堅定我們的信念,堅定我們對産品質量的管理,我們對於我們産品的信心,以及對産品各個方面的保障體系,相信能確保能把産品做好,沒有考慮它正面的影響怎麼樣,負面的影響怎麼樣。
消費者態度兩極
企業説不想,消費者可得好好想想。您會買賬嗎?三鹿奶您是不敢喝,可三鹿糧您會吃嗎?
微博上的觀點涇渭分明。最鮮明的就是“堅決不吃”派,比如微博用戶“傅蘇蘇”説,不吃,主要是因為沒好感,一看名字就想躲得遠遠的。“麥doo”也説,算了吧,聽到三鹿這個名字就覺得怕怕。還有更謹慎的,這位“小豬王子”説,不管是誰再用“三鹿”商標賣什麼食品,我都不會買,聽了商標就害怕。
不過,也有不少朋友覺得,這犯錯的畢竟是人,不是商標,好比隔壁老王罵過我,我以後凡是見著姓王的都躲著走,這未免太偏頗了吧?比如微博用戶“起床再談理想”説,出過問題的牌子還敢用回來,沒點底氣是不行的,只要做得好,應該給個機會。
還有網友叫“水易道”的看法也非常有代表性。他説,品牌關鍵在美譽度,不在知名度。同時品牌也有出自身,歷史,性格等因素。品牌名稱還有心理暗示的作用。我只能説讚賞買家的勇氣。
這個觀點也跟品牌專家楊曦淪的觀點不謀而合。
楊曦淪:三鹿品牌最後的終結記憶是一個傷害了消費者不誠信的品牌,它具有很強的知名度但是沒有美譽度,知名度很容易打造,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成本可以降低,美譽度塑造是一個靠強口碑和好的體驗形成的,它繼續用三鹿有機面實際上它打出了一個知名度,要看修改它的美譽度的成本到底有多大。
其實,一種商品、一個品牌的表現怎麼樣,需要市場、消費者和企業三方不斷互動、不斷磨合之後才能知道。而在那之前,一切只能説是“理論上”,三鹿粗糧未來是讓人們對三鹿奶粉逐漸淡忘還是更加唸唸不忘,誰都不知道,除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