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經濟 > 聚焦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中國聚焦:老齡化的中國直面養老困境

發佈時間: 2012年10月22日 16: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新華網

 

  民營機構舉步維艱

  據北京市民政局統計,目前,全市養老院有床位8.2萬張,有老人入住的床位僅4萬餘張。而實際上北京市需求為12到15萬張,每百名老人的平均床位為2.8張,離國際標準“百名老人5張床位”還有很大的距離。

  數據顯示,全國老年人共需養老床位800萬張,而目前僅有266.2萬張,床位缺口達近540萬張,遠遠不能適應機構養老的發展需要。

  然而,就北京一地來説,空置近一半的床位多位於郊區偏遠地方或者市區內環境較差的養老院,公辦養老院和市區較好的民辦養老院則時常出現“一床難求”的局面。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轉變,很多家庭逐漸拋棄了在家養老為孝的舊傳統,為老人選擇設施、環境相對較好的養老院養老,許多老人由於子女工作生活繁忙、出國不在身邊無人照顧,也主動要求到養老院安度晚年。

  北京大學人口所教授穆光宗認為,養老院應當成為老年人,特別是失能老人,最合適的養老場所。但是尋求一家合適的養老機構很不容易:條件好的地方,不收有精神障礙的或不能自理的老人;有些地方接受失能、半失能老人,但每月費用動輒過萬,使許多家庭望而卻步。

  中國社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所研究員、社會保障研究室主任張展新認為,公辦養老院排不上隊等問題反映出中國養老服務供求的矛盾。當前,由於立法和政策制定滯後,民間資本投資積極性不高,而公辦養老機構受益於政策優惠,但數量十分有限,最終導致公辦養老院供不應求、民辦養老發展不起來。

  “民辦養老院沒有土地,只能靠租地,土地補貼目前還無法拿到,因此高額的租金成為發展民辦養老院最大的負擔。”王小龍説,除此之外,行業利潤低、行業從業人員社會地位低,護工流失率大也是民辦養老院面臨的問題。

  養老産業呼喚政策支持

  2009年,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門曾提出“9064”養老服務模式,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會化服務協助下通過家庭照顧養老,6%的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社區照顧服務養老,4%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

  與此同此,全國各地也開展探索多種養老服務模式應對日益加快的人口老齡化趨勢。

  張展新表示,政府部門應該制訂規劃和政策,做好服務和監督,借鑒國際經驗,發展適合中國國情的投資多元化的養老機構。另外,政府需要制訂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的運營管理條例,形成有利於民辦養老事業發展的制度環境,把公共政策與市場機制有機結合起來。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表示,政府需要從管理體制上打破公私立養老機構的界限。“需要完善民辦養老機構的管理體制,包括投入和補貼機制等,提高民辦養老院的服務水平,規範民辦養老機構的人員管理”。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力認為,中國正面臨“未富先老”的局面,養老問題日趨嚴峻。有關部門應該為失獨家庭和空巢家庭的老人提供更多補貼,做好基礎養老保障。(參與采寫:實習生陳昔蒙)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