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廣網北京5月14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人民政協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最近聯合主辦“雲”座談,探討産業區塊鏈的機遇與挑戰。專家認為,區塊鏈技術將推動我國産業變革,但當前還要著重解決標準問題,建立技術標準和行業規則。
近年來,區塊鏈技術在消費、供應鏈金融、稅務、司法等領域快速落地,主要應用包括産品溯源、融資增信、票據防偽、文書存證等。除了這些場景,專家判斷,區塊鏈結下來將在産業變革中起重要作用。全國政協委員、中關村智造大街董事長程靜説,近幾年,由於人力成本急劇上升,企業急需通過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把設備、生産線、員工、工廠、倉庫、供應商、産品和客戶緊密連接起來,降低對人工的依賴,提升産能和品質。在這個過程中,區塊鏈可以支撐各個環節的信任機制。
“在區塊鏈技術之上,我們可以為企業和産業生態中的多個參與方創造一個協同的平臺。大家也可以保留自己的隱私與不願意共享的知識,同時,在協作平臺上去參與共享一些流程、規則,以及一些我們隱藏、保護的數據。”程靜説。
不過,區塊鏈要落地産業經濟,必須解決一系列問題。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認為,區塊鏈的確可以創造信任,但這種信任是有條件的。他説:“對區塊鏈來説,只有數據原生於區塊鏈,才能相信。因為有可能數據上鏈之前就被改了。在很多應用場景下,上鏈之前、下鏈之後都可以改數據。區塊鏈只能保證(數據)在鏈上的時候是不可篡改的。”
何寶宏説,這要求監管必須跟上,嚴厲打擊上鏈前和下鏈後篡改數據的行為。他同時指出,區塊鏈技術的成熟度對大規模應用也是考驗,因此需要在技術標準化方面下功夫。“因為區塊鏈要從科研走向市場、從消費走向産業,所以必須要建立在標準化基礎之上。否則,技術還沒有搞好,又何談基建?基建就是因為技術相對比較成熟,可以大規模推廣應用了,才得以進行。這需要大家共同推進。”他説。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今年年初,在區塊鏈技術標準方面,國內共提出1項國家標準、16項團體標準、15項行業標準、9項地方標準。而騰訊研究院副院長徐思彥認為,除了技術標準,還要建立區塊鏈行業規則。“在未來的産業區塊鏈發展過程當中,特別需要有生態優勢的企業在具體的垂直領域起到領頭作用。行業之間可以有一些行業聯盟,各個行業也需要有行業規則和標準,包括行業具體哪些信息適合上鏈,哪些數據適合分享,這些都需要在合作過程當中逐步摸索落地。”徐思彥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