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自今年立春起,每天的18點59分55秒貴州茅臺都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聯播》前繼續為全國觀眾帶來二十四節氣、重要節點、日常版——三大系列整點報時。每期【中國時刻 緗葉美好生花】將帶你領略節氣中的生活美學。
“西風初起無人鄉,雲深萬籟含清商。山容便與新秋凈,稻花已作豐年香。”
900多年前的一個立秋之日,閒居山寺的詩人毛滂在空氣清新的山中聞到了一陣淡淡的稻香,想著豐年在即,便興奮地寫下這首《立秋日破曉入山攜枕簟睡于禪靜庵中作詩一首》。
8月7日,立秋之日,兩支開滿緗葉色稻花的稻穗垂下總臺《新聞聯播》前整點報時的表盤,表盤下,是晨光中一望無際、等待豐收的金色稻田。茅臺1935用寓意豐收的稻花提醒全國觀眾:立秋節氣已經來臨。
———— 01 稻花香裏説豐年 ————
“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南宋詞人辛棄疾的這句詞,或許是對“稻花”傳播得最為廣泛的一句詩詞。翻盡古詩詞,你會發現一個特殊的現象:幾乎所有的詩句都是描述稻花的香氣,卻幾乎找不到對稻花形態的描述。
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奇怪:一株稻穗上大約可以開出200-300朵稻花,稻花沒有花瓣,也沒有花萼和花冠,所以我們很難用肉眼欣賞這麼微小的花朵。而且稻花每天從開放到關閉也就1個多小時,讓人更難睹其“芳容”。
但別小看微小的稻花,每一朵稻花未來都會結出一粒稻穀,並以此養育這個星球上的億萬人口。
水稻,禾本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果實(稻穀)富含蛋白質、糖分、鈣、磷、鐵、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維生素B2等,可為人體提供27%的能量和20%的蛋白質。
水稻原産中國,6000年前河姆渡人已經馴化並種植水稻,2000年前東傳日本,再傳往中亞和歐洲。今天,全世界一半人口以稻米為主食,其對人類繁衍的影響,厥功甚偉。2004年被聯合國命名為“國際稻米年”,即確定稻米為世界提供糧食安全和消除貧困所起到的卓越作用。
———— 02 三伏熏蒸四大愁 ————
立秋的到來,標誌著夏日的結束,但高溫天氣卻並未遠去。事實上,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繼大暑、小暑之後第三高溫的節氣,往往還處在悶熱難熬的“三伏”期間。所以南宋詩人范成大在他的《立秋絕句》中寫道:“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立秋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這或許是古代時氣溫比現在偏低,今天立秋時在中國絕大部分地區,都很難出現上述物候。
由於仍處在高溫天氣,因此各地田間農作物依然生長旺盛,水稻就是在此時開花結實,另外大豆開始結莢,玉米抽雄吐絲,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的農諺。但是赤水河流域的紅纓子高粱在這個時節卻盼望著晴天,充足的日照可以讓這種喜熱的作物籽粒更加飽滿,因此當地又有農諺説:“三伏天,曬關公,曬得高粱遍地紅。”
秋,《説文解字》的解釋是“禾谷熟也”,因此秋季一直代表著收穫的季節。立秋這一天,中國的鄉間會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在付出了一年辛勞的汗水之後,勞動者終於有望得到大地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