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3月27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華語環球節目中心2025年精品節目片單發佈活動在京舉行,45部精品力作以創新的話語表達和敘事方式,記錄時代脈搏、傳遞人民心聲、彰顯文化自信。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臺長慎海雄,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曲青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吳璽,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郭衛平,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董保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副臺長王曉真,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會長胡亞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工程師江小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雲卿,中國僑聯副主席高峰等出席活動並共同發佈節目片單。
陜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孫大光,甘肅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永霞,青海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大南,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冼國義等為紀錄片《大西北》開機。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段進,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等出席活動並推介相關節目。
王曉真在致辭中表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是總台母語國際傳播的全媒體平臺,堅守“精品薈萃之地”“全球華人精神家園”的品牌定位,以高水準的新聞節目和高品質的文化節目,打造了獨特的品牌辨識度和認知度,獲得海內外受眾廣泛好評。本次片單發佈旨在通過總台華語中心覆蓋全國、輻射全球的影響力,助力全球共享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機遇,共創開放繁榮的美好未來,共繪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新畫卷。總台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總台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國家站位和全球視野,奉獻更多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精品內容,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壯美篇章。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副臺長王曉真
董保同在致辭中表示,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全國生態環境部門圍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今年恰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推出《山河志》《生態中國》等一系列佳作,報道各地綠色發展成果,宣傳生態文明建設進展成效,展現中國在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責任與擔當,對於傳播“兩山”理念、凝聚社會共識、弘揚生態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期待總台持續推出精品力作,記錄一個個感人瞬間、動人故事,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實踐,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營造良好氛圍。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董保同
江小群在致辭中表示,住房城鄉建設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保護為先、利用為基、傳承為本”,注重統籌傳統建築與村落格局肌理、自然環境的整體性保護,推動傳統建築工匠摸底調查和技藝傳承,建設符合中華民族審美情趣的新時代建築,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住房城鄉建設部與華語節目中心推出的《記住鄉愁》《傳世古建》等豐富節目,成為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傳承故事的最好載體。此次雙方合作推出的大型人文紀錄片《榫卯之間》,深度講述傳統建築工匠以敬畏之心守護中華傳統營建智慧,在創新中延續文明血脈的匠人傳奇。住房城鄉建設部願與總台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努力為守護中華農耕文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工程師江小群
發佈活動以“河山添錦繡 大道通天下”為主題,分為四大板塊。“大道征程”板塊發佈15部品質力作,回溯壯闊征程,多維度展現今日中國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煥發的強大生機活力。為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型系列報道《勝利之路》通過有代表性的事件、戰役、人物,講述中國人民英勇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光輝歷史;紀錄片《烽火僑心——海外華僑與抗日戰爭》聚焦華僑華人為抗戰勝利作出的卓越貢獻,見證四海同心的家國情懷;紀錄片《烽火筆墨》講述中國文化名人用筆墨喚醒民眾,為民族生存獨立而戰的故事;紀錄片《受降》真實還原抗戰勝利後,中國戰區各受降地接受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歷史瞬間;紀錄片《台灣光復80年》再現台灣人民心向祖國、始終不屈抵抗外來侵略的民族精神;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5周年之際,紀錄片《回家》講述志願軍各戰鬥集體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紀錄片《大西北》以精緻的視聽語言、翔實的史料、生動鮮活的故事案例,解碼壯美遼闊、大有可為的大西北;政論片《輝煌六十年:高原詩篇》集中展示西藏自治區成立六十年來的輝煌歷程;為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紀錄片《我們生活在新疆》通過外國人的視角講述新時代新疆現代化發展的生動故事;紀錄片《中國商幫》呈現千年商業基因在當代民營經濟中的創造性轉化;融媒體傳播項目《出海記》向世界展現中國品牌的創新力、文化底蘊與社會責任;融媒體節目《城鄉之間》記錄縣域青年群體的日常實踐,講述中國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與變遷;紀錄片《通達天下》反映中國物流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深遠影響;《魯健訪談》特別策劃《中國創新力》採訪多傢具備國際影響力的“三新”企業創始人,挖掘新時代中國勇拓新途的創新力量;融媒體節目《健康中國説》聚焦高精尖醫療科技,以前沿視角引領健康智慧新風潮。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羅存康、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局長陳斌華推介相關節目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副會長褚飛躍推介《通達天下》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杭州靈伴科技有限公司合夥人、副總裁蔡國祥,智譜首席執行官張鵬推介相關節目
“文脈華章”板塊推出10部文化類節目,打開中華文明的璀璨圖卷。大型文化節目《志説華夏》以地方誌為載體,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生命力;大型文化季播節目《禮儀中國》聚焦中華“禮文化”的深邃智慧,見證文明古國的時代新姿;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中國中醫藥大會》探尋數千年華夏醫脈,向全世界傳播中醫藥文化;紀錄片《瓷路萬里》以南海沉船考古中的珍稀文物為線索,追尋文明交流互鑒的足跡;人物紀錄片《榫卯之間》展現中國傳統建築中蘊含的“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與“精益求精”的匠人風骨;大型考古空間探秘類文化節目《中國考古大會》探秘考古發現,探討文化傳承,探源中華文明;文化旅游真人秀《詩酒年華》帶你重走古代文豪的游歷之路;融媒體節目《中式上新夜》向世界傳播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獨特魅力;系列紀錄片《一代宗師》首批節目聚焦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畫家代表豐子愷、李可染、葉淺予的藝術人生;融媒體産品《青銅文明》以數字特展等形式講述青銅器故事,追溯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華語環球節目中心主任麻靜、保利文化集團董事長王波、上海博物館黨委書記湯世芬、山西博物院副院長梁育軍、河南博物院副院長張得水、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院長寧亞瑩、湖北省博物館副館長何廣、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董靜共同發佈《青銅文明》大型融媒體數字特展
△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王傑,海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和溪推介相關節目
“美好家園”板塊發佈12部精品佳作,聚焦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創新實踐及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紀錄片《山河志》呈現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卓越成就和深刻變革;首檔生態觀察類季播融媒體節目《生態中國》直觀體現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舉措和成果;紀錄片《國家公園》第二季深入挖掘“國家公園”主題IP,講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精彩故事;紀錄片《愛在這片珊瑚海》描摹中國科學家等各界為守護中國南海珊瑚礁努力探索的身影;紀錄片《大熊貓的“新”世界》記錄中國對大熊貓這一全球最有名的瀕危物種所做的典範性救助。季播節目《你好,田野——綠色食品中國行》《百城頭牌菜》《中國好味》展示中華飲食文化和現代鄉村生活美學;《2025年“經典之夜”年度盛典》與海內外觀眾一起重溫經典文藝作品、共話時代記憶;戶外系列綜藝節目《一年好景》以沉浸式錶演呈現二十四節氣文化內涵;每月農曆十五月圓之夜推出新媒體節目《月滿九州》,打造現場Live show專屬音樂會;《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5年中秋晚會》通過中國式浪漫詮釋全球華人深沉的家國情懷和中華民族凝聚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段進推介《生態中國》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長盧琦推介相關節目
△瀋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志寰推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5年中秋晚會》
“四海和鳴”板塊發佈8部題材豐富的作品,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共繪美美與共的文明畫卷。《“四海同春”全球華僑華人春節大聯歡》看華僑華人賀歲,品中華文化魅力;專題片《領事直通車》權威解讀領事保護機制與“外交為民”最新實踐;系列報道《學成歸來》分享“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友人在中國的學習經歷;融媒體節目《海外博主看中國》以外國人的視角鮮活呈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融媒體節目《Z世代眼中的上海精神》邀請上合組織成員國的多位青年代表探訪上合示範區;融媒體節目《巴西記者看中國》以外媒記者的視角展現中巴友好合作;融媒體季播節目《目的地:中國!》以“外國人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為主題,在旅行的真實記錄和文化碰撞中看見美麗中國;六國合拍人文探訪紀錄片《家園》深度解讀在中國—中亞機制框架下,六國間的合作交流成果。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編務會議成員兼辦公廳主任周振紅,外交部歐亞司一級巡視員崔國傑,外交部領事司副司長張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文化宣傳司司長張謀,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司長裴曉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司長牛璋彬,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一級巡視員董紅梅,中國交通年鑒社社長張暖,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中心主任王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趙江濤,豐子愷之孫、豐子愷研究會會長豐羽,李可染藝術基金會理事長劉瑩,葉淺予侄孫、北京國經湛然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凡出席活動。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青海省委宣傳部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相關企業代表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