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在這個信息如洪流般奔涌的時代,一檔文化綜藝宛如一顆璀璨星辰,照亮了大眾的視野,它就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重磅推出,中國農業銀行獨家冠名的《宗師列傳・大唐詩人傳》。主持人撒貝寧攜手專家學者,宛如時空擺渡人,引領我們一同 “穿越” 回那個詩韻悠揚的大唐盛世。
自節目開播以來,熱度一路飆升,短時間內便掀起了全網熱潮。根據CSM數據,截至目前,節目電視端觀眾規模達 4.22 億人,中心城市單期最高收視率超 1%。傳播數據不僅彰顯了節目自身的魅力,更反映出大眾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與渴望。
在3月2日播出的“杜牧篇”中,撒貝寧與作家、文學博士潘向黎,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谷曙光組成了探秘探訪團,一同跨越千年的時空長河,去探尋杜牧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本期節目全國網收視份額達4.48%,#揚州的含詩量究竟有多高##中國河底泥沙就能堆成一本歷史書#等節目相關話題登上熱搜熱榜。
杜牧,出身於名門望族,祖父杜佑曾任宰相,其所著的中國第一部典章制度專史《通典》更是名垂青史。當時,人們常用 “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來形容杜家在世家大族中的尊崇地位。
在節目中,演員焉栩嘉與嚴屹寬分別飾演青少年與中老年杜牧,將杜牧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觀眾面前。青少年杜牧意氣風發,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自信,完美地展現了出自宰相門第的杜牧驕傲的一面。而中老年杜牧則丰神俊朗,倜儻不羈,眼神中雖多了一絲歷經滄桑的深邃,卻仍不失心志堅韌、面對豪強寧折不彎的傲骨,為觀眾勾勒出一個立體、生動、鮮活的大唐詩人形象。
通過《感懷詩一首》《贈別》《遣懷》等傳世名篇,探訪團分析杜牧十年幕府生涯的心路歷程,深入剖析他面對現實打擊後,思想上的轉變,以及對於人生困境的思考。節目巧妙地運用影視化的拍攝手法,將頗為抽象的軍事理論生動地再現出來。在沙盤推演的進退之間,營造出一種箭在弦上、一觸即發的緊張危機感,讓觀眾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杜牧在軍事謀略上的卓越才能。
在撒貝寧的邀請下,杜牧反向 “穿越” 至現在的揚州城。這座曾經給他帶來無數詩歌靈感的城市,歷經歲月的洗禮,依然繁華依舊。在京杭大運河的經年沖刷下,揚州又增添了一層深厚的歷史積澱感。
作為總台“品牌強國工程”合作企業,中國農業銀行攜手《農耕探文明》《宗師列傳·唐宋八大家》《中國考古大會》等一系列總台文化節目,與觀眾一起感受中華文脈綿延千載的力量。
獨家冠名《宗師列傳・大唐詩人傳》,中國農業銀行的品牌元素在節目中高頻出現,巧妙地融入節目內容,實現了在海量觀眾心智中的強力滲透、深度影響。這不僅是一次商業與文化的成功聯姻,更彰顯了中國農業銀行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守護。在節目中,農業銀行仿佛一座橋梁,連接着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