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廣告頻道 > 特別關注

電視觀眾規模已達1.16億!瀘州老窖·《非遺裏的中國》第二季綻放非遺璀璨光芒

發佈時間: 2024年08月21日 21:56 | 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總經理室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近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文化和旅遊部聯合攝製、瀘州老窖獨家冠名的大型文化節目《非遺裏的中國》第二季上新走進貴州,來到被聯合國列為十大人文旅遊景區之一的臺江縣,與奇妙的非遺故事不期而遇。節目堅守“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産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核心立意,全方位展現了非遺的歷史底蘊、匠心傳承和民族韻味。

2023年播出的《非遺裏的中國》第一季融合傳播數據與受眾口碑俱佳,在CCTV-1首重播累計觸達觀眾7.1億人次,全網視頻播放量累計8.6億次,全網覆蓋用戶人次超80億,全網多平臺熱搜熱榜1316次。《非遺裏的中國》第二季繼續在CCTV-1黃金時間播出,央視頻全網獨家首播,已播三期節目電視端觀眾規模已破億,達1.16億人,平均收視率0.74%,平均收視份額3.5%,微博平臺上“非遺裏的中國”話題累計閱讀量超21億,掀起新一輪傳播熱潮。

民族風情繪斑斕

處處藏著“非遺智慧”

貴州的世界自然遺産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山川迭起,水道縱橫,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第三期節目中,主持人龍洋,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以及歌手周深,來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在這裡遇見30余項極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通過互動體驗、文化解讀、秀演呈現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展現貴州非遺的獨特魅力。

苗繡絢麗展風華,刺繡圖案映山河。苗繡是苗族先民留下的遷徙印記,也是苗族人代代相傳的情感紐帶。《非遺裏的中國》貴州篇陪伴觀眾深入了解了關於苗繡的那些事兒,節目中展示的《錦繡臺江》被稱為“苗繡版《清明上河圖》”,融合了十幾種苗繡傳統針法和技巧,每種針法都是繡娘們代代相傳而來的技藝。

侗族大歌是侗族人生活的核心符號,它是一個民族的聲音,也是一種人類的文化。它的發現,打破了國際對“中國沒有復調音樂”的誤解。1986年,九位侗族女性一起去巴黎演唱侗族大歌,演出六場,場場爆滿。本期節目中,“九朵金花”時隔38年再同臺,如今她們依然保持著對侗歌的熱愛,有人在歌舞團唱歌,有人成為了聲樂老師,還有人是國家一級演員。

古今傳統建造技藝的智慧是相通的,諸如中國天眼這樣的“大國重器”也與侗族的古建築結構有著重合之處。節目同時請到FAST總工程師、侗族木構營造技藝縣級傳承人,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高新科技與傳統技藝間的碰撞。中國天眼、侗族傳統建築在選址、結構設計、材料運用等方面都要進行科學考量,建造過程中還需要對每一個部件都做到精度把控,兩者的內涵有著非常多的相似性,這也是中國人一脈相承的巧思。

除苗繡、侗族大歌、侗族木構營造技藝外,節目還記錄了彝族漆器髹飾技藝、水族豆漿染製作技藝、通草堆畫、苗族銀飾鍛造技藝等傳統技藝,記錄了反排苗族木鼓舞、苗族踩鼓舞、布依族板凳龍舞、仡佬族打蔑雞蛋等非遺藝術活動。

瀘州老窖兩季獨家冠名

以匠心和堅守讓非遺綻放光彩

《非遺裏的中國》秉持總臺“思想+藝術+技術”創作理念,通過還原絕技、創新秀演等,呈現非遺在新時代“亙古亙今、日新又新”的發展。在展現各地多民族特色非遺外,節目也立足當下、結合時代、青春表達,深挖非遺傳承至今的“源頭活水”與勃勃生機,深受觀眾及網友喜愛。

《非遺裏的中國》第一季、第二季均由瀘州老窖獨家冠名播出。瀘州老窖近年來與總臺合作力度不斷加大,連續多年加入總臺“品牌強國工程”,堅持投放《天氣預報》《焦點訪談》等黃金資源,冠名總臺文化IP《故事裏的中國》《尋古中國》等,並在總臺奧運賽事節目中廣泛傳播“為中國榮耀乾杯”的品牌理念,推動品牌價值不斷提升。

其中瀘州老窖與總臺《非遺裏的中國》節目合作,更可謂是調性相符、渾然天成。瀘州老窖始終堅守文化根脈,致力於傳統文化創新表達,持續推動濃香白酒非遺融入現代日常生活,以匠心和堅守讓非遺綻放歷久彌新的光彩。通過與節目的合作,瀘州老窖為更多消費者所認知和認可,瀘州老窖品牌厚重的歷史文化形象也更加鮮亮,優質品牌資産持續沉澱。

channelId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