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廣告頻道 > 特別關注

為文化傳承開闢新空間,貴州茅臺·《簡牘探中華》收穫近百個熱搜熱榜

發佈時間: 2024年03月26日 23:22 | 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總經理室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2000多年前的戰地家書寫了什麼,可以窺見怎樣的歷史瞬間?比《洗冤錄》還早1000多年的“刑事偵查記錄”什麼樣?3月24日,由貴州茅台獨家冠名、中國郵政特別支持的《簡牘探中華》第三期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探秘雲夢睡虎地秦簡裏的中華故事,從小人物視角回望了秦一統天下的宏闊氣象。

《簡牘探中華》播出以來,憑藉“實地探訪+實景戲劇+文化訪談”的新意表達牢牢抓住了觀眾的好奇心,“將嚴肅歷史以極具親近感、大眾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現給觀眾”“幫我們劃歷史重點了”……在網友們持續不斷的討論中,節目已收穫近百個熱搜熱榜,相關話題閱讀量累計超4億。在電視端,前三期節目收看觀眾規模已達1.3億人,單期收視率最高0.75%,收視份額達3.40%。

中國古代在紙張普遍使用之前,簡牘是主要的書寫載體,流行于戰國、秦漢以至魏晉,大致上承甲骨文和金文,下啟紙質的寫本和刻本文獻,在中華文明發展、傳承的脈絡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獨特的學術價值。《簡牘探中華》節目以簡牘記載的人物、事件為基礎,以多種形式詮釋當年的歷史樣貌和世間百態,成為發掘文物價值、讓簡牘文字活起來的有益嘗試。

《簡牘探中華》前兩期節目聚焦“裏耶秦簡”。2002年,考古人員在湖南省湘西州龍山縣裏耶鎮的一口古井裏,挖掘出了38000多枚秦代簡牘。作為秦朝洞庭郡遷陵縣的衙門檔案,裏耶秦簡紀年之完整、資料之翔實可謂罕見,它填補了秦朝史料缺佚,還原了當年的洞庭郡遷陵縣,並能推知秦代1100多個縣的行政運作和百姓生活。前兩期節目中,借助縣丞“昌”與令史“華”的視角,多維度解讀了秦朝文書制度的嚴謹,重現了遷陵縣十餘年內的歷史原貌。通過節目,觀眾仿佛置身於湘西小城裏耶,聆聽到了激蕩的歷史迴響。

《簡牘探中華》第三期節目聚焦雲夢睡虎地秦簡。1975年,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出土簡牘1000余枚,這是中國考古史上第一次發現來自秦代的簡牘,也是第一次系統發現的秦代律法。由11號墓主人、秦基層法律工作者“喜”摘抄、記錄的法律文書,涉及當時社會生活和國家治理的方方面面,自此為世人揭開了秦律的神秘面紗。出土于睡虎地4號秦墓的兩封木牘家書,則是截至目前中國考古發現最早的家書實物,寫信者是墓主人“衷”的兩位弟弟——秦代士兵“黑夫”和“驚”。

《簡牘探中華》新一期節目就從雲夢縣睡虎地秦墓11號墓主人“喜”和4號墓主人“衷”的視角,打開了塵封在雲夢睡虎地秦簡中的歷史記憶,並結合動畫特效、外景拍攝,重現真實、立體、鮮活的古人形象和歷史現場。同時,主持人龍洋與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振裕、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劉海年、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一起,共同解讀了當時農業、工商業等領域對應的法律制度與規範,帶領觀眾開啟一場縱橫千年的知識回眸。

從2019年起,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就聯合開展雲夢睡虎地出土人骨的綜合研究課題,課題目標之一便是復原“喜”的樣貌。在本期節目中,湖北省博物館副館長王先福還向外界首次公佈了這位秦朝小吏的3D復原像。實景戲劇中“喜”的扮演者張桐看後忍不住感慨:“很驚訝,也很震撼!我心目中‘喜’的形象和科技還原的形象已經合二為一了。”

《簡牘探中華》延續了總臺在文化節目上開拓創新的精神,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簡牘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歷史遺産,書寫在竹片木板上面的文字都“活”起來,又一次在古代經典的詮釋、傳播方面作出了全新的嘗試,這不僅為簡牘學的大眾傳播創造了新的契機,更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開闢了新的空間。

讓我們繼續關注總臺《簡牘探中華》節目,通過一枚枚跨越千年而來的簡牘,“簡”述歷史,“牘”懂中華!

channelId 1 1 1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