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掃描二維碼關注最美孝心少年

10歲娃成為家裏“男子漢”——孝心少年 陳永魁

2015尋找最美孝心少年 > 少年展播央視網 2015年10月08日 10:31

 

陳永魁

陳永魁

 

      10歲,對於多數孩子來説,還是一個在父母懷裏撒嬌調皮的年齡,而靈寶市蘇村鄉田川村的陳永魁卻早早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一邊上學一邊照顧因病臥床的母親,用瘦小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
       

      陳永魁,男,2005年3月出生,現在就讀于靈寶市蘇村鄉田川小學四年級。家中4口人,母親下肢癱瘓,無行走能力,哥哥在靈寶市五高上學,父親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常年在外打工。年僅10歲的陳永魁,卻用自己稚嫩的雙肩,擔負起了照顧母親的重任,再苦再累,再艱難,他從沒有抱怨,更沒有放棄,他常説,媽媽是我最親的人。

      蘇村鄉田川村處於靈寶市、盧氏縣交界處,距離鄉政府近30千米,地理位置較為偏遠,交通十分不便,信息閉塞,經濟相對較為落後。而陳永魁的家離村部還有3公里多,目前家裏只有一間土坯房能正常使用,墻體還多處開裂,難以遮風擋雨,土坯房後面有新蓋的兩間紅磚房,門窗還沒裝上。陳永魁的媽媽蔡換榮今年44歲,小時候不幸患小兒麻痹,留下了行動不便的後遺症,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顧。

      陳永魁的爸爸陳林超以前要供養孩子上學,還要照顧妻子,只能在家裏種莊稼維持生計,常常入不敷出。前年大兒子上高中後,花銷增大,實在無力供養,被迫出外打工,掙錢養家,由於沒有技術,緊靠當小工出死力也換不了幾個錢。大兒子在靈寶五高上學,經常半個月回家一次,家裏平時只有他癱瘓多年的妻子蔡換榮和他10歲的小兒子陳永魁。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兩年前,哥哥離家到城裏上學後,照顧媽媽飲食起居的擔子就落到了陳永魁肩上。“我會燒米湯、炒菜、煮麵條……”陳永魁説,每天淩晨5點他就起床了,先是燒水給媽媽煮稀飯,然後洗漱,收拾屋子,伺候母親吃飯……打點好家裏的一切,6點半左右,陳永魁出門上學。因為他家和田川學校相距幾公里,為了不耽誤學習,必須早早趕往學校。
 
      陳永魁從家到學校走個來回需要40多分鐘。為了不讓孩子來回跑,耽誤學習,蔡換榮特意囑咐小兒子中午放學就在學校吃飯休息,她在家有時吃泡麵,有時乾脆餓著肚子。陳永魁心痛母親,常常自己在學校急急忙忙吃過後,再跑回家裏為母親生火做飯,簡簡單單的飯菜端到母親身邊後再匆匆趕往學校,母親的碗筷等晚上回家後再收拾。

      晚上放學回到家裏,陳永魁經常堅持一邊學習一邊做飯,伺候有病媽媽吃完飯,洗刷完畢,才開始安心的學習。永魁在伺候媽媽的過程中學會了為媽媽擦身、洗衣、料理家務,他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照顧母親的責任。
 

      陳永魁沒有辜負家人的希望,在校的時間內,認真聽課,作業獨立完成,並能積極參加校內的義務勞動,和同學相處親如姐們。在蘇村鄉和學校組織考試中多次名列前茅,受到老師同學的讚揚。 

      陳永魁所在的田川小學只有一到四年級,五年級都得到較遠的學校去就讀。他的班主任介紹説,小永魁已經做好了打算,“到時候在就讀的學校附近趙個房子,把媽媽一起帶過去,他一邊上學一邊照顧媽媽。”他經常説,媽媽是我最親的人,媽媽太可憐了,不能把媽媽一個人扔在家裏。
   

      “上天沒有給我健全的身體,但是給了我兩個孝順懂事的孩子。”説起自己的兩個兒子,蔡換榮充滿自豪和感激。
   

      青澀的臉龐,瘦小的個頭,肩上卻扛著和年齡不相稱的重擔。面對生活的重負,樂觀堅強的陳永魁並沒有退縮,而是選擇勇敢面對。

      10歲,對於多數孩子來説,還是一個在父母懷裏撒嬌調皮的年齡,而靈寶市蘇村鄉田川村的陳永魁卻早早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一邊上學一邊照顧因病臥床不起的母親,用瘦小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

      小永魁説:“媽媽是我最親的人,媽媽生了我,我就要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恩,雖然我家裏很窮,但我要努力學習,讓媽媽過上幸福的生活。”面對未來,小永魁的眼裏閃爍著希望的光芒。

      “媽媽,你不要為錢的事情操心,我自己想辦法”。陳永魁為了解決自己購買學習用品的費用,每逢星期天和節假日,當同齡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趕集或逛超市的時候,他一早便帶著饃、挎起籃子背上镢頭上山挖藥去了。柴胡、血參、蒼術、桔梗等這些中草藥在他眼裏都是寶貝。

      一個在溫馨家庭裏出生的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得到百般的呵護,正是天真無邪、我行我素的年月。而陳永魁從小就處在這樣的家庭環境裏,反而培養了他“自食其力”、勇於擔當的勤勞習慣和責任意識。在家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給父母添麻煩。在學校別的孩子每天要花三、五元零花錢,無論天氣多麼炎熱,但他卻連一個冰糕都捨不得買,渴了喝口涼水,看到別的學生吃水果,就默默地躲到一邊。他把挖藥和撿破爛的錢積攢起來,不僅滿足了自己購買筆本等費用,還給上高中的哥哥力所能及的幫助。

      由於母親的殘疾,他從小得到的母愛非常有限。村鄰的幫助和社會愛心人士的資助,在他幼小的心靈裏播下了透滿愛心的種子,使他懂得了回報。逐步養成了樂於幫助別人的好習慣。

      鄰居張爺爺,子女外出打工,80多歲的老人患高血壓。陳永魁看在眼裏挂在心上,每天放學回到家放下書包先去看望張爺爺,然後再給媽媽做飯 。給張爺爺提水、掃地、抹桌子已成為他的日常“工作”。一次老人感冒發高燒臥床不起,他不顧下雨路滑,打著雨傘跑幾裏路給買藥。回來後燒好開水,把藥送到床前,看著吃完藥他才離開。張爺爺逢人便説:“沒有小魁的照顧,我恐怕活不到今天”。
 
      陳永魁在一篇作文中這樣寫到:“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對於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來説,哪怕是盡一點微薄之力,送去一點關愛,經常地惦記著他們,也是快樂的”。

      一分辛勤一份收穫,陳永魁的愛心感動了全校師生,也感動了社會。他曾被評為“三門峽市美德少年”、 “第七屆河南省美德少年”。

我要糾錯編輯:周金娟責任編輯:
860010-113403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