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今年12歲的莫亞非出生在茅箭區茅塔鄉臺子村二組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莫亞非家裏貧困程度很多人想象不出來。家裏的房子是向村集體借用的,沒有一件像樣的傢具和家用電器,只有幾把破舊的凳子和用木棒固定的床架。直到2012年,家中的廚房和莫亞非的臥室才裝上電燈泡,那還是村裏幫著接通的。
莫亞非的父親莫本昌因為家貧很早就走出大山在外當搬運工,母親王江紅一直在家務農。王江紅以前精神方面有疾病,生下莫亞非後病更嚴重了。
父親不在家,母親又有病,年幼的莫亞非生計都成問題。幸運的是,年邁的爺爺還健在,莫亞非就由爺爺拉扯撫養。
母親王江紅清醒時知道莫亞非是自己的兒子,犯了病就不認識。關鍵問題是,她犯病的時候比清醒時多很多。因為擔心兒媳會傷害孫子,爺爺時時刻刻護著年幼的莫亞非。但是,莫亞非自小就喜歡和母親親近。此時王江紅要是精神正常,莫亞非還能體會到母愛。如果王江紅髮病了,莫亞非則有皮肉之苦。
莫亞非3歲那一年的一天,王江紅突然發病。她拿起面前的一把鐵鎖,猛地砸向莫亞非。鐵鎖不偏不倚,正中莫亞非的面門。頓時,血流滿面。
童年時,莫亞非經常被母親拿竹竿追打得四處躲藏。但是,當鄉親們問他恨不恨母親時,他卻直搖頭。他説:“有媽才有家,不管她變成什麼模樣,我要好好照顧她。等我長大了,我一定要把媽媽的病治好!”
不離不棄,鄉鄰眼中孝子
貧困的家庭和不幸的命運,讓莫亞非比同齡孩子成熟。三四歲的時候,他就開始照顧母親。媽媽不知道吃飯,他就用小手一口一口地喂飯給她吃。天冷了,他操心給媽媽添衣服;天熱了,他搬一張小板凳在門前給媽媽扇扇子。有人讓莫亞非去爺爺家裏,離瘋母遠一些,但莫亞非拒絕了。他説:“她是我的媽,我不管她,誰管她呢?”鄰居們見了莫亞非,都誇他是個孝順的孩子。
2010年冬天的一個下午,放學後莫亞非坐車到山外給媽媽買藥。為了省車費,他走了好幾裏路。在買完藥回去的路上,天空下起了鵝毛大雪,回村裏的班車也停運了。在這種情況下,他本來可以到學校住宿,但想著生病的媽媽,9歲的他硬是餓著肚子,冒著大雪嚴寒,在崎嶇的山路上,一步一滑地走了6個多小時。回到家,爺爺看著一身泥濘、凍得瑟瑟發抖的他,心疼得直掉眼淚,可他卻説,“爺爺,我沒事兒,快把藥拿給我媽媽吃吧。”
照顧母親的艱辛並沒有給莫亞非帶來任何的不安與迷惘。在學校“課外訪萬家”活動中,老師們走訪他家問他累不累,怨不怨時,他卻説:“我不覺得累,媽媽不是不愛我,是因為她有病才不認識我。”堅定的話語讓在場的每一位老師感動得流下眼淚。
早挑重擔,省錢日後上學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同齡孩子還在父母面前撒嬌、索取的時候,莫亞非就已經懂得付出和愛,和爸爸一同挑起家庭的重擔。
因為患病,王江紅喪失勞動能力。王江紅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情是織毛衣。幾團毛線,她織了上十年,毛衣還沒有織起來。為此,莫亞非5歲時就開始做家務了,做飯、洗衣服、喂豬……農忙時節,瘦弱的他掰苞谷、捆麥子、拔草、收豌豆,都是小能手。
窮人掙錢不易。莫亞非從小就會體貼父親,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因為窮,莫本昌每個星期只給莫亞非5元零花錢。5元錢不僅要坐車,還要吃零食。但是,莫亞非能不花就不花,將錢盡可能省下來。莫亞非所在的村子到學校走路里程20公里,中途還要翻山。為了省下一元車費,莫亞非經常抄近道步行回家。那條路荒無人煙,很少有人走,只是偶爾能遇到一兩個放牛的老大爺,連大人走著都有些怕,卻擋不住莫亞非堅定的步伐。經常一個星期結束後,爸爸給莫亞非的5元錢還能餘下兩三元。
別人問莫亞非為何如此節省時,莫亞非一臉嚮往地説:“我攢錢是為了將來上大學交學費!”
勤奮好學,成績名列前茅
幾年前,莫本昌在外當搬運工的時候不慎將腰扭傷。之後,便回到山裏頭的家裏。由於傷病,他幹不了重活,家裏更加貧困。
翻開莫亞非的書包,甚至湊不齊一套完整的學習工具,尺子早已破舊,鉛筆短得握不住,文具盒坑坑洼洼……可是莫亞非卻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起早貪黑刻苦學習。
由於要照顧患病的母親和幫家裏幹農活,莫亞非學習的時間比同學少。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莫亞非的學習成績。他格外珍惜課堂上的寶貴時間,認真聽講,仔細記筆記,提高課堂效率;遇見學習上的困惑他總是迎難而上,虛心求教老師。
茅塔鄉中心小學校長廖修勇告訴記者,莫亞非很懂事,在班級中非常上進,學習成績一直位居班級前茅。
因為肯吃苦,學習成績也好,很多同學將莫亞非稱之為學習“小戰神”。
莫亞非深知學習對改變命運的重要性。他曾在班隊會上真誠地説:“雖然我家比較窮,但我從不認為我會一直窮下去。因為我會好好學習,有知識、有文化就能創造美好的明天。”
知恩圖報,盡力幫助他人
莫亞非的成長過程中雖然充滿了心酸與艱難,但也收穫很多感動。很多時候,正是這種感動和善心沖淡了他內心的憂傷,使他重新鼓起前進的勇氣。
小學二年級的時候,一位好心的阿姨無意中聽説了莫亞非的經歷。這位阿姨大為感動,給他送去了200元錢。莫亞非驚呆了,這筆錢足夠他一學期的生活和學習開銷。後來,村裏把房子無償轉讓給他們,鄉政府和學校老師們為他置辦了各式各樣的學習、生活用品以及衣服,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也紛紛向莫亞非伸出援助之手,幫助這個家庭渡過難關。
這些愛心善舉,不僅改善了莫亞非的物質生活,而且在內心深處,使他明白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無私的感情叫“大愛”。莫亞非更加努力學習,並盡可能去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每逢節假日,在社區的各個角落,經常能看到他撿拾垃圾的身影;公交車上,每逢看到老人婦孺,他總是爭先讓座;同學生病了,他會主動幫助輔導功課……只要有人向他尋求幫助,他都會熱情地傾力而為。
班上同學薛昌志成績不好,作業經常是全錯,老師看了直搖頭,莫亞非找到薛昌志鼓勵他、幫助他,給他講題,幫他分析錯誤的原因。薛昌志的成績提高了,兩人也成了無話不説的好朋友。他積極向上、樂觀生活的態度影響了全校同學,是學校的道德“小標兵”,同學們生活中的好榜樣。
“最美少年”,行動詮釋“孝”字
莫亞非的精神感染了很多人。他的事跡也飛出山外,被人知曉。
2012年六一前夕,莫亞非被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文明辦、湖北省教育廳、團省委、湖北省婦聯、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湖北省少工委聯合授予“湖北美德少年”。
2013年12月27日,首屆“茅箭好人”頒獎盛典在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會議中心舉行。莫亞非和另外9人獲“茅箭好人”稱號,他被稱為“最美少年”。
在事跡展播專題片中,致敬詞是這樣描述莫亞非的:一個“孝”字,老在上,子在下。這既是千年的傳承,更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責任。當現實的巴掌重重地扇在他稚嫩臉頰時,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孝”字如何才能寫得更美。
面對榮譽,莫亞非靦腆而“淡定”。評委們這樣評價:經歷太多,他有了同齡人未有的早熟。感恩和自強是智慧生命的底色。我們相信,未來的路,不管有多遠,在感動和自強的鞭策下,莫亞非一定會成為一個堅強、自信、充滿愛心的人,會用自己最純真的方式回報父母,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