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14歲,對大多數孩子來説還是懵懂無知的年齡,然而對義橋中學八年級二班的張肅東來説,14歲的他已承擔起照顧家庭的責任,用純樸演繹着人間孝道,用執着譜寫堅強與樂觀……
對一般家庭來説,孩子的出生總能給家人帶來無限的快樂,然而,小肅東的出生卻讓他的父母怎麼也高興不起來:父親年屆五十,患有先天性視網膜脫落,視力幾乎全無,生活不能自理;母親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常年吃藥打針,也幹不了重活。面對困頓的家境,幼小的肅東時常讓父母陷入無盡的惆悵。
小肅東特別懂事,從小就能體諒父母的難處。由於父親眼睛不好,沒法外出打工掙錢,只能待在家裏,患病的母親既要照顧父親又要忙活着地裏的農活。三四歲時,肅東就跌跌撞撞地跑前跑後,成了爸爸的“小眼睛”,媽媽的“小幫手”。六七歲時,他已經能夠熟練的照料父親的生活起居。
十歲時,他看到父親理髮不方便,就學着給父親理髮,他用暑假拾廢品攢下的錢買了個理髮推子,剛開始由於掌握不住技巧,父親頭上被他推出了好幾個口子,小肅東急得直跺腳,但是父親卻不斷地鼓勵他:“孩子啊,你這麼小能給爹理髮我就很知足了,不管你給爹理成啥樣爹都高興!別急,慢慢來!”説着説着父親臉上已經挂滿幸福的淚花。就這樣,小肅東硬是學會了理髮。四年來每月都給父親理上一次,從未間斷過。
肅東照顧父母無微不至,對待自己卻非常苛刻,從不亂花錢。平時同學們愛吃的小零食,他卻從來捨不得買,父母給些零花錢他總是攢着,為的就是每逢鎮上集市,給父親捎塊愛吃的羊肝兒,給母親添件好看的衣裳。
為了多掙點錢補貼家用,農閒時母親就在村邊預製板廠打些零工。每天五點多,肅東就要起床,把母親臨走前做好的早飯用煤球爐子熱好,在熱飯的間隙中,他要幫父親穿衣洗簌,然後把父親扶到桌前,一口一口把飯喂到父親嘴裏。喂完飯後,還要把水杯、暖瓶等用品放到父親跟前。自己再去吃飯,準備上學。
在學校裏,肅東學習非常刻苦,他懂得父母的艱辛付出,也知道學習機會的難得可貴。上課時專心聽講,認真思考,課後及時復習。農忙時節,幫媽媽下地幹活都要帶上書本,休息時也要看上幾眼。他的學習從來沒有讓父母操過心,每次考試都是年級前幾名。肅東不僅學習好,興趣愛好也很廣泛,平時還非常樂於助人,同學們都推選他當班長。學校班級有活動,他都積極參加。前不久學校舉行的春季運動會上,他一口氣報了3000米長跑、5000米長跑和擲鉛球三個項目,並出任班級代表隊隊長。經過奮勇拼搏,他取得兩個單項第一,在他的帶領下,班級代表隊也獲得了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
逆境中成就了堅韌,磨礪中學會了堅強。肅東經常説:“爸爸媽媽特別不容易,他們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給了我生命,這就足夠了。我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報答他們,我是家裏的男子漢,我要讓爸爸媽媽過上幸福的生活。”樸實的話語透露着一個男孩的孝心和堅強。
肅東好樣的,為你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