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大型活動 > 教師展播

給藏區孩子送去一把“金鑰匙”

——記珠海援藏支教團成員、西藏林芝八一鎮實驗學校教師鐘海武

發佈時間: 2014年07月31日 16: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光明日報 | 手機看新聞

形象大使
  • 最美鄉村教師形象大使:白岩松
  • 最美鄉村教師形象大使:濮存昕
  • 最美鄉村教師形象大使:冀玉華
  • 最美鄉村教師形象大使:李修平

原標題:

  頭戴毛氈帽,身穿長馬袍
  衣袖甩得高,唱歌又舞蹈
  捧上最美的酥油茶,獻上最美的白哈達
  呀啦嗩,呀啦嗩...

  兒歌嘹亮、吉它歡快、手鼓鏗鏘、架子鼓激越、電子琴悠揚,一曲歌舞樂渾然天成、聲光電交相輝映的哈達讚歌,震撼著現場每一位師生和藏區家長的 心,西藏林芝地區第一支藏族兒童小樂隊的彙報演出如雪域高原上盛開的雪蓮,驚世駭俗、奇艷照人。剛剛放下牧鞭的藏族農牧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究竟 是哪路神仙,何等法術,竟讓這些只會挖蟲草、種青稞的娃兒,一轉眼變成才藝神童!舞臺上,15名身穿民族盛裝的小學生載歌載舞,宛若天仙,8名藏家孩子激 情奏樂,如天外之音。舞台下,掌聲雷鳴,淚花奔涌,無數雙驚奇的眼睛一起投向站立臺前那位來自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第九中學的樂隊指揮、為藏族孩子點石成金 的支教老師鐘海武。

鐘海武培育藏區電聲小樂隊(資料圖片)

鐘海武培育藏區電聲小樂隊(資料圖片)

  這是今年“六一”兒童節發生在西藏林芝縣八一鎮實驗學校的一幕,由鐘海武老師領頭組建的實驗學校小學生電聲樂隊舉行首場彙報演出。

  6月24日下午,光明日報記者三進西藏,來到這所高原小學時,剛剛下課的小學生們在音樂聲中翩翩起舞,整齊歡快的鍋莊舞步增添了校園的美麗,校長勞明宇把“孩子頭”鐘海武老師叫到我們身邊。

  2013年9月12日,鐘海武身背一把吉他來到西藏,擔任這所小學一二三年級的思想品德課。針對藏區孩子活潑好動、能歌善舞、音樂感強的特點, 鐘海武決定採取寓教于樂教學法,把第一課堂的思想品德教學和第二課堂的音樂舞蹈等興趣活動結合起來。可鐘海武沒有想到的是,一個如此簡單的教育理想,要想 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上實施,竟然會遇到許多過去在內地根本想象不到的困難。

  首先是高原缺氧和生活艱苦導致自己經常失眠、頭疼。因為沒有教工宿舍,一連兩個多月住在大通鋪式的學生宿舍裏,那種沒有洗手間,沒有熱水洗澡, 也沒有廚房的生活,伴隨著思念家人的漫漫長夜,讓鐘海武覺得好山好水好寂寞,暈頭暈腦真無奈。殘酷的現實讓自己時時處於欲幹不能,欲罷不忍的矛盾中。

  其次是學校沒有音樂老師,整個藏區也沒有先例,孩子們從來沒接觸過西洋樂器,更沒聽到過吉它演奏的美妙琴聲。學校能夠提供的就是那臺沾滿灰塵、閒置已久的鋼琴和一套沒有聲音的架子鼓。

  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短暫而寶貴,難道除了按部就班上好幾節課,就真的做不了什麼嗎?身體稍稍適應了高原生活後,鐘海武在廣東省第七批援藏隊的鼓 勵和珠海市香洲區的大力支持下,決定挑戰一下自己,一定要在有限的支教期限內,為藏區培養一支少兒電聲樂隊!他向勞校長請戰,請允許他每週利用至少三個下 午的課餘時間,發揮自己的文藝特長,帶一批有興趣的孩子們練習西洋樂器。

  校長驚喜而爽快地答應了,還託人從內地買來了非洲手鼓、口琴等樂器。第一批選中的藏區孩子們像是得到什麼大獎似的,每到練琴時間就圍攏到他們的“笑瞇瞇”老師鐘海武的身邊。

鐘海武帶著夢想去支教(資料圖片)

鐘海武帶著夢想去支教(資料圖片)

  高原學堂裏音樂之夢就這樣起航了。開課不到一個月,鐘海武的8位小樂手和15位合唱隊員似乎都産生了懈怠畏難情緒,往日那種摩拳擦掌、嘰嘰喳喳的興奮勁過去後,四年級王穎同學第一個向老師要求退出。

  “這才上幾次課呀,不是很有進步嗎?”面對鍾老師的疑惑不解,小女孩怯生生地伸出右手,五個紅腫的手指,已有四個脫皮流血,每撥動一次吉它琴弦,手指就再一次受到傷害,連續的疼痛讓孩子們産生了畏懼,似乎那些動聽的音樂都是以琴師的痛苦為代價。

  鐘海武心疼極了,一邊責怪自己粗心,一邊從宿舍裏取來藥油和創可貼,輕輕塗抹,細心包紮,微笑著鼓勵孩子們迎著困難前進,鐘海武向孩子們保證,只要闖過眼前這個短暫的手指嬌嫩期,就一定能拿到那把進入音樂藝術天堂的金鑰匙!

  “鐘海武成功了!藏族孩子們成功了!”勞明宇校長對記者説,支教老師鐘海武帶出的藏區第一支小學生電聲樂隊,比雪域高原上的酥油茶還香甜,比最美的哈達還聖潔!
    (光明日報記者 楊連成)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3403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