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族相敬 和諧相處 |
四世同心 勤儉以持 |
在西藏,不少家族是多民族的“團結家庭”,所生子女喜歡自稱為“團結族”。還有人喜歡借用“56個民族56朵花”的典故,稱自己和諧美滿的團結家庭為“大花園”。在拉薩市城關區八一社區居委會,就有這樣一戶人家。漢族老人薄金清的家,共有18口人,由藏、漢、回3個民族組成。
在這個家庭裏,薄金清是漢族、老伴兒是藏族、二女婿馬吾德是回族。雖説一家人有三個民族,但每個家庭成員都尊重各自的風俗習慣,尊重各自的信仰。每逢節假日,全家人齊聚一堂,其樂融融,歡笑聲在小院的上空回蕩。和別的家庭不同,薄金清的家每年要過三次新年。一到春節、藏曆新年,全家依照傳統放鞭炮、貼春聯、擺切瑪、吃古突。古爾邦節時,薄金清和老伴兒都要準備一些清真的牛羊肉和糕點,全家人一起吃。從薄金清入伍進藏,到現在已經有50多個年頭了,西藏各民族之間的深厚情誼讓他深為感動。薄金清經常對兒孫們説:“家和萬事興,我們國家56個民族就像56個兄弟姐妹,兄弟姐妹們團結在一起了,什麼困難也難不倒我們,民族團結了,國家也就富強了。”
薄金清夫婦在工作和生活中以身作則,用他們堅韌不拔的意志一直影響著自己的子女,將這種精神和擔當作為每個人的行為準則。薄金清二女兒薄金梅在醫院工作,有一次從牧區來了位重症病人,病人家庭十分困難,家屬因為一時間湊不出治療費用而急得手足無措。薄金梅見狀馬上掏出錢為病人先墊付了醫藥費,使病人得到了及時救治。孫女曉月在家裏人的言傳身教下,也經常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定期到孤兒院去幫助那裏的孩子,還用自己的零花錢給他們買文具、買衣服。
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他們家庭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他們時常教導孩子:“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他們的重孫,有時吃飯時把米粒掉到了桌子上,小傢伙都要撿起來,還自言自語道:“不能浪費糧食,粒粒皆辛苦”。家裏面的每樣東西能修複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儘量使其再發揮作用。平時做到人走燈滅,養成隨手關燈的良好習慣,注意節約每一度電和每一噸水。這一勤儉節約的意識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並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目前院子裏種植了花椒、桃樹、夾桃樹、大蔥小蔥,為家庭創造了一個舒適、優美、低碳的生活環境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