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體育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攝
9月22日晚的京畿道高陽體育館正在上演女子重劍個人決賽,韓國觀眾為東道主選手助威聲一浪高過一浪,但世界排名第三的中國姑娘孫玉潔還是頂住了壓力,拿下了中國擊劍隊在仁川亞運會的首枚金牌。隨後,男子花劍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選手馬劍飛同樣戰勝韓國選手,斬獲金牌。中國男子花劍隊主教練葉衝賽後開心地將22日稱為擊劍“中國日”。
作為一項起源於歐洲的“貴族”運動,擊劍在中國的興起時間並不長。不過,憑著天生的靈活性以及後天的刻苦訓練,中國擊劍運動員已經在世界劍壇佔據了一席之地,而擊劍在我國的普及之路同樣值得稱道。
競技成績和明星選手一度是擊劍受到國人關注的主因,但很多“愛好者”對這項運動並不了解
1994年王海濱、葉沖和董兆致在雅典世錦賽上首奪男子花劍團體銅牌,開啟了中國擊劍歷史上著名的“三劍客”時代。但這樣一支來自東方的隊伍,要想融入歐洲人統治已久的劍壇殊為不易。
從擊劍賽場上的無人喝彩到裁判的刻意偏袒,“三劍客”始終沒有登上奧運會的最高領獎臺,不過不懈努力的他們讓擊劍這一運動慢慢被國人了解,隨著仲滿、雷聲在奧運會上斬獲金牌,明星選手的個人魅力同樣幫助擊劍更多地進入中國觀眾的視野。
然而,受競技成績和明星選手吸引的很多擊劍“愛好者”其實對擊劍的基本規則和觀賽禮儀並不了解,這也導致了國內的擊劍比賽乏人關注,觀眾席上空空蕩蕩,零星坐著觀賽的還大都是其他隊的運動員和教練員。
“我們在法國比賽時,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擊劍比賽的廣告和宣傳。比賽前還會有與擊劍相關的表演,幾千名觀眾把擊劍館坐得滿滿噹噹,這畢竟是人家的傳統項目。”收穫仁川亞運會女子佩劍個人銅牌的中國選手李菲十分羨慕擊劍在歐洲的比賽氛圍。
擊劍面臨的受眾問題是很多“冷門”項目發展的瓶頸。譬如自行車,無論是公路賽還是場地賽都很難在中國國內掀起波瀾。仁川亞運會的自行車比賽同樣遇冷,場地自行車賽場內觀眾寥寥。這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源於觀眾無法參透自行車比賽中蘊含的豐富技戰術,而這種智慧和體力相結合的“戰術魔力”才是場地自行車賽最神奇的看點。
隨著北上廣涌現出很多擊劍俱樂部,很多因為好奇而接觸擊劍的人感受到了這項運動的快樂
長期以來,我國體育項目受困于傳統的體工隊模式,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小圈子裏,“唯金牌論”的觀點佔據了上風,項目的推廣普及被忽視,從而阻礙了受眾親身領略該項運動的魅力。所幸目前中國擊劍人在項目普及方面的努力已經初見成效。北京、上海和廣州都涌現了許多擊劍俱樂部,不少因為好奇而接觸擊劍的人們感受到這項運動的快樂。
“我在1987年曾經來到中國,當時中國的擊劍運動還只有幾名運動員,但是現在已經出現了這麼多俱樂部。這20多年中國的擊劍運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女子重劍隊的法國外教丹尼爾感慨道。但是丹尼爾也説,法國擁有500多傢俱樂部,這些俱樂部之間經常進行交流比賽,有著較為完善的俱樂部聯賽體系,從而激發擊劍運動的活力。中國想要普及擊劍運動,這將是接下來的工作重點。
作為男子花劍隊主教練,葉衝也希望通過普及擊劍運動來擴大擊劍人口,從而培養出更多的後備人才。“從體校到省隊再到國家隊這種模式是我們長期的人才選拔方式,如果俱樂部和高校的擊劍運動發展得好,完全可以成為我們新的人才庫。”葉衝説。
在亞運會這樣綜合性的體育賽事中,冷熱項目的受歡迎程度確實是“冰火兩重天”。但競技並不是一個體育項目的全部,體育還有其獨特的教育功能。如果可以在普羅大眾尤其是青少年中培養某個體育項目的愛好者,讓他們不僅喜歡上這項運動繼而熱愛體育,而且養成終生受益的運動習慣和運動精神,那麼這才是體育最有意義的價值。
“擊劍是體力與腦力完美結合的運動,可以讓你身手靈活、反應靈敏,女孩子練既能減肥還可以培養優雅的氣質。”孫玉潔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擊劍運動中來,感受練習擊劍給人帶來的變化。
其實,對一個項目來説,只有更多地把根扎向社會,讓受眾被項目自身的運動魅力所吸引,從而産生自發的關心和關注,甚至願意主動參與到這一運動中去,才能讓這項運動擁有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