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歌》第一集 更多精彩視頻  

  開場節目《説唱臉譜》可謂是數代人戲歌知識的啟蒙歌,許多人通過這首歌第一次對戲曲産生濃厚興趣。著名主持人趙忠祥作為解讀人,講述自己與這首戲歌之間不為人知的情緣。
  《好姐姐》是由創作出新編崑曲劇目《春江花月夜》,來自祖國寶島的李小平導演力薦的,由崑曲名家張軍演繹。這首作品使得百戲之祖崑曲煥發時代生命力,令人陶醉其中。
  著名音樂學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專家田青老師力推“原生態”唱法,推薦塞外地區廣為流傳的戲歌作品《五哥放羊》。廣受觀眾喜愛的“原生態”歌手王二妮,從未嘗試過加入現代元素的伴奏形式,經過多次內心鬥爭和反復練習,最終出色的演繹了這首內蒙二人臺戲歌《五哥放羊》。
  《粉墨》是霍尊主演的一部文藝電影的主題曲,取材于崑曲名劇《牡丹亭》,其古風唯美的風格也非常符合霍尊的特質,懷揣著恭敬之心也讓他三番兩次地將戲曲與流行音樂加以融合,希望能讓更多的年輕人體會和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妙之處。
  第一集壓軸登場的戲歌解讀人是94歲的東北抗聯老戰士李敏,現場50名武警戰士以激昂嘹亮的當代軍歌《強軍戰歌》致敬前輩,也為李敏老人送上對她的敬意之情。淩柯、方旭、郭霄、侯宇四位青年京劇演員登臺演唱戲歌作品《我是中國人》,將全場觀眾的愛國主義豪情推至最高點。

《中國戲歌》第二集 更多精彩視頻  

  1990年春節晚會,李谷一老師演唱的《前門情思大碗茶》火遍大江南北,經久不衰。如今,在《中國戲歌》的舞臺上,李谷一老師作為解讀人,講述了她心目中的“戲歌”和《前門情思大碗茶》背後的故事,並推薦了北京曲劇名家許娣來演唱。
  此外,作為戲歌先行者的李谷一老師還演唱了另一首經典——《故鄉是北京》,帶我們重回了一趟老北京,重溫了一段北京情。
  《梨花頌》是一直提倡京劇藝術創新的梅葆玖先生生前最心愛的作品之一,至今已傳唱17年,其作曲楊乃林為我們講述了創作之初的故事。為緬懷梅先生,他的五個弟子深情演繹了這首傳世之作。時值教師節,五人共同回憶了恩師對她們的深切教導。
  這次《中國戲歌》的舞臺上出現了一群非常特別的演員,她們是北京朝陽實驗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們。她們與國家京劇院的花旦名角管波共同演唱了《報花名》,這首戲歌是根據京劇《賣水》改編而成,此次的演繹加入了小提琴和説唱元素,為這首戲歌賦予了新的潮流氣息。管波和孩子們將如何完成這首戲歌呢?
  甜歌皇后李玲玉和師妹白雪同臺,共同演繹原創越劇戲歌《美麗心跳》。這首越劇戲歌以家喻戶曉的越劇名段《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為主題旋律,唱小生的李玲玉更是首次挑戰了林妹妹這一旦行角色。而同為越劇小生出身的白雪由戲轉歌,如今再次回歸老本行唱起越劇,兩人現場獻唱,帶來不一樣的賈寶玉與林黛玉。

《中國戲歌》第三集 更多精彩視頻

  陜西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也是古絲綢之路陸路的起點,陜北説書則是寶貴的民間藝術。陜北説書傳承人熊竹英和説書藝人們用一曲原創作品《絲路新聲》把陜西新農村政策、精準扶貧、開放進出口貿易等時代風貌恰如其分地融進歌詞,唱出了 “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陜西新氣象。
  1927年,革命形勢受挫,毛主席寫下一首《菩薩蠻·黃鶴樓》,詞賦蒼涼沉鬱,盡抒胸臆。歷史學家蒙曼作對其進行了深刻解讀,京劇名家孟廣祿深情演繹了這首詩詞。孟廣祿還攜自己的八位弟子,帶來了一首創新改編的《向天再借五百年》,融合了京劇之風,別有一番味道。
  創作了《舒克和貝塔》、《三個和尚》等多首經典作品的知名作曲家金復載先生,在戲歌的舞臺上解讀黃梅戲歌《山野的風》,講述了他創作這首戲歌時的故事。他曾想讓吳瓊首唱這首歌曲,卻無奈未能實現。此番吳瓊來到《中國戲歌》,如金老師所願,演唱了頗具現代氣息的《山野的風》。
  戴荃的《悟空》深受年輕人喜愛,他在《中國戲歌》的舞臺上為我們講述了《悟空》背後的故事。他説,將中華民族的戲曲元素融入到流行音樂,是出於自己的一種責任感。
  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的主題曲《江山無限》可謂是一首經典戲歌,青年歌唱家劉和剛第一次嘗試這種帶有戲曲韻味的歌曲,帶給了他全新的音樂感悟。

《中國戲歌》第四集 更多精彩視頻

  知名導演王潮歌在《中國戲歌》的舞臺上直言,時代在快速發展,但是傳統文化永不會老,它已經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液,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精粹。此次,她推薦了許多年輕人耳熟能詳的《北京一夜》。
  《四世同堂》是一部被搬上電視熒屏的經典之作,在80年代風靡全國。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維康作為解讀人,推薦了這部電視劇的主題曲《重整河山待後生》。
  豫劇大師常香玉一生執著于戲曲藝術,她的孫女小香玉也是人們熟知的豫劇名家。此番小香玉來到《中國戲歌》,回憶奶奶常香玉的戲曲生涯,深情演繹了《你家在哪》。
  《聊齋志異》是誌怪小説的代表作,曾被演繹成多種形式的影視作品,1987版的《聊齋》便是經典版本之一,其主題曲《説聊齋》至今傳唱不衰。青年歌唱家呂薇首次嘗試帶有濃濃山東韻味的戲歌,可謂難度不小。
  説到崑曲,就離不開《牡丹亭·遊園驚夢》,其中的那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更是廣為傳頌。有“崑曲王子”美稱的張軍以解讀人的身份再次來到《中國戲歌》,推薦了一首全新的《遊園驚夢》。
  廣東粵劇是繼崑曲之後,第二個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戲種。經典粵劇戲歌《分飛燕》在廣東、台灣等地區廣為流傳,粵劇表演藝術家丁凡推薦了這首經典戲歌,梅花獎得主李淑勤現場演繹,展示出纏綿悱惻的嶺南風情。

《中國戲歌》第五集 更多精彩視頻

  《蘇州好風光》是蘇州評彈經典,新編的版本將江南氣韻融入大九連環調,極盡婉轉。評彈名家高博文深度解讀,並與影視演員劉雨欣,以傳統評彈的形式聯袂演唱,將柔美軟糯的江南韻味展現得恰如其分。
  中國流行音樂開拓者之一的音樂家付林老師來到《中國戲歌》舞臺上,推薦了一首搖滾樂和京劇融合的戲歌作品《粉墨人生》。這是一首音樂人致敬戲曲人的誠意之作,女花臉演員崔馨月用特有的豪邁氣質吶喊齣戲曲人的酸甜苦辣。
  《中國功夫》以鏗鏘、硬氣之意紅了二十年,彝族姑娘吉古依卓和古巴小夥李玉山因它而結緣,吉古依卓作為解讀人講述了這首戲歌與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而李玉山則作為表演者再次演繹了這首《中國功夫》,還加入了高難度的武術表演。
  唐代詩人柳宗元在其被貶失意之時作下《江雪》,寄託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青年京劇演員儲蘭蘭將這首佳作寫進原創戲歌《江雪》,把詩詞與白話結合,主歌部分採用流行唱法,副歌則用高八度的京劇唱腔驚艷全場。著名文化學者王立群在對柳宗元的《江雪》進行深度解讀後,高度評價了這首戲歌。
  焦裕祿是黨的好幹部、人民的好公僕,焦家家風也廣為傳頌。焦裕祿之女焦守雲來到《中國戲歌》,推薦戲歌《家風代代傳》,焦裕祿外孫、焦守雲之子餘音攜手青年歌手王紅濤演繹《家風代代傳》,身為焦家人的他,把這首戲歌的韻味詮釋得十分到位。

《中國戲歌》第六集 更多精彩視頻

  “跳水皇后”高敏驚喜登臺,講述她曾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拼搏精神激勵自己,在戲歌《打虎上山》中尋找到了當年她自信地登上在世界最高領獎臺上時的共鳴。年輕的阿卡貝拉組合節奏部落用獨特的人聲伴奏方式,唱出這首作品的精氣神!
  繼作為解讀人推薦《重整河山待後生》之後,京劇表演藝術家李維康老師再度來到《中國戲歌》的舞臺。此次,她不僅是解讀人,還是表演者,現場演繹《卜算子·咏梅》。
  《新貴妃醉酒》是近年來的優秀戲歌代表作之一,流行與京劇融合的唱法深受大家青睞,蒙古族歌手烏蘭圖雅首次嘗試與京劇相關的作品,笑稱自己是“蒙古貴妃”。
  著名作曲家卞留念滿懷熱情地為我們解讀了一首以京劇《楊門女將·探谷》為主旋律的戲歌《郊道》,現場還拿出收藏了多年的珍寶——給馬連良和梅蘭芳先生伴奏過的京胡,並激情演奏了京劇曲牌《夜深沉》。
  何賽飛在電視熒屏上塑造了諸多形象,其實,她還是一位越劇名家。她説,學習戲曲的日子讓她非常懷念,因此推薦了古風戲歌《辭·九門回憶》。這首歌在古風圈中深受年輕人歡迎,講述的是戲曲演員對舞臺的懷念,這讓她深有同感。
  年輕創作人章磊帶著他的電二胡來到《中國戲歌》的舞臺,帶來一首自編自唱自跳自演的戲歌《紅梅閣》。這首京韻大鼓作品和電二胡、唱跳等現代元素結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中國戲歌》第七集 更多精彩視頻

  相聲名家李菁的評書搭配壯聲人聲樂團的阿卡貝拉,將一曲寧夏風情的《賢良》饒富韻味地演繹出來。評書、方言、無伴奏人聲,三種風格迥異的藝術形式因為戲歌而相遇相融。
  《情怨》是1996年的電視劇《胡雪岩》的片尾曲,歌曲描寫了紅頂商人胡雪岩的傳奇一生,這首京韻十足的戲歌曾紅遍大江南北。來自上海京劇院的青年老生演員傅希如自拉自唱,盡顯高超功力。對他而言,這首作品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藏族歌唱家宗庸卓瑪推薦京劇戲歌《蘇三説》,展現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合,共築中華戲曲的百花園,她的兒子扎西頓珠就因為這首戲歌喜歡上了戲曲。
  “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這是《紅樓夢》中情竇初開的寶玉向黛玉表白的一句真摯情話,堪稱經典,戲歌《弱水三千》的靈感便來源於此。青年京劇演員竇曉璇與青年歌手石頭跨界演唱,共同帶來這首情意綿綿的《弱水三千》。
  中國航天事業承載著民族的光榮與夢想,天宮二號已發射成功,中國邁向空間站時代,創造了中國航天史和世界航天史上的新奇跡。曾與錢學森共事的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的研究員潘裏新,從三軸搖擺臺走向戲歌舞臺,隆重推薦原創作品《縱橫天地間》,以此致敬中國蓬勃發展的航天事業。
  《牡丹亭外彩蝶飛》的表演者大膽地將崑曲融入流行元素,將淒美愛情故事中兩段經典旋律交織,賦予了這首戲歌更多的美好與曼妙。

《中國戲歌》第八集

  中國流行音樂開拓者之一的音樂家付林再登《中國戲歌》舞臺,為我們解讀《桃花緣記》。這首戲歌是“轉音歌姬”黃齡的作品,身為崑曲發燒友的她,將崑曲唱腔與古風音樂融入這首戲歌之中,帶我們走進一個唯美浪漫的桃花林。
  著名電視人、詞作家、編劇朱海將“一帶一路”倡議體現的東方智慧寫進原創戲歌《潮起東方》。有著“時尚老旦”之稱的京劇名家袁慧琴曾大膽嘗試將戲曲與交響話劇融合。
  李谷一演唱的《知音》在春晚一經亮相,迅速紅遍大江南北,成為一代人共同的記憶。這首由作曲家王酩根據崑曲元素創作的作品,也是戲歌開先河、樹典範之作。
  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範之作。方文山從中取材,作出《蘭亭序》,融傳統書法、流行音樂於一身。熱愛傳統文化的兩名90後張博恩和劉洋洋在《蘭亭序》中加入京劇元素,使這首戲歌更具多重跨界的特殊性,聽起來又是另一番風味。
  曾創作出《冰糖葫蘆》《中華民謠》等多首家喻戶曉之作的音樂人馮曉泉,也是經典戲歌《霸王別姬》的創作者。時隔二十年,他超越自我,引用梅蘭芳先生的《霸王別姬》,融入多種民族樂器,從虞姬的角度重新編創了這首戲歌。
  京劇名家孟廣祿、袁慧琴、史依弘、李軍共同演繹大氣恢宏的京劇戲歌《同圓中國夢》。作為本季《中國戲歌》的壓軸之作,《同圓中國夢》表達了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國夢的美好意願,也是13億中國人共同追求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