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電視散文《泰山秋思》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5月23日 17:38 來源:

  


  作者:陶麗 鄭琳 李瑞心

  深秋時節來到泰山。

  透過秋日的蒼涼,我感到泰山如同脫去戎裝的武士,又如同換上微服的帝王,更像一位告老還鄉的智者——在蕭瑟秋風中露出了平靜而溫和的面容。

  作為“五嶽獨尊”的泰山,名氣實在是太大了。古往今來,無數文豪大家都曾為泰山所動,留下了千古絕唱。謝靈運的《泰山吟》寫道:“泰宗秀維岳,崔崒刺雲天。石閭何晻藹,明堂秘靈篇。”李白的《遊泰山》寫道:“登高望蓬瀛,想象金銀臺。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杜甫的《望岳》寫道:“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元好問的《登岱》寫道:“泰山天壤間,屹如鬱簫臺。厥初造化手,劈此何雄哉。”


  説泰山名氣太大,也是因為泰山是一座宏大的書法藝術博物館——那1400多處歷代石刻散佈在泰山的道旁澗邊、崖頂峰腰,其或為豐碑巨制,或為娟秀小品。那字跡或如行雲流水、瀟灑不羈;或凝重冷峻、風骨錚錚;或氣勢磅薄、縱逸遒勁。可謂真草隸篆諸體薈萃,名家手跡洋洋大觀,佳句名篇數不勝數,曠世之寶昭示後人。追溯泰山碑刻文化之源,首創之功當屬秦相李斯,這塊立於泰山岱廟內的“秦刻石李斯碑”就是最好的見證。

  蒼古班駁、穿越時空而各具神韻動律的泰山石刻,散發著歷史的芳香,閃耀著人文的靈光。讀泰山石刻,如同在觸摸一個民族古老而鮮活的脈搏,沐浴著一種“天地同攸”的理想光輝。

  泰山名氣太大,還在於歷代帝王來泰山封禪祭祀,這使得泰山成為國泰民安的象徵。其實泰山“五嶽之首”的榮耀並不僅僅在於泰山的“氣通帝座”,而其尊貴之因也在於它雄踞于泱泱大國之東,迎噴薄朝陽、看滄桑巨變、拱護神州、不怒而威的非凡資質,更實實在在代表著炎黃兒女處驚不變、“泰然自若”的氣度和彰顯著華夏子孫捧日擎天、“穩如泰山”的風采。

  泰山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主導,融道、佛思想為一體,因而深受人民的崇尚。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反映了2000多年前中國儒家聖賢立志高遠,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風貌。孔子本人一生曾多次登臨泰山,被譽為“人中之泰山”,而泰山也因此被喻為“岳中之孔子”,從此中國百姓便沿著孔子走過的山路,一代又一代地攀登著,去尋找他們終極的價值寄託。他們把汗水灑在了這座聖山,澆灌和傳承著儒家永不褪色的思想之花,我想這是泰山名氣太大的又一原因吧。這時我猛然想起一句名言,“泰山之所以這般中國,中國之所以如此泰山”。


  登泰山是一種磨練,是一種自新,是一種生命的造山過程中帶來的軀體震顫和靈魂升遷。當我走過一棵棵秦松漢柏,跨過一級級穩固的石階,望過一座座峻峭的峰巒,穿過一處處寂靜的廟宇——才知道泰山此時簡約平淡的秋裝下,蘊涵著深邃的東方思想,以及我要尋找的山水之樂和生命的真諦。

  由於興奮,我感覺眼前的景色陡然變得親切、靈動起來,仿佛劉禹錫的《秋詞》中的畫面:“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我想,詩人所迸發的秋日豪情,也應該基於“置身霄漢”的泰山精神吧!

  有人説,你自己越真實,你的周圍就越虛幻。而我面對泰山,覺得自己倒變得虛幻了起來。是的,真不敢相信這竟是一棵漢代柏樹,它是這樣真實地呈現在我的面前。它歷經千年秋寒,依然枝繁葉茂,讀它,會深刻體驗生命的壯闊寂寞。我感到它在守護歷史,守護文化,守護民族的靈魂,而它本身就是一部傳奇。是的,生命本身會創造奇跡,更何況是在囊括了一個民族所有生存秘籍的泰山啊!

  我面對一棵棵泰山漢柏,恍若穿過了時空隧道,與古人同在藍天下捋須思考。我想,那些親手植下它們的人,也許不經意間為自己樹立了一座座千年豐碑,這豐碑,在泰山寬厚慈愛的懷抱裏——亙古及今,浩然長存!

  古松柏是泰山的象徵,是大自然的珍貴遺産。泰山的百年古松近萬株,千年古松近百株,它們都曾被文人墨客吟咏過,據説都是有靈性的。

  玉泉寺的“一畝松”——曆盡滄桑,傲然挺立、雄姿勃發、氣勢如虹。那鐵幹虬枝織成的巨大樹冠,遮天蔽日,面積竟達一畝;那堅實而崢嶸的樹根狀似龍爪,咬定青山。這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傑作,怎能不給人以生命的啟迪和精神的力量,怎能不令人肅然起敬而虔誠地叩拜啊!

  泰山有很多古銀杏樹,它們在秋日的晴空裏顯得巍然壯觀、矍鑠迷人。


  玉泉寺中的這兩棵千年銀杏樹,樹高30余米,樹圍7米有餘,深秋時節,金色的樹葉仍俏挂枝頭,和著秋日的音符在耳邊隱隱作響,把人們又帶回到耳聰目明、心境舒朗的凈土之上的快樂中。

  我在“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經石峪刻石前凝眸。1400多年前,《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就已經深深地鑿刻在這2064平方米的大石坪上了。這是佛國瑰寶,這是書壇佳話,怎不令我感慨萬端?

  泰山的古建築風格各異,那古香古色古情古韻怎不令我心醉神迷……

  説句實話,在這萬木蕭疏的深秋時節遊覽泰山,一開始我的心情並不十分歡暢,甚至還認為泰山“五嶽獨尊”的名號是中國傳統的官本位思想泛化延伸的體現,因為國人對官職實在是太熱愛了,所以三山五嶽中也有了領導,泰山便有了這至尊的桂冠。現在看來我的想法是偏激的,因為泰山作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産這一事實本身,或許要比它以往那些當之無愧的尊貴頭銜更加激動人心。

  除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泰山也兼有黃山之奇、峨眉之秀、華山之險、雁蕩之俏。然而要真正深刻感受泰山的一切談何容易,那是一定要花上許多時日的。單就泰山西溪風光而言,就有四季不同的色彩和韻味——且看這秋日的黑龍潭瀑布,雖然較盛夏時節稍顯清瘦,但卻甘冽甜美,飄逸灑脫,詩意盎然,給人以清流高節的聯想——但見百丈高崖上,長橋臥波,崖下飛瀑急垂直下跌入下面的老龍窩,然後又從窩中涌起,再次跌落,直至流入下面的黑龍潭。而那龍潭碧水宛若一塊黛色美玉,鑲嵌在懸崖峭壁之下,熠熠生輝,望著它,一種崇高的情感便油然而生了。常言道,山因水而美,水因山而靈。這靈秀的山水,當然要引發詩人美麗的遐想——元代詩人王旭曾吟出“我愛西溪好,披雲屢往來。一川煙景合,三面畫屏開”的優美詩句。


  彩石溪是泰山桃花峪最美的地方,這裡山風徐徐,靜謐清幽,彎彎曲曲的溪水流淌在色彩斑斕的岩石上,那水底的石頭花紋由於陽光的折射,變得如遊龍、似飄帶,又像仙女的秀髮在清澈透明的溪水中悠然飄動。這裡的石頭有綠、赭、紅、白、青等顏色,紋理千姿百態,隨便揀起一塊彩石,都是渾然天成的石藝品,給人以美的享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這如行雲流水般的優美曲線,而地球上一切美麗的生命,又何嘗不是造物主神奇的創作?——這美如詩畫的秋水喲,就這樣汩汩流淌著,萬千年來滋潤著泰山的一草一木,也流進了人們的心田。

  哦,泰山——你如此博大精深,即使在深秋,你依然這般五彩斑斕,攝人心魄,因為你的歷史之樹、文明之花已經在中華兒女的心中生根發華而永不凋零。

  美學家楊辛教授曾滿懷深情地歌頌泰山:“高而可登,雄而可親,松石為骨,清泉為心,呼吸宇宙,吐納風雲,海天之懷,華夏之魂。”

  ——啊,中華泰山!

  

  

責編:木鐸金聲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