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導演闡述] 沈好放:關於《天高地厚》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22日 11:51 來源:CCTV.com

  我們這夥從事電視劇創作的人已經拍過很多戲,見過很多事了,因為一個新題材或出奇制勝的創意興奮得尖聲叫喊的時代已不再屬於我們。但是,如果幾個知己湊到一塊,偶爾談出些內心珍藏的想法時,那種激動也還是久久不能平靜的。説到知己,《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的投資人兼製片人田宏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個。

  那天上午,我坐在他辦公室裏,看著窗外新建樓房的工地,看著一架架塔式吊車在黑乎乎的腳手架中間,一點兒點兒緩緩地移動着,那種緩慢而又安全的感覺和我當時的心態一樣:不求驚驚乍乍,只要能把事情順暢地做好就行。

  我們緩緩地交談着,先否定了一個境外拍攝的題材,緊接着又提出一個已經準備組稿進入創作的作品,想來想去,也覺得好像似曾相識,儘是些大同小異的矯揉造作……漸漸地,談話變得越來越無味了,田宏突然問我:“這麼説吧,沈導,你究竟想拍什麼樣的題材。”

  我信口説道:“哎,要是能有一部農村題材拍就好了。”

  “你真是這麼想的?真的嗎?這是你的真話?”他一連問了我三次。

  我説:“是啊,不僅是真的,而且是很早以前就開始這麼想了。當年我就特別喜歡《平凡的世界》那種題材,其實,拍農村題材的電視劇是我深藏在心中的一個想法,只是沒有機會遇上這種題材罷了……”

  “你等着。”田宏站起身,像早就準備好了一樣,從書架上拿下來一本説書又不是書,而是一部即將出版的小説校樣,封面上還印着幾隻蝙蝠,書名是《天高地厚》。“這部小説的版權我已經買了,是關仁山寫的,專門寫農村,寫農民,寫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年農村變遷的。”

  我準備着手將《天高地厚》這部小説改成電視劇劇本的時候,國際國內發生了兩件不得了的大事,一件是鬧非典,一件是美國攻打伊拉克。

  那時,因為出不了門,我常常坐在陽臺上,俯看住宅小區裏平時熱鬧非凡的廣場,一下子變得空空蕩蕩,已經沒有遛狗盪鞦千那種充滿閒情逸致的人了。從陽臺回到屋裏,電視裏從早到晚接二連三地傳出美軍攻打伊拉克的槍炮聲。在那段特殊的日子裏,每天,只有當我面對計算機,一次次地沉浸在《天高地厚》的故事裏,思索着這部即將投入製作的電視劇時,漸漸地,腦海裏就只剩下一片沉默和敬仰了……中國是個農業大國,有着幾千年農耕的歷史,中國封建時代又那麼長,在改朝換代的漫漫歷史長河中,農民,一代又一代的農民,似乎永遠是臉朝黃土背朝天,永遠是汗珠子掉在地上摔八瓣。直到新中國成立,直到改革開放,直到近十幾年,中國的農村才發生真正意義上的飛躍。新一代農民,新型農業在其産生的過程中,帶給傳統農業的是痛苦而又充滿激情,以及説也説不完的故事。感慨之餘隱隱覺得,長久以來珍藏在內心的那一絲朦朦朧朧的願望正一點點地清晰起來,鮮明起來。

  原著是一部全景式反映中國農村近三十年曆史變革的長篇力作,是一幅展現當代中國農民命運的斑斕畫卷。

  地處半山區的蝙蝠村本該是一片福星高照的土地,但到了七十年代竟然全村逃荒。不甘心挨餓的青年農民榮漢俊.因為偷種“黑地”被判刑八年。改革開放使他提前獲釋;他率先辦起了鄉鎮企業,並當上了村長,卻因製造假冒偽劣等問題陷入困境……

  農村變革的每一步都牽動着蝙蝠村的喜怒袁樂,三個家族、三代農民的愛恨情仇、坎坷人生在改革大潮中交織展開。“這部作品裏有刻骨銘心的愛情,也有權欲熏心的罪惡;有把生命交付土地的一腔熱血,也有極欲改變命運的苦苦追尋;苦難與抗爭,歡樂與淚水。蒼涼與悲壯,凝聚出當代中國農民的時代風貌。通過原著,我們可以看到傳統意義上的農民正在消失,新一代産業農民正在崛起。聽到他們的聲聲呼喚。”

  這部《天高地厚》便是用文學記錄了這悲壯的歷史瞬間。

  小説在正式出版時是這樣介紹作者的:“作者是農民的兒子,他用一支尋找農民生命價值的筆傾訴着,娓娓而又激烈地訴求,寫出了一個真實的鄉土世界,一方詭譎的風土人情,一支湍急的人性河流,一曲無盡的桑梓之歌。”按照作者本人的話説:“畢竟中國有八億農民,在今天的形勢下,‘三農’(即農民、農村、農業)問題越來越急迫地擺在我們面前。農民可以不管文學,但是文學永遠不能不關心農民的生存。今天的農民怎樣個活法?他們的真實想法是什麼……父老鄉親與多情深厚的土地一樣,是永恒的主題,是我創作的源泉。”

  濃烈的鄉土氣息,淳樸的人情事理。應該是這部電視劇所追求的“意境”,天高,是這部電視劇的抒情底蘊,寓意着在改革開放後的中國,農村必然要發生根本變革這一堅實而不可逆轉的歷史脈搏。地厚,是這部電視劇情感厚重的“風格”寫照,寓意着厚重而充滿坎坷的人物命運,以及農民所特有的憨厚和粗獷。

  榮漢俊與鮑月芝的愛情故事是全劇的根基,要細膩而充滿激情的鋪開描寫。榮漢俊和鮑月芝這一對特殊年代,特殊歷史背景下的戀人,他們之間在“偷種黑地”前前後後所發生的愛情故事,是整部《天高地厚》的故事“起因”。而透過榮漢俊與鮑真之間“父女”關係的形成過程,又可以體味出人情味很濃的故事縱線,從榮漢俊逼着村裏的男人認兒子,到鮑真在雨中痛斥榮漢俊的無情,他們父女之間的矛盾已經超越了人性和親情,而成為揭示新舊兩代農民之間根本利害關繫上的衝突。

  突出榮漢俊與鮑真之間父女親緣的關係,將榮漢俊在近幾十年農村發展的各個不同時期,每逢重要抉擇時刻的行為與他內心深處始終不變的對鮑真的關愛與袒護,對鮑月芝的掛念和愧疚聯絡起來,就可以形成榮漢俊內心所特有的矛盾世界,他的困惑已經不再是個人命運所造成,所制約的,而是與時代的大背景緊緊關聯的升降沉浮。

  鮑真因年齡不同、處境不同、時代不同,追求不同,而與榮漢俊的衝突層層激化,起到以時代變化為主體,在強烈的情感對立與事件衝突中推動戲劇向前發展,揭示農村的改革與發展是不依主觀意志而變化的客觀現實。

  天高地厚的現實生活也好,地厚天高的風土人情也好,都將在殘酷中體味溫暖,在失敗中看到未來。榮漢俊與鮑月芝、梁羅鍋作為故事的開場人物,要形成濃烈命運場景,而令人一直牽腸挂肚。鮑真與梁雙牙、榮榮這一代人之間愛與被愛的命運交錯,要形成篇章式的故事節奏,讓人品味。

  這是一部農村戲,但不是“土掉渣”的戲。他所描寫的人與人的愛情關係應該隨着時代的變化而發展;這是一部寫命運的戲,但不應纏綿在個人悲劇之中。這是一部愛情戲,但杜絕一切的矯揉造作。

  這是一部農村戲,從春天的一棵小草,到寒冬的一根枯葉,從窗外的一抹斜陽,到田間無遮無攔的烈日,從灶眼裏冒出的一絲生煙,到炕蓆上漂落的一根銀發……在光與色中尋求質樸,在質樸中尋求美。

  這是一部寫命運的戲,榮家,鮑家,梁家三家人三代人的命運充滿了人世間的喜怒哀樂,但命運不是為了編織故事而存在的,喜怒哀樂也不應為了煸情而變得廉價。

  這是一部愛情戲,榮漢俊與鮑月芝,鮑月芝與姚來香,鮑真與梁雙牙和榮榮,在愛得死去活來之間,吞吐的都是血汗和悲哀,擁有的都是幸福和失望……

  如果有人問你,一部農村戲有什麼好拍的,你惶惶然不知所云,就千萬別再猶豫,趕快退出。因為,參加這個創作的人,首先是要做出犧牲的。而犧牲的首要,就是被近年來浮華燥作的電視風而腐化了的,不求上進的,似是而非的電視觀,和已經習慣而近乎麻木的創作態度。

  拍一部農村題材的電視劇,是一次農村生活的深刻體驗,讓我們走進農家,走進生活,讓一切從頭開始,讓《天高地厚》從真實的生活中誕生。

責編:凌微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